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編者按:佛家以“貪、嗔、痴”為三毒,以“戒、定、慧”為三學。“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敵。

《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嗔?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成唯識論》中則說:“嗔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嗔是佛教所說的根本煩惱之一,與貪和痴一起被稱為“三毒”。

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嗔”對佛教修行所言是這樣,如果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危害更大。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會發生爭鬥,或導致互相殘殺,輕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則使整個社會,乃致使整個國家陷入災難,因而《大智度論》卷十四中說,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種心病中最難治的。

在古時候有一個女子,經常會夢見一個門上鎖了一把生滿鏽的鎖的黑屋子,屋子裡關了很多人,人們在裡面哭泣、嘶喊、哀求。然後女子就會被嚇醒,每次醒來都會感覺非常抑鬱;久而久之,女子便得了一種病,經常會覺得胸悶、心神不定、非常煩躁,遍訪名醫卻是無藥可治。

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有位朋友指點她去找佛陀,於是女子便跋山涉水去求見佛陀。佛陀遞給她一把金鑰匙,說:“如果再夢見那個場景,用這把鑰匙把門打開,把那間屋子裡的人都放出來。”

女子謝過佛陀,掛著金鑰匙回家了。不多日,女子果然又夢見了那間黑屋子,這次,她從窗戶往屋子裡面張望,發現房子里居然都是自己認識但卻非常討厭的人:有罵過她的婆婆、欺負過她的鄰居等等。總之,黑屋子裡關著的大部分是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女子心想:我可不打開這個屋子,他們是活該。於是,女子收回了金鑰匙,不顧屋子裡傳出來的求救聲,轉身離開了。

一個月過去了,女子感覺自己的病又加重了,她又去求見佛陀。佛陀看見她很驚訝,然後說:“你現在只有最後一次機會了,否則我的金鑰匙也救不了你,今天晚上你還會夢到那個場景,在那把鎖還沒有真正鏽死之前,你必須把它打開,不然你也別來找我了。”聽了佛陀的話,女子暗自下定了決心。

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果然,當天晚上又夢見了那間黑屋子,女子沒敢再猶豫,拿出金鑰匙打開了鏽鎖,裡面的人拼命擠了出來。隱約中,好像還有一個女子在人群最後邊慢慢向門口走來,越來越近,她覺得女子竟如此面熟,好像是自己,不!就是自己,她蓬頭垢面,目光呆滯,十分瘦弱可憐。就在這女子走出黑屋子的一瞬間,黑屋子突然消失了,陽光傾瀉進來,照在她的身上舒服極了。

此時傳來佛陀的聲音:“囚住了別人也囚住了自己,鎖住了過去也鏽住了自心;怨恨煩惱壘起了這間黑屋子,打開心窗讓陽光照進。”自此之後,她的病徹底好了。整個人變得眼裡有光,面色紅潤,十分漂亮。

《達摩悟性論》有云:“諸佛從本來,常處於三毒,長養於白法,而成於世尊。”意為:所有佛都是從本心而來,本心也常被貪嗔痴三毒心所包圍,轉貪嗔痴為戒定慧,就成為世尊。嗔心一起只望人家痛苦加深,只望人家越不幸越好,不管什麼刻毒的言詞,不論什麼狠惡的手段,都會從萬惡的嗔心中搬演出來。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嗔恚之火,能燒功德之林”,嗔心的確是人生最大的毛病。

不嗔,其實放過的是自己!

佛陀授予一把金鑰匙,你能否有足夠的智慧放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