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沈壽(1874—1921),原名雪芝,號雪宧,江蘇吳縣人,是近代最著名的刺繡藝術家。她自創"仿真繡",在中國刺繡藝術史上開起了一代新風。遺世名著《雪宧繡譜》,堪為我國第一部系統總結蘇繡藝術經驗的專門著作。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沈家有女初長成

1874年,江蘇吳縣閶門海宏坊一個古董商的家裡迎來了他們最小的女兒。一家之主沈椿,強習書史,研究鹽法,曾在浙江浙江任鹽官。他本人酷愛文物,富有收藏,後來開了一個古董鋪。他給這個最小的女兒取名雪芝,一個溫婉而富有藝術感的名字。雪芝從小便隨父親識字讀書,家藏的文物字畫,給她豐富的藝術董陶,撥動了她心靈中美的琴絃。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當時的吳縣,就是現在的蘇州,刺繡已經久負盛名。城外的木瀆一帶,幾乎家家養蠶,戶戶刺繡,堪為 "蘇繡之鄉"。受環境的影響,雪芝七歲弄針,八歲學繡,自小就展露出刺繡的天賦。起初,她繡些花草類的實用性繡品。後來就將家中收藏的名畫作為藍本,開始繡制藝術性作品。十六七歲,她便成了蘇州有名的刺繡能手。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易名沈受,繡品享譽國際

1894年,二十歲的雪芝,已經出落成一個大美人。她有多美,四十歲的時候,狀元張謇都還為之傾倒。家裡人將她許配給了出身書香世家,能書善畫,經濟條件也頗好浙江紹興人餘覺。兩人門當戶對,婚姻初期伉儷情深,舉案齊眉。一個以筆代針,一個以針代筆,畫繡相輔,相得益彰。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1904年10月,慈禧太后的七十壽辰,丈夫餘覺從家藏古畫中選出《八仙上壽圖》和《無量壽佛圖》作為藍本勾勒上稿,雪芝傾盡全力繡制。慈禧見到《八仙上壽圖》和另外三幅《無量壽佛圖》,大加讚賞,稱為絕世神品。於是授予沈雪芝四等商部寶星勳章,還親筆書寫了"福"、"壽"兩字,分贈餘覺夫婦。從此,沈雪芝更名"沈壽",丈夫餘覺也改名"餘福"。這一年,沈受30歲。

1911年,37歲的沈壽繡成《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為國禮贈送意大利,轟動朝野。意大利皇帝和皇后曾親函清政府,頌揚中國蘇州刺繡藝術精湛,並贈沈壽金錶一塊。同時將這一幅作品送意大利都朗博覽會展出,榮獲"世界至大榮譽最高級卓越獎"。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專心教育,著書立說

沈受和餘覺夫妻二人儘管一開始琴瑟和鳴,但因當年為慈禧趕製壽禮操勞過度,沈壽小產,最終導致終身不育,婚姻關係出現嫌隙。餘覺嫌因沈壽一直不育,一連討了兩房姨太太,"只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1912年10月,沈壽獨自遷居天津,開辦了一所自立女紅傳習所。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與丈夫的不合,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上天安排,使得沈壽一個弱女子,走上了教育立說之路,鞏固了她一代繡聖的地位,同時成就了沈壽和張謇的一段情緣。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邀請沈受擔任了所長兼教習。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授繡八年,勤誨無倦"這是張謇對她的評價。不幸的是,在教學期間,沈壽積勞成疾,張謇"懼其藝之不傳",兩人並商議整理她的刺繡藝術經驗。在沈壽治病期間,只要身體稍微好一點,她便邊回憶邊口述,張謇親手記錄,歷經幾個月,終於寫成《雪宧繡譜》一書。這本書,從線與色的運用,刺繡的要點到藝人應有的品德修養,以至保健衛生,都進行了完整的闡述,被奉為蘇繡藝術的經典著作。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狀元繡聖,才子佳人,忘年情誼

除了刺繡成就備受世人推崇,沈受與張謇的忘年情誼,也是一段傳奇佳話。張謇,是清末最後一位狀元,也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上海海洋大學創始人,是真正"棄官從商"、"實業救國"的典範。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時任江蘇諮議局議長的張謇被任命為審查長邀請沈壽來鑑定一幅顧繡作品,與沈受相識。當時沈壽知性的書卷氣質、精湛的刺繡技藝識,就讓張謇為之傾倒。"登樓即席殊矜重,不似驚鴻始為驚。"他在《惜憶四十八截句》中以曹操自比,將沈壽比作蔡文姬。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1915年張謇辭去總長一職回到南通。這時沈壽開始患病,張一面延醫為之診治,同時讓她從傳習所宿舍遷到環境清靜的"謙亭"靜養。張謇還受沈壽為學生,親自教授詩詞,兩人還經常作詩互贈。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張謇對沈壽一片深情,在寫給沈壽的詩詞經常表露,不乏用"比翼鳥"、"鴛鴦"等做比。但沈壽卻始終恪守自我,雖感動於張謇對她的照顧,卻也沒有半點逾越。只是將心中的這份感念與感動,以自己最擅長的刺繡表達了出來。她剪下自己的秀髮,用病弱的身子,一針一線地繡出張謇的手跡"謙亭",讓張謇既感動又欽佩。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1921年6月8日,48歲的沈壽帶著對人生的留戀和對刺繡藝術的不捨離開了人世,陪在她身邊的依舊是張謇。沈壽也在臨終之前留下遺言,死後埋於南通,不入餘家。在那樣一個年代,沈壽有這樣的表示,這既是對餘覺的失望,更是對張謇的信賴。沈壽的追悼會也是由張謇安排和主持的。靈堂上懸掛張謇親撰的輓聯和《雪宧哀辭》。輓聯題的是:

真美術專家,稱壽於己,壽不稱於名,才士數奇,如是,如是;

亦學詩女弟,視餘如父,餘得視猶子,夫人為慟,喪予,喪予。

一代繡聖沈壽的傳奇人生

滾滾長江,巍巍青山。2018年6月8日,一代繡聖沈壽已經辭世97年。當我們看到她繡的《八仙上壽圖》、《耶穌像》、《倍克像》、《無量壽佛》、《萬年青》、《花鳥冊頁》、《生肖像》、《觀音像》、《文蛤圖》、《柳燕圖》時,仍然為之傾倒。今天,讓我們對沈壽,一位傑出的刺繡家、教育家,一個堅韌不拔、高雅獨立的奇女子給予深深的敬意和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