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顏色:央行降准旨在防範風險 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中國人民銀行7日決定下調部分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市場將迎來年內第四次降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顏色認為,本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和對沖操作,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北大光華顏色:央行降準旨在防範風險 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

人民銀行決定,自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降準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此前1月、4月、7月央行已經執行了三次降準,此次將是年內第四次降準。

 降準是不是貨幣政策轉向?

顏色表示,目前,貨幣政策取向依然是穩健、中性,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動性。當遇到一些流動性波動時,央行會進行應急響應的流動性管理,這是貨幣政策一個通常的做法。目前經濟下行、信貸持續走低,降低融資成本、增加流動性供給是一種正常操作,是央行一慣的做法,很難說是貨幣政策轉向。

“如果我們仔細看央行這一年的操作,央行並沒有施行過於偏緊的貨幣政策,而是始終堅持適度的貨幣政策。央行今年已經數次降準,也利用MLF等基礎貨幣調控措施保持大致平穩的流動性。大家認為偏緊主要是因為監管,而不是因為央行的流動性調整,所以降準是對當前金融和實體經濟形勢的一個正常反應,不能說是貨幣政策的轉向。”顏色說。

顏色表示,央行對經濟和金融運行狀況一直非常敏感,隨著經濟穩增長壓力逐步加大,央行就要適度增加流動性的供給,這是央行長期以來的策略。“說‘放水’和‘緊縮’都是不對的,央行一直以來都是平衡操作。”

顏色認為,今年下半年以來,金融形勢壓力很大。由於國際國內環境因素,央行進行降準等類似操作,也反映了形勢的變化。

“要判斷貨幣政策是否轉向,在當前看主要看銀保監會和央行相關部門的監管政策。”顏色認為央行目前不可能再用所謂“放水”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因此也就無所謂貨幣政策轉向,“因為不存在‘放水’和經濟增長的線性關係。”

 降準後應該投資哪些領域?

目前,全球新興市場資產價格波動較高,中國也面臨相應情況。顏色認為,進行風險防範為主的保值性投資,相對比較穩妥。越往年底,隨著經濟政策的到位,以及國際上一些風險和利空逐步出境,可以考慮以風險防範為主適當增加風險資產的比重。“年內依然有降準的可能性,但是要評估總體實體經濟和金融形勢,也要評估人民幣貶值壓力。”顏色表示。

 貨幣政策還能不能刺激經濟增長?

顏色認為,央行此次降準和MLF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穩住流動性,防範金融風險,而不在於刺激經濟。

他表示,當前,中國的廣義貨幣政策,是央行的政策和監管政策(銀保監會)兩方面互相配合。監管主要是限制貨幣和信貸的循環,也就是槓桿的調控。如果現在再來一輪監管放鬆,有可能刺激經濟,但會進一步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

“貨幣政策能不能刺激經濟?我的結論是,如果我們放鬆監管,肯定還是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但我們希望更健康的增長,並不僅僅是數字。”顏色說。

顏色表示,央行降準的主要目的還是穩定信心,防止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所以,進行適度監管、結構性去槓桿,應該是接下來的重點。

“監管可以適度放鬆,但要非常小心,保持穩定的槓桿率,還是當前重要任務。”顏色說。

顏色認為,真正實現穩增長還要“看財政”:

第一、要真正落實降費減稅,減少實體經濟的壓力;

第二、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真正落實7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的六個“穩”,需要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甚至更深層次的一些配合。

“當前在全球範圍內,貨幣政策也不是擔當穩增長的功能,它的功能主要是防範風險和穩定流動性。”顏色說。(記者 王夢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