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中的野生茶

普洱中的野生茶

野生茶是指大自然在物種自然演化過程中生成的茶樹品種,它是人工茶樹品種的始祖。

目前有許多人在買普洱茶時一味的追求野生茶,古樹茶。但是大部分市場上標著野生茶的,價格也不便宜,有的甚至超出了它本身的價值。

正確的認識野生茶,可以為你的錢包省下不少銀子。

普洱中的野生茶

野生茶和栽培茶,是對茶樹種性特徵和不同生育環境表述的一個定義。

所以,從茶樹分類學角度來理解和詮釋,“野茶”不是茶,不是人類幾千年來所飲用的“茶”。

它未通過人工馴化而並不適宜飲用,有的甚至還有微毒。

據記載,1973年雲南省曾經生產過一批緊茶銷藏,由於其中拼配了野生茶,產品進藏後藏民反應飲用後出現血壓不穩、頭暈、拉肚子等不良症狀,說明野生茶中含有一些不利於人體的成分。

在西雙版納等古茶區的茶農,他們就沒有飲用野生茶的歷史,現在也不喝野茶。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有少量能飲用的野生茶,就片面地認為所有的野生茶都能飲用。

普洱中的野生茶

野生茶的重要價值

1

它是證明雲南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的重要可行性依據之一。

2

可以利用其遺傳因素在茶葉育種方面進行研究。

普洱中的野生茶

雲南省茶科所所長張順高說:

所謂野生茶是指存在於天然林和開發過的天然林中與栽培茶種有親緣關係的茶組植物。是沒有被人類栽培馴化、大量利用的茶樹。

人類社會千百年來所飲用的“茶”,在植物分類學裡,被列為植物界、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屬、茶亞屬、茶組、茶系。茶組被統一命名為“Camelliaslnensis(L)OKtze”,為全世界所採納。茶組裡有37個茶種,目前世界各國栽培利用的“茶”,是茶組裡的一個“種”,其染體多為二倍體(2n=30)。

科學意義上的“野茶”,是農學裡“茶系”以外的近緣茶樹植物,沒有經過人工馴化栽培的。它們不是人類廣泛利用和飲用的“茶”。能否飲用,需待進一步的科學驗證。

普洱中的野生茶

只有經過人工馴化的茶,才能安全的飲用;真正的野茶是不宜飲用的,因為有毒。

所以大家要走出野的誤區,不是什麼野味都好。其實只要是西雙版納茶區的生態茶,品質都很好,當年風行滿清朝野的古六大茶山的各類貢茶,在當時也就是臺地茶(因為那時也才種下去幾年)。關鍵是西雙版納獨特的氣候、土壤、海拔等綜合因素決定了版納茶的品質,而不是其他。

普洱中的野生茶

因此,正確的認識普洱茶中的野生茶,不僅可以避免

不必要的浪費,還可以避免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文章源於網絡,由茶藝師聯盟編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