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你是不是認為男人都花心?是不是認為女人都小肚雞腸?

作為本地人,你有沒有看外地人不順眼?作為外地人,你有沒有看本地人不順眼?

你是否反感滔滔不絕或者沉默寡言的人?

你有沒有因為不喜歡某個人而不喜歡他的家人,以及他身邊的其他人?

你有沒有痛恨某種職業的人?

你有沒有因為某段時間事情的不順而排斥身邊大部分人?

……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你中了幾條?嘿,不用告訴我,你知道就好。

作為一位老廣,麥先生從小在廣州長大,從幼兒園讀到大學,畢業後仍然留在廣州工作。

他見證了廣州的發展和變遷,對這座城市有著深厚的感情。

但隨著越來越多外地乃至外省人湧進廣州,他起初也有點不適應。

跟不少廣州人所認為的一樣,某些地段治安事故頻發,是由於外省人的大量湧入。

同樣地,他認為外省人不務實,假、大、空,至於這些看法怎麼來的,他也不是很清楚,但耐人尋味的是,他身邊很多人都這樣認為。

直到他的公司出現越來越多外省人,在與他們共事多年之後,他終於改變了看法。

他的那些外省同事勤奮努力、踏實肯幹,大家相處融洽,合作得親密無間,公司的業績也蒸蒸日上。

他最終明白,每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每個人都有不喜歡的人和事,也都有表達不喜歡的權利。

但是如果涉及到一個詞,我們就要格外謹慎,因為它有可能影響到我們跟他人的正常相處,以致於影響工作、生活,甚至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

這個詞,叫“成見”。

什麼是“成見”?

“成見”就是固定看法習慣看法,其實本來它是一箇中性詞,並沒有對錯之分。

但由於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固定看法或習慣看法被證明是錯誤的,或者引發了很多矛盾,於是“成見”常被用於對不客觀、不嚴謹的看法的表述,甚至被等同於“偏見”,俗稱“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為什麼你對人對事會有“成見”?原因有幾個。

1.思考是件累人、痛苦的事,選擇一種簡單的、既定的、低能量的思維模式去判斷和應對,是大腦本能的選擇。

至於選擇哪一種,它取決於很多因素,不管是人傳人的,還是自己主觀臆測的,它都已經牢牢佔據你的大腦,成為你判斷的依據。

比如,這些年醫院的負面新聞滿天飛,很多人對醫院和醫生印象不好,以致於即使醫鬧事件也越來越多,認為醫生咎由自取的人仍然佔了很大一部分。

2.當你因某人利益受損,或者你懷疑某人侵犯了你的利益,你便會放大甚至歪曲他後續的一切行為。

有個故事說,某人丟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偷了,於是看這鄰居一舉一動都像是個小偷。

後來上山打獵,他在樹林裡找到了斧子,才知道原來是自己不小心弄丟的。

找回斧子後,他頓時覺得鄰居的一切舉動都很正常,一點問題都沒有了。

人們都會有一個心理特點,在先入為主地樹立一個觀點之後,接下來看到的一切都是在為鞏固這個觀點而服務。

“疑人偷斧”這個故事裡,主人公首先認定是鄰居偷了斧子,隨後便把後面看到的一切都認為是小偷的行為。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3.習慣性地往壞處想,是人的一種自動產生的負面思維,而人的成見常常來自這種思維。

負面思維是人內心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當發生的一件事情可能涉及自己的利益時,對他人的“警惕”和“不放心”,會讓自己對保住目前的利益更有信心。

我們容易把對人的防備當作成熟的表現,但到底是成熟還是成見?值得當事人思考。

成見能保住我們多少利益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毋庸置疑,它損害了我們的靈魂。

帶著成見、猜疑的靈魂,是灰暗、消極的靈魂。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成見的害處有哪些?

