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離我們越久遠的歷史,我們越可以不負責任的想象

繚繞的煙霧散去,人過中年的狄仁傑第一次來到東都的時候,絕不會想到他在後世國人的心目中竟是一個神探。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這時的他,是個政治家是個歷史人物

關於狄公斷案,《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說“仁杰,儀鳳中為大理丞,週歲斷滯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意思是儀鳳年間,狄仁傑就任大理寺丞,於一年內判決了牽扯一萬七千人的大量積壓案件,並且無一人喊冤。大概平均每天要判決四十六人。這似乎是他作為神探的直接證據,但是他做的其實是舊案陳案的審理,複查,實際上是辦公室審批卷宗,考驗的是辦公能力。

但是,廢寢忘食的工作,異常豐富的精力讓高層迅速的注意到了他,46歲高齡調入中央的狄仁傑抓住了他的機會,很快就調離了大理寺,進入核心部門開啟了他壯麗的政治生涯,他兩度為相,歷經沉浮,是輔佐武則天執掌天下的重臣,也是恢復李唐江山的重要推手,在這漫長的歲月裡,他那一年的大理寺生涯確實不足為道。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這時的他,是個法官是個小說人物

明清時期,小說盛行,作者們在歷史中尋找人物素材,唐初風雲詭譎的氣質和變幻莫測的史實成了當時流行的題材,狄仁傑再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他出現在各種奇案冤案的審理現場,穩坐朝堂,審查人物,明斷是非,懲奸除惡,為民除害。

上世紀中葉荷蘭人高佩羅在重慶的街頭髮現了一本清人所著的公案小說《武則天四大奇案》,案情詭異,充滿完美主義的人格幻想,但是公案小說中普遍存在的超自然元素(老天開眼,六月飛雪等),案情缺乏轉折,審理乏味等缺點,漢學家高佩羅決定重寫,他加入了西方偵探小說的手法,和科學主義的觀點,是為《大唐狄公案》。書籍既有福爾摩斯式的案情發展和審理,又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收到了廣泛的歡迎;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又重新翻譯成中文,狄仁傑的故事完成出口轉內銷,開始了他超越包青天的道路。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這時的他,是個偵探是個神話人物

當時間來到21世紀,跨越地平線的第一道光照在編劇們的臉上,世界的樣子都變了。絲綢朋克、青玉朋克等各種藝術風格長期混雜結合,繪畫、插畫、影視、音效的發展融合終於產出了果實,被解構的狄仁傑高度符號化,#唐朝宰相/ 大理寺卿/ 偵探/ 正直/ 清廉/ 隱忍/ 充滿精力/ 斷案#等標籤成了狄仁傑,而失去了他本來的樣子。

狄仁傑離開了朝堂,走到了犯罪現場,關鍵時刻親自上手逮捕罪犯;慢慢地他開始武功高強,犯罪思維逐漸發達,他一個眼神就能看透兇手的內心,千絲萬縷的兇案手到擒來;唐朝的風貌也開始高度奇幻化,洛陽的白皮大秦,西域香料,南疆毒蟲遍地都是;既然“狄仁傑”已經不是狄仁傑,他就可以是任何人。

這時候,故事普遍是這樣的,狄仁傑帶著他的助手,來到了一個貴族的家裡,王爺的一個僕人被人死害,他認為這只是一樁尋常案件;他沒有看到狄仁傑緊皺的眉頭,也不會想到,這又是另一起顛覆王朝的陰謀的開端,陳年的恩怨掀起波瀾,旋渦之中的狄仁傑發現了他的第一個線索。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歷史的車輪轉到了2010年徐克的腳下,十年前《蜀山》的失敗,讓徐克失去資本的信任,之後關於類型的探索也不甚成功,《女人不壞》的都市情感;《七劍》的武俠;《深海尋人》的驚悚恐怖等影片的嘗試淺嘗輒止;直到2010年《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上映,它展示了一副奇幻的唐時洛陽的生活圖景,講述了一個波折離奇的案情;徐克也展示他豐富的想象力,讓飛在空中的故事也能落地。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大唐,我夙夜憂思的母國,洛陽,我魂縈夢繫之地”。2013年,《狄仁傑之神都龍王》在狄仁傑的獨白中開場。故事講了什麼大家早晚總會淡忘,但人是視覺動物,一些畫面你將永遠都會記得,比如影片中的一個場景,寂靜無聲的大海中,一個人騎著一匹馬,在艦船的廢墟之中輾轉騰挪,像是敦煌石窟裡面的某個畫面。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影片的片尾階段,徐克展示了他關於“狄仁傑宇宙”的24個暢想,現在已經拍了三個,剩下的21個,如果按照徐老怪這個拍片效率,到他死也拍不完,狄仁傑像007一樣,換人、換導演,是不可避免的。

我好好一個宰相,怎麼就成了偵探了呢?!神探狄仁傑的蛻變之路

所以,本週推薦大家看看徐克的“狄仁傑系列”,中國的古代歷史其實充滿了奇幻色彩,古典繪畫中也不乏此類題材,鮮有人能體現其中韻味真諦,理應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