比特幣風雲 前傳(中)——神祕的「密碼朋克郵件羣組」


比特幣風雲 前傳(中)——神秘的“密碼朋克郵件群組”


技術的飛速發展讓現代人無法意識到獲得某些信息有多麼便利。但要知道,直到20世紀70年代,加密技術仍然僅限於軍事和情報領域。但是,隨著兩個出版物的出版,密碼技術終於向公眾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並且開始在公共領域被廣泛應用。

這兩個出版物,其一正是惠特菲爾德·迪菲和馬丁·赫爾曼出版的《密碼學的新方向》,這是第一個關於加密技術的公共出版物;另一個則是美國國家標準局(NBS)於同一年公佈的《數據加密標準》,這些標準直到現在仍然被廣泛使用。

人們終於可以公開討論加密技術,並檢驗它的政治和社會成果。至此,加密技術和自由貨幣已經在冥冥之中開始走向交匯,而一個又一個偉大的天才也開始了他們非凡的構想與實踐。

幾年之後,一個留著長髮長鬍子,一副神仙模樣的美國數學家從這些人之中脫穎而出,他就是“數字貨幣的先鋒”大衛·喬姆,喬姆在1982年和1985年分別發表了題為《Blind signatures for untraceable payments》和《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的論文,

提出了“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絡支付系統”,闡述了數字貨幣的構想,正是他的研究成果為後來的“密碼朋克”運動奠定了技術基礎。

根據喬姆自己的回憶,他說他靈光一現,就發明了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絡支付系統,而這就是今天比特幣的老祖宗。1990 年大衛·喬姆將自己的理論變成了現實,他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電子支付系統“eCash”,這一輝煌的發明甚至讓硅谷都大為嫉妒,互聯網大師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甚至稱其為“自己在過去20年中看到的最令人興奮的產品。”同時,包括微軟,VISA在內的商業巨頭都爭相想要收購 eCash。可惜,喬姆的性格和他的形象一樣特立獨行,他的多疑、神經質、不近人情還有優柔寡斷葬送了 eCash的未來。

當然,制約eCash走向偉大的不僅僅是因為大衛·喬姆特立獨行的性格,還有eCash本身的侷限性,因為它依然是傳統的中心化系統,必須依賴中心化的信用。而中本聰追求的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可以在公開網絡上運行的,具有容錯性的分佈式系統。

但是,如何解決公開網絡上的信任問題就成了一個核心問題。

1982 年,分佈式系統的奠基人之一萊斯利·蘭伯特和他的兩個同事共同提出了著名的拜占庭將軍問題,蘭伯特把軍中各地軍隊彼此取得共識、決定是否出兵的過程,延伸至算法領域,設法建立具有容錯性的分佈式系統,即使部分節點失效仍可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可讓多個基於零信任基礎的節點達成共識,並確保信息傳遞的一致性。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因為任何一個確定性的算法都沒有辦法保證誠實節點能在任何情況下達成共識。所以“拜占庭將軍問題”一度是一個“無解的難題”。而比特幣最具創造性的地方就在於,中本聰將博弈論引入了拜占庭容錯算法,提出了一種基於POW的共識算法,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從而漂亮的實現了公開網絡上的信任機制問題。

不過,POW(工作量證明)也並非中本聰原創,密碼學大師哈克·芬尼在2005年提出的可重複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機制(Reusable Proofs of Work,RPOW),乃是中本聰創意的母本。

事實上,蘭伯特也曾試圖去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而他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入簽名,他還在自己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加入簽名之後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的算法。還記得上一章中提到的RSA嗎,一種既可以用於數據加密也可以用於數字簽名的非對稱的公鑰加密技術。蘭伯特的靈感正是源於RSA。

1985年,加密技術的發展再上高樓,尼爾·科布利茨和維克托·米勒提出了一種能夠提供比 RSA 更高級別安全的公鑰加密算法。他們首次將橢圓曲線應用於密碼學,建立了一種基於橢圓曲線函數的公鑰加密算法ECC。

比特幣採用的正是基於橢圓曲線函數的加密算法,而且中本聰還選擇了一條“神奇的曲線”。根據2013年9月斯諾登的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採用秘密方法控制加密國際標準,NSA能以不為人知的方法弱化其中的曲線。而中本聰使用的卻並非NSA的標準,而是另一條精心設計的曲線,從而完美的避開了NSA的“陷阱”。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程序躲過了這一漏洞,比特幣便是其中之一。以太坊創始人,“V神”維塔利克就認為中本聰的 C++ 技巧很一般,但對中本聰選擇的曲線,卻是大加讚揚。

不過,隨著加密技術的空前發展,關於加密技術的爭論也慢慢的愈演愈烈。1988年,英特爾高級工程師蒂莫西·梅發佈了著名的《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警告“加密無政府主義的幽靈”正在籠罩現代世界。對於加密技術的思索已經開始逐漸匯聚成了一場運動。

1991年,HP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斯圖爾特·哈珀和斯科特·斯托內塔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 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他們提出用時間戳確保數位文件安全的協議。而這就是今天所謂區塊鏈鏈條的雛形。這種技術,保證了數據的可追溯以及不可篡改。

