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沙漠一直以来是人类生命的禁区。地形地貌多样、风光南北各异的新疆,在其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便坐拥着中国最大的两个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尔班通古特沙漠。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天山插在中间

隔开了塔里木、准噶尔、中亚三大沙漠区

尽管沙漠一直在吞噬着这里的文明,但是自文明发迹以来,人类也一直同沙漠做着顽强斗争,从西汉的屯田,到唐代的军镇,从清代的军府农地制度,到当代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农业生态和绿洲城市生态已在新疆这片土地的四面八方陆续生根发芽。

今天的文章将带你一起了解:新疆的沙漠是如何变成绿洲的?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西域灯轮千影合

东华金阙万重开

在距今1亿多年前,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还是海洋的一部分。在距今8000万年前,地球的板块运动愈加强烈,印度洋板块不断向北漂移与它北方的欧亚板块碰撞,产生了强烈的构造运动,青藏高原和诸多山脉逐渐抬升。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也逐步抬升并完成成为高山环抱的内陆地区。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高原的群山阻碍了印度洋季风的北上,使得两大盆地愈加干旱。早在人类活动影响之前,两大盆地中的内流河的下游便蒸发严重,其尾闾湖也是时常变化,罗布泊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巨大的蒸发量也使得河流中下游的沿岸地区沦为地表硬结的盐碱地。在狂风的助推下,沙漠在这里恣意妄为地生长着。

沦为盐碱荒漠的罗布泊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而人类活动出现以来,塔里木盆地边缘的诸多文明下的人口不断截留水源为自己所用。由此塔里木河几条支流的水量开始减少,盆地边缘的地区土地的盐碱化和沙漠化也逐步加剧。

土地盐碱化的可怕状况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制天命而用之”是春秋战国时期荀子便已提出的观点,汉武帝轮台屯田、唐太宗军镇屯垦都是古人的智慧。这些军垦活动在开发边疆、解决战备、确保商路安全的同时,也在戈壁和荒漠之上构建起了适宜人类生存的农业生态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新疆的经济和政治的格局。

汉帝国及其后来者的军屯计划

增加了塔里木地区的可承载人口

但也消耗了大量水源

对位于下游的罗布泊影响很大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例如,新疆建省之后的省会迪化(乌鲁木齐)便是清中期以来新疆屯垦农业发展最好的地区。

而新中国成立之后,随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成立,新疆地区的屯垦事业迎来了新的局面。伴随着农垦的进行,兵团逐步在南北疆盆地边缘建设起了完善的灌溉排水系统,通过这一系统使荒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绿洲农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女兵们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兵团也十分注重采用秸秆还田,培育绿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使得土壤可溶盐总量逐渐减少,优化了的土壤成分,降低了干旱区高蒸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面对势头凶猛、咄咄逼人的沙漠化,新疆兵团同样重视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得兵团的绿洲屯垦农业进入了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疆的农田防护林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在兵团农业基础不断夯实的同时,兵团的商业贸易也逐步兴盛,并逐步形成了诸多市镇。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兵团逐步确立了师建城市、团场。建镇的城镇化发展思路。目前新疆兵团已建成10座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兵团管辖)。

美丽的阿拉尔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新疆兵团已建成10座自治区直辖县级市

最近建成的一个是胡杨河市

(2017年12月通过自治区审批)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阿拉尔,维吾尔语意为绿色的岛屿,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成的第二座城市。

从塔里木河的流域上来看,阿拉尔位于塔里木河径流形成的重要位置,即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大径流的汇集之处。保护和涵养这里,有利于维持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不过兵团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的水库,也使天然河道逐步萎缩,对河流的生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可见阿拉尔是一个很要害的位置了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早在1958年,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的支持下,新疆兵团抽调2万余人奔赴阿拉尔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建设步伐。王震对阿拉尔的规划格局很大,初期便已有大学、火电厂等建设规划。

扎根于此的农垦部队后来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但这里的发展也面临困境。文革后恢复兵团建制时,除了石河子市是1961年自治区批准设立的兵团管辖的县级市外,其余师团除了农业收入外,其余的产业税费都要移交地方政府。由此造成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唯独石河子“师市合一”后有着完善的行政职能,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下的新形势。

第一师的老兵们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1997年,中央正式给予兵团特殊政策支持,开始按照石河子模式,推进阿拉尔、图木舒克和五家渠的建市工作。

以乌鲁木齐为起点的北疆城市带已经颇具规模

(石河子和五家渠都在这里)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2004年,“师市合一”的阿拉尔市正式挂牌建立,按照前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所指出,“要把阿拉尔建的比石河子还石河子”。

