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全市「最美老有所爲人物」評出 10人上榜 5人獲提名獎

10月21日,由市委宣傳部、市老齡辦聯合開展的2018年度德州市“最美老有所為人物”評選結果揭曉,關東亮等10人獲我市“最美老有所為人物”榮譽稱號,楊殿臣等5人獲“最美老有所為人物”提名獎。

自2015年起,我市開始在全市範圍內評選“最美老有所為人物”,凡是年齡在60歲以上、德州市戶口或常年居住在德州市的老年人都可參與,旨在促進我市老年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他們發揮餘熱、老有所為。

經基層推薦、縣市區審核篩選、事蹟展示、市級評審考核等程序,最終評出10名“最美老有所為人物”。他們分別是:

成立禹城市學雷鋒獻愛心志願者團隊,開展巡河護河、尋找禹城好心人等多項工作的禹城市交通局原紀委書記關東亮;

關心關愛留守兒童,70歲時選擇到鄉村學校義務支教8年的齊河縣退休教師焦宗仁;

將廢棄池塘變魚塘、建立殯葬改革責任包保制度,倡導鄉風文明建設的臨邑縣林子鎮劉家村黨支部委員劉德義;

積極參與慈善扶貧公益活動,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的樂陵市城職教中心退休幹部魯玉娥;

推進群眾體育文化活動發展,推廣柔力球項目並組隊參加省市級比賽屢獲佳績的武城縣文化館退休幹部彭豔香;

發揮自己專長,為文藝團體編寫歌詞、快板等歌頌社會主義新時代,弘揚正能量的武城縣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主任王金箱;

自掏腰包置辦道具,自發組織戲班演出,只為傳承發展地方戲的慶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路梆子第四代傳承人王佔成;

年輕時堅持義務獻血14年,退休後又成為義務獻血宣傳員的德州市長虹機械公司原董事、黨支部書記肖培強;

自學針灸按摩,並在66歲考上研究生,義務為鄉親看病的平原縣退休教師張善學;

組建架鼓隊民間藝術團,遠赴新疆教學,收集30首瀕臨失傳的民歌並整理成冊的夏津縣生態旅遊區民間藝術團團長張顯禎。

另外,勇擒盜賊保護群眾利益的齊河縣晏城街道毛官村副主任楊殿臣;開辦“二手鞋”超市,將所得捐獻給貧困戶、敬老院的平原縣張華鎮琉璃廟村村民趙金全等5人獲“最美老有所為人物”提名獎。

評選活動舉辦4年以來,全市共評出45名“最美老有所為人物”,有27人獲“最美老有所為人物”提名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