1. 成見讓我們目光短淺,心胸狹窄。

我們固執堅持的一些看法,往往反映了我們的某些短板。

三國時期蜀國的馬謖自視甚高,驕傲輕敵,又對副將王平帶有一定的成見,認為他讀書不多,完全不能跟自己相比,於是不顧再三勸阻,固執己見,最終丟失街亭,落得個被斬首的下場。

成見讓人把目光放在跟事情本質沒有關係的部分,隨之而來的是輕蔑和自大。

其實,別人的長處,往往是自己的短板,看不到這些的人,也走不遠。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2.成見導致錯失和損失。

老鄭這幾個月一直在看房子,想換一套改善型的,好不容易定下了一套,最近正在辦理各種手續。

他家附近也有一個樓盤,這幾個月的售賣活動也是搞得熱火朝天,但他一直不為所動。

原因是他感覺這個開發商一直以來的建築風格都不怎麼樣,所以不管他們怎麼宣傳,他都漠然視之。

前些天不知哪根筋錯亂了,可能也是閒來無事,他突然想去那個新樓盤看看。

去到那裡,眼前的一切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進入了一條綠蔭蔥蔥的小道,感覺特別愉悅,偶爾伸出的紫荊花也讓人眼前一亮。

走進這個新建的小區,他更是大吃一驚,裡面不僅綠化很好,而且最大的特色是他們從不遠處引進了江水,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在建築群中七拐八彎,流水兩邊綠樹環繞。

而讓他幾乎驚叫的是,裡面還有一個個小小的觀景區,彎彎曲曲的木橋蜿蜒於水面上,走在木橋上,完全是一種走進溼地公園的感覺。

更讓人陶醉的是一聲聲清脆的鳥聲此起彼伏,讓人無法想象,這到底是一個小區,還是公園。

老鄭走進售樓中心,工作人員告訴他,雖然目前進駐的人不多,但樓房早已拋售一空。

現在的價格比起前幾個月漲了好幾千,但真正讓他悔不當初的是,這個樓盤開盤時的價格比他剛買的那套房子還要便宜,但是各方面都要更好。

什麼都不必說,什麼都不想說……

成見,終於導致錯失。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3.成見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變得糟糕。

我們對一個人有成見,跟他的關係必然不會好。當我們對一個群體有成見,生活將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韓女士離婚多年,早些年跟前夫鬧離婚鬧得雞飛狗跳的那段經歷,讓她對男人這種動物徹底寒了心。

她甚至把對男人的成見帶到工作中,認為男人都歧視女人,有時因為一點小事她也要爭得面紅耳赤。

單位聚餐,她不去,因為有男人在場。她認為男人就想喝了酒好調戲女人。

她平常只跟同性交往,如果是離了婚的,她更歡迎。

她對男人的成見,其實只是下意識地去彌補過去那段經歷對她造成的傷痛,但實際上並沒有解決問題。

她活成了一個讓自己都討厭的人,只是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擺脫成見到底有多難?

成見總是不知不覺地進入我們的內心,我們很難完全擺脫它。

我們只能不斷地保持對自我的懷疑,不斷地提醒自己,先不要那麼快做出結論,可能還有一些我們所不知道的呢?

面對他人,即使某個人犯過錯,也不應該一直揪住不放。罪犯還有改過自新的呢,做錯一點事情就一輩子翻不了身了?

胡適在與友人談治學時曾說,要“心平氣和,虛心體察,平心考查一切不合己的事實與證據,拋開成見,跟著證據走,服從證據,捨己從人。”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擺脫成見的過程,是跟自我作鬥爭的過程。

本來你不喜歡一個人,或不相信一件事,你還要思考,我有沒有誤解或不瞭解的地方?似乎挺難的。

但是,正是因為難,能做到才了不起。

再難的事,只要是應該做的,都值得去努力。

擺脫成見,應該多聽取不同渠道、不同角度的看法。

認定一個觀點,可能是有主見的表現,也可能是有成見的表現,但是聽聽不同意見,不要急於做出判斷,總歸是有好處的。

擺脫成見,應該始終堅持的一個準則便是“對事不對人”。

歷史上的典範是司馬光和王安石。

別讓成見害死你!你所不知道的害處都在這裡……

司馬光一輩子死磕王安石、堅決反對他變法的故事眾人皆知,但其實兩人根本無冤無仇,甚至還惺惺相惜,經常一起飲酒作詩。

他們倆都光明磊落,人品出眾,他們的爭執都來自政見分歧,而沒有對個人的成見。

作為千古留名的兩位大儒,他們為後世做出了“對事不對人”的光輝表率。

盧梭有言:“人類的真正感情,最不應該讓成見給束縛了。”

冷靜一些,客觀一些,謹慎一些,一個全新的世界或將展現在你面前。

從今往後,別讓成見害了你。

-END-

——關注頭條號“說來話不長”,您可以看到更多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