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眼回眸四十年-5」兒童遊戲:鬥雞(1983)


「錢眼回眸四十年-5」兒童遊戲:鬥雞(1983)


1983年10月,山東沂蒙山區的平邑縣保太鄉一小學課間休息時,一群男孩子一腳獨立爭先跳下臺階,開始“鬥雞”遊戲。

上世紀八十年代,孩子們沒那麼多玩具,只能玩一些自制的如彈球、拍洋畫、跳房子、丟沙包、打陀螺、跳皮筋、踢毽子等遊戲,但孩子們很開心快樂,這些遊戲一直陪伴他們長大。

大眾日報記者 錢捍 攝

錢眼檔案

鬥雞:兒童遊戲

鬥雞遊戲是小孩子們在冬天的一種遊戲,這種遊戲能在冬天裡暖和身子。

在很多地方,這種遊戲也叫“撞柺子”。遊戲規則是一腳獨立,另一腳用手扳成三角狀,膝蓋朝外,用膝蓋去攻擊對方,若對方雙腳落地,則贏得戰鬥。在童年遊戲中,這是最激烈最有男子漢氣概的遊戲,不過有少身材魁梧的女生也喜歡這種遊戲,而且殺傷力驚人。

這一基本運動形式在民間是以童年遊戲出現,稱謂有多種,北方多稱為“撞拐”、“鬥拐”,南方多稱為“鬥雞”。

玩法

鬥拐是鍛鍊平衡和耐力的一種遊戲。遊戲至少要兩個人,彎起一腿來,北京人叫做拐起腿來。這個遊戲,就是一條腿向前拐著,可用手搬住,雙方人用單腳一蹦一跳地對撞,用那條拐著的腿互相碰撞,誰被撞得失去平衡,拐著的腿放下來了,誰就輸了。

鬥雞民間 一般有五種玩法:單挑、單人守擂、四人雙擂、三人撞、混戰。

單挑:只有兩個人互相對撞的遊戲;

單人守擂:由一人出來守擂,其他有不服氣的與其對陣。輸者淘汰,勝者繼續守擂,直到無人挑戰為止;

四人對擂:雙方各兩人,一主將一副將,即可捉對廝殺。一般是集中力量攻擊對方某一人。待其中一人被擊敗後,再圍攻對方另一人;

三人撞:兩個實力稍弱者,齊心協力對付一名實力稍強者;

混戰:借鑑軍棋下法,主要分為兩種—— 殲滅戰:雙方相隔十餘米,一聲令下衝向對方,以全殲對方為勝。雙方各自有兵營作為休息地,腳不能著地,對方不能攻擊。但是不能老呆在兵營內耍賴,如果呆在兵營裡休息超過時限,則被判負。

奪旗戰:雙方隊形後放一磚頭(書包、棍子)等物作為軍旗,混戰中先取得對方軍旗為勝。

益處

鬥雞這種遊戲不受場地、器械限制,競技性強。長期參與鬥雞運動,能有效鍛鍊身體平衡力、運動心率、肺活量等各項身體素質以及意志力,尤其適合青少年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