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台,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導讀

2018年8月31號,對於電商行業,是一個特殊的大日子,備受行業和消費者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終於出臺了,一石激起千層浪。這部《電商法》究竟會對電商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為什麼又被稱為“代購法”?且看今日小編如何解讀。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如果你是賣家?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網絡平臺運營店鋪的要求更嚴格了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如果賣家沒有做到這一點,平臺

有權報送相關管理部門進行處罰

解讀

隨著國家打假力度的加大,虛構身份的難度將會增加,也會更加便於公安、工商追查假貨銷售者的真實信息。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對銷售產品的監管力度加大了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電商法》規定,若賣家銷售的是特殊類商品,需要獲得相應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資格。

解讀

這就意味著,沒有相關的資歷認可和許可證書,想代購海外國家奶粉和保健品,就別想了。拿不到資歷和許可的怎麼辦?轉為微商?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需要依法交稅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對於代購來說,交稅意味著成本提高,成本提高後銷售價格也會隨之提高

。代購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境內外差價,當銷售價格提高以後,與境內商品的售價相比,是否還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能留住消費者?

違反《電商法》的賣家,最高可被罰50萬人民幣,並承擔偷稅/漏稅的刑事責任。

違反《電商法》的網絡平臺,最高可被罰款200萬人民幣,並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所以也不要指望平臺會對偷稅、漏稅的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如果你是消費者?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風險猶存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電商法》要求的工商登記、營業執照、特殊商品的銷售許可,使得售假賣家的經營成本提高。

解讀

隨著政策收緊,假貨商風險和成本會逐漸增加。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假貨商也會絞盡腦汁把成本和風險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也將面臨更深的套路。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 賣家有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平臺承擔連帶責任
  • 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平臺承擔相應責任
  • 侵權售假未保障安全的,最高罰200萬人民幣


解讀

隨著《電商法》的出臺,表面看起來假貨商將會遇到更嚴厲的處罰,平臺也將承擔連帶責任,但重點在“侵權售假”這四個字。

如何界定商家出售的商品是假貨?尤其是在奢侈品領域,品牌方不會參與界定,平臺方並不具備相應的鑑定評估能力和資質的大環境下,奢侈品第三方鑑定機構將成為消費者維護自身利益的“好夥伴”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需要具備更高的分辨能力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禁止“刷好評”、“刪差評”

,否則最高罰款50萬人民幣。

解讀

表面看,消費者將會面對更多“真實”評論,實際上,各大電商尤其是淘寶系,面對”刷好評”行為,一直在陸續出臺規範和加大處罰力度,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刷單已經由最早的“好棒哦”、“這個不錯,好評!”變成了大段的“走心”評論。

因此,未來將出現更多的“走心”評論,而消費者也將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分辨評論的真實性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押金退還有保障?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電商法》規定收取押金應當明示押金退還的方式、程序,不得對押金退還設置不合理條件。消費者申請退還押金,符合退還條件的,應及時退還。

解讀

表面看上去消費者將會更有退款保障,但消費者應注意“符合退還條件”這6個字。其次是“商家不得設置不合理條件”,什麼算“合理”,什麼算“不合理”,其中的界限仍難區分。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賣家承擔快遞風險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除消費者另行選擇快遞物流服務者外,賣家應當按照承諾或者與消費者約定的方式、時限向消費者交付商品或者服務,

並承擔商品運輸中的風險和責任

同時,快遞物流服務提供者在交付商品時,應當提示收貨人當面查驗;交由他人代收的,應當經過收貨人同意;未徵得同意前,也不能直接把快遞放驛站。

解讀

此條比較明確的給予了一般消費者更好的購物保障,但同時也為部分“鑽空子”的人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掉包後拒簽退貨等行為)。




下一個假貨重災區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電子商務法》第九條是這麼定義“電子商務經營者”的: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該條雖指出“電子商務經營者中包含其他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但沒有明確提及“微商”等新興交易模式

有專家認為,微商在本質上也是藉助於微信、微博等平臺實施交易行為並以盈利為目的經營主體,因此應該被納入監管範圍,要按照相關規定承擔責任。

但令人擔憂的是,微信、微博和短視頻這些社交平臺的性質不屬於電商平臺,在界定相關責任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商家有責、平臺無責的情況。因此社交平臺是否需要承擔第三方平臺責任,還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解讀

微信在聊天的場景下,也就是賣家和消費者通過聊天發生的交易,這裡的賣家不算是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不在《電子商務法》的規定範圍內,也不受《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保護!

  • 轉賬即時到賬,資金安全無保障;
  • 一旦出現交易糾紛,賣家拉黑消費者,無處申訴;
  • 賣家更可隨時換號,消費者連人都找不到;
  • 私人交易不受《消法》保護,維權困難。


因此微信私人交易,將成為售假商家最青睞的交易地點。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統計出自優奢易拍APP維權頻道

也許很多奢侈品消費者還帶著“淘寶=假貨”的標籤印象,但實際上,在阿里每年投入數十億打假資金的現狀下,處罰力度隨著電商法的出臺將會越發嚴格。

據近3個月優奢易拍統計,淘寶皇冠店以上店鋪出現誘導消費者至微信交易導致被騙的情況持續增加

一方面說明淘寶對假貨商店鋪的抽查、取證、處罰系統還需完善,誘導至微信交易的行為同時也證明了淘寶對奢侈品售假懲罰力度的不斷加強。(目前出現假貨比例最高的交易場景已經由淘寶等“電商平臺”轉變為“微信”)

在此,我們再次提醒消費者,如果首次交易,或不是非常信任的人進行交易時,儘量避免選擇微信私人交易



專家點評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奢侈品鑑定|《電商法》出臺,下一個假貨重災區居然是這裡


隨著《電商法》的出臺,微信的社交屬性將成為假貨商規避《電商法》風險的天然保護罩,尤其是在奢侈品交易領域。如果騰訊不出臺相應政策,很難留住微信支付每天上億元級的奢侈品、二手奢侈品交易資金,而未來假貨率持續走高的現象也將成趨勢化發展。

可以參考幾年前淘寶的經歷:在大量假貨商湧入後,由於利潤高,假貨商會比正品商家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刷單、刷評價等方面,提升店鋪展示率。此外,例如商家出售LV的Neverfull中號,8200元已經利潤很低了,而假貨商會把價格定在6000-7500的區間,再加上淘寶一些排查處罰規則的不合理,做正品的商家生存空間堪憂

對於消費者來說,即使微信的交易資金保障方面明顯弱於支付寶,導致消費者交易難度直線上升,但為了遠離曾經的“淘寶=假貨”標籤,消費者寧願承擔微信交易後被“拉黑”的售後風險。

對於商家來說,寧可放棄在淘寶擁有每天的自然流量,也要轉到微信和一些奢侈品電商平臺進行交易。

消費者和商家的行為,已經足夠證明他們對一個平臺失望後的選擇。

接下來,在微信這塊“戰場”,將有很大的幾率會重演淘寶奢侈品類曾經的經歷:堅持做正品的商家空間會慢慢被假貨商擠壓,迫切逃離“微信假貨”的標籤,尋找新的落腳點。

對於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來說,合理的政策、合理的假貨排查機制、商家的認證體系的完善、和定期自檢抽查方面是否完善,將會是電商平臺爭奪萬億級奢侈品市場勝負的關鍵

《電商法》的出臺,表示相關部門對網購規則體系的重視,雖然部分條款不夠明確,但也解決了相當多的問題,隨著試行和陸續調整,我們也期待更完善的政策法規陸續出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