同一年,一直反對美國政府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菲利普·齊默爾曼開發了一個加密產品,它允許用戶安全地存儲文件和在BBS上發表信息,而這些電子文檔不會遭到洩露與篡改。處於這一目的,他找到了公鑰和對稱秘鑰加密方法之間的均衡點,它就是今天的PGP(Pretty Good Privacy)

由於PGP技術的出現,一群像阿桑奇和約翰·楊這樣的人試著用它來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樣,PGP也是中本聰的最愛,他的郵件都是通過 PGP 發出。

在PGP技術出現之前,加密技術一直處於突破階段,人們更專注於技術創新,應用還未興起。但是,互聯網的闖入打破了寧靜。市場有了強烈的需求,私人公司和個人想要增強安全性和提供私人加密,加密技術開始轉而進入商業領域。

1992年,已經從英特爾退休的莫西·梅,邀請了一群朋友到他加州聖克魯斯的家裡討論剛剛誕生的互聯網與個人隱私的問題。這次聚會的發起人還包括了另外兩位技術大咖,埃裡克·休斯和約翰·吉爾莫。

在那之前,迪菲的公鑰加密和齊默爾曼的PGP加密已經被證明用於控制數字信息訪問權方面很有效。但是由於世界各國政府擔心失去對權力和信息的控制,開始威脅要禁止這些加密工具被公眾使用。

一邊是想要全名公開化的政府,而另一邊則是想要隱私權和自由的公民。兩股力量之間終於爆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而加密貨幣的神秘大門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被他們打開了。

這個非正式會議起初只是一個純私人的聚會,但是後來,卻逐漸演變成了在約翰·吉爾莫的公司Cygnus Solutions內舉辦的月度會議。在第一次會議上,密碼學作家朱迪·米爾洪將這個組織稱為“密碼朋克(Cypherpunk)”,這個名字引入了“cipher”和“cypher”這兩個密碼含義的單詞,旨在結合“電腦朋克”的思想,在電腦化空間下的個體精神,使用強加密保護個人隱私。

至此,這個當時並不起眼的組織開始擴張,或許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未來會在全世界引發一場革命。

隨著“密碼朋克”小組的不斷髮展,他們決定創建一個“密碼朋克郵件名單”的加密電子郵件系統,繼而能夠接觸到灣區以外的其他“密碼朋克”組織。郵件列表迅速流行起來,成員數量也不斷擴大。

根據約翰·楊的回憶,“密碼朋克”成員大約有1400人,這些人基本都是各領域的精英,菲利普·希默曼(PGP技術的開發者)、約翰·吉爾摩(Sun公司的明星員工)、斯蒂文·貝洛文(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布拉姆·科恩(BT下載的作者)、蒂莫西·梅(英特爾公司前首席科學家)、朱利安·阿桑奇(維基解密創始人)、哈爾·芬尼(密碼學大師,PGP技術的發明人之一)、大衛·喬姆(eCash之父)、亞當·拜克(HashCash算法機制的發明者)、尼克·薩博(智能合約之父)……

這些天才人物相互交流想法、討論發展,每天都有大量提議並進行密碼測試。所有這些交流都是通過當時最創新的加密方式(比如PGP)進行的,因此每個人的隱私都得到了很好地保護。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人們的想法得以自由分享。

這種隱私和自由的結合,導致了大量主題思想被自由討論,包括數學,密碼學和計算機科學等技術理念,以及政治和哲學辯論等等。雖然在很多問題上大家都沒有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但這是一個開放的論壇,個人隱私和自由得到了充分保護,也是高於所有討論主題之上的。

這一運動背後的基本思想,可以在埃裡克·休斯於1993年撰寫的“密碼朋克”宣言中找到,而支撐他當時發佈的宣言的關鍵原則,就是隱私的重要性。而且,人們還可以在宣言中看到對其他原則的討論,如今我們回過頭再看,會發現這些原則其實就是用於支持、構建比特幣的基本想法。

“在電子時代的開發社會里,隱私是必要的。隱私不是秘密。私人事務是一個人不想讓整個世界知道的事情,但秘密的事情是一個人不想讓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隱私是由選擇性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為了更清楚地解釋隱私問題,“密碼朋克”宣言甚至還使用了一些與日常交易直接相關的、非常實用的例子:

“當我在商店購買雜誌並向店員遞交現金時,店員無需知道我是誰。當我要求我的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發送和接收消息時,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不需要知道我在和誰溝通,也不需要知道我說了哪些內容,以及別人對我說了些什麼,電子郵件服務提供商只需要知道在什麼地方獲得信息,以及我需要為這些服務支付多少費用......因此,開放社會的因素需要匿名交易系統。到現在為止,現金一直是這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匿名交易系統不是秘密交易系統,個體用戶在使用匿名系統的時候,只會在需要透露他們身份的時候,通過授權來確認——這才是隱私的本質。”


也正是基於這一原則,一批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開始不知疲倦的嘗試開發加密數字貨幣,從而也註定了日後“比特幣的橫空出世”。

下一章,將帶領大家一起見證比特幣的橫空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