阿拉尔的位置从地理上来看,通过塔里木河流域,向东可以通达库尔勒,向西可以通达喀什,向南经由阿和公路穿越沙漠可以到达和田。但是阿拉尔却并不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的交通主干线上,对外交通仍然依赖阿克苏,这就使得阿拉尔在重要的商贸物资引进十分依赖阿克苏方向的输送。

靠水运肯定是养不活阿拉尔的....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在城市发展早期,尽管是政府(师部)大楼等设施已建成,但是,农一师的师部和其他团场仍然习惯于过去在阿克苏市办公的便利,差点变成“鬼城”。

面积要多大有多大...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但是凭着兵团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政策的支持,阿拉尔先完成基础设施,再通过遇见便捷的交通来吸引投资。随着工业园的逐步建成和规模扩大,阿拉尔的商业贸易也逐步壮大,随之而来的便是阿拉尔城镇化的加速发展。

目前,阿拉尔已成为建成区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有着20多万人口生活的园林城市,成为了兵团在南疆最大垦区的中心城市。全国最大的优质棉基地、百万亩林果基地、新疆最大的水泥建材企业等均落户于此。

今日的阿拉尔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在阿拉尔成功经验的指导下,农一师辖区的垦区又建成像金银川镇这样的垦区中心镇,使得阿拉尔建设起了“兵团城市——垦区中心镇——一般团场——中心连队居住区”的城镇框架体系。

一树新栽益四邻

野夫如到旧山春

新疆兵团城市的发展,远不只是市政府和师部所要考虑的问题,全社会的持续参与,才是维持这些新兴城市运转的持久动力。当地市民对生态环境恶劣的年代有切身体会,必然积极参与其中。

随着经济发展和新疆的美名远播,内地的企业和市民也开始用自己的方法守护新疆的绿色,为祖国边疆的长治久安作出更多贡献。

比如在南疆的阿拉尔G217-S210公路沿线,环境形势就不容乐观,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担负起责任来。

干涸的和田河河床边便是G217公路

(阿拉尔市南侧)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这条公路线是进入阿拉尔的生命线,但是沿途由于前文所述及的特殊自然环境,又是生态非常脆弱的地区,不仅有沙漠化和盐碱化的现象出现,传统的人工造林方法也很难在这里站住脚跟。科学选择树种,合理搭配动植物的生态结构,是维持这里良好生态环境的必须功课。

凯迪拉克和旗下经销商携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守护这个地区发起了“驭”沙计划,准备在上述路段栽植面积约为1355亩的植被林木。

被选中的树种包括:典型的乔灌类荒漠植被和树种胡杨、沙枣、果桑等,辅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乔、灌、草按照2:5:3组合搭配,构造多样化的树种搭配,规避经常出现的单一树种成片死亡的问题。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今年上半年,凯迪拉克已经在西北各地进行过植树造林的活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金秋十月,由凯迪拉克XT4、XT5和凯雷德组成的凯迪拉克守护G7公益车队又一次来到了新疆,开启了“驭”沙计划,把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带到了最需要绿色的地方。

凯迪拉克守护G7公益车队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此处距离塔里木沙漠仅15公里,常年受到风沙侵蚀,部分地区沙漠化已经很严重。再不进行治理,将有威胁城市运转之虞,而在这样的地方种植植被,本身也很困难。但凯迪拉克的公益车队迎难而上,致力于保护这片土地。

种下树木之后,凯迪拉克还选用了先进的节能滴灌技术进行维护,比传统灌溉方法节水40-50%。这样不仅能让当地现出绿色的生机,也节约了当地的水资源,避免浪费。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从此以后,当游客们进入北庨都护府遗址、西泉烽火台、 唐朝路及唐轮台小镇、江布拉克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卡拉麦里、梧桐沟沙漠公园,古丝绸北道山麓景区与北庨沙漠风景区等沿线景观时,也有机会在公路沿线找到凯迪拉克留下的绿色背影……

沙漠中的绿洲

都是汗灌溉出来的

十年造一城,新疆兵团是如何在沙漠里建城的?

一个绿色的新疆,是所有中国人都应喜闻乐见的场景。凯迪拉克将会持续参与在新疆的绿化过程中,让这里的水土资源得到更好的照管,让绿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疆人民的视野中。

即使与新疆相隔万里,你也可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哪怕捐出一元钱,也能帮助一棵小树更好地生长,而50元善款,就已经足以守护4平方米的新疆土地,让绿色的倩影长久保留在新疆大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