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人最易掉進金融詐騙圈套 這份防詐騙守則請收好!

隨著金融產品種類日漸多樣,盯緊老百姓“錢袋子”的騙子們也開始變換騙術花樣,引誘人們“入坑”。25日發佈的《中國電信網絡詐騙分析報告》顯示,大學生大專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以及農村地區人群四類群體的金融風險識別能力最為不足,是電信詐騙、金融騙局的重災區。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發佈的《金融消費者教育現狀與展望》指出,近65%的消費者意識到自身金融知識不夠,而消費者難以識別金融風險是非法集資、欺詐銷售、電信詐騙等事件頻發的誘因之一。

四類人最易掉進金融詐騙圈套 這份防詐騙守則請收好!

金融騙術有哪些最常見的方式?面對重重“套路”,我們該怎麼辦?9月25日,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和螞蟻金服、網商銀行共同發起了一場針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掃雷行動”。

網絡詐騙藏身何處?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25日發佈的《中國電信網絡詐騙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儘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案量逐漸趨於穩定並出現明顯下降趨勢,但仍呈現案件多發、高發的態勢,網絡類詐騙發展迅猛。

從詐騙類型看,電信類詐騙仍是主要的詐騙類型,但網絡類詐騙已成為發案最多、增長勢頭最猛的詐騙類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9月發佈《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網絡類詐騙作為新興的詐騙手段,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佔比從2016年的34.66%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60.89%。

報告指出,如今各種傳統詐騙手法都在向網絡轉移,如冒充QQ好友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多種詐騙手段。為增加欺騙性,詐騙分子還會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步步設套,使人防不勝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虛擬中獎信息詐騙是2018年上半年最常見的網上詐騙類型。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7年用戶舉報的詐騙案情中,金融理財類詐騙是涉案金額最高、人均損失最大的詐騙類型。受害人通常採用釣魚網站支付,以及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方式主動向詐騙分子轉賬。按照劫財方式劃分,在釣魚網站支付的用戶佔比為64.3%,涉案金額累計2.2億元;主動轉賬的用戶佔33.7%,累計1.2億元;其它方式還包括木馬軟件盜刷、勒索轉賬等。

詐騙網站中,情色類詐騙網站和廣告聯盟類詐騙網站最常見,佔比分別為39%和33%。這些惡意網站大多通過非法手段進行傳播,比如賭博類詐騙網站利用高利潤的方式吸引用戶,平臺方會在前期通過後臺操作讓用戶少輸多贏,當用戶產生一定的興趣後,再進行後臺操作贏取用戶錢財。

此外,報告提到,隨著公民個人信息洩露的越來越多,詐騙分子的詐騙對象也從原來的“漫無目的”,逐漸發展到現在的“精準詐騙”。眾多詐騙手段中,如機票退改簽詐騙、冒充電商平臺客服退款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等,均是詐騙分子根據網上買來的詳細身份信息,量身定製詐騙腳本實施的精準詐騙。由此可見,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已成為各種精準詐騙的上游支撐產業。

牢記九條防騙守則

那麼,普通金融消費者如何防止掉入不法分子設置的圈套?報告給了九條建議:

不要輕信親友遭遇不測的說辭。當接到電話或者短信,聲稱親友遇到麻煩或遭遇不測時,一定要立即向親屬求證是否安全,如果暫時聯繫不上可多打幾次電話,或向公安機關求助。

異常信息要向相關部門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凡有電話聲稱有異地辦理電話卡或銀行卡的,或者電話欠費、郵包未取等情況的,應在第一時間撥打相關部門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切勿輕易告訴對方自己的個人信息及銀行卡信息。

公檢法機關機關不會在電話中辦公。公檢法機關在執法辦案中不存在所謂查驗資金的“安全賬戶”,也不會以任何理由要求清查資金並轉賬匯款。不要相信在任何網站上看到的,或者通過傳真獲得的“拘留證”、“逮捕令”、“凍結令”、“通緝令”等,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辦公,更不會通過傳真、網頁等形式向當事人送達文書材料。

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和短信中的“熟人”。接到“猜猜我是誰”、“公司領導的聲音都沒有聽出來”類似電話的時候,不要根據聲音猜測,不要急於說出對方的名字,也不要透露自己更多的信息。要叫他說出自己的姓名、和你之間的關係,如果不認識,就立刻掛斷電話。

 在網絡上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在使用QQ、微信等聊天時要注意信息安全,未見過面、不瞭解的人不深聊,避免洩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輕信通過 QQ 發送的任何轉款請求。如有網友提出經濟要求,一定要慎重處理,最好通過電話進行核實和確認,謹防被騙。

投資者應該在正規的投資網站進行投資,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任何高額回報或者中獎的信息矇蔽,堅決不進入所謂的“包賺”、高回報平臺——往往這些平臺通向的結果都是上當受騙。

退款操作應在網購平臺中進行。正規的退款流程只會在購物網站平臺內發生,不會讓你添加QQ、微信、支付寶好友進行退款。退款時不要在支付寶、ATM 機做任何所謂的退款操作。

不點擊非官方的鏈接。通過短信發送的退款提示等與金錢支付相關的鏈接,消費者需要通過購物平臺客服再三確認。對不熟悉的網站所售商品應多加鑑別,尤其是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商品。

不要輕信短信中的內容,更不要點擊短信裡的不明鏈接,以嚴防釣魚網站,或者手機被植入木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