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錮我們的「緊箍咒」

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最近一直忙於春節的應酬,作品更新較慢,讓你們久等了,非常抱歉!

禁錮我們的“緊箍咒”

看過《西遊記》的朋友們都知道,自從悟空帶上“緊箍咒”後,原來野性、頑劣,無法無天的齊天大聖從此就像變了個人,直到取經完成修成正果,再後來“緊箍咒”自然就消失了。

禁錮我們的“緊箍咒”

煩惱憂愁就像一張無形的網

當前社會由於迅猛發展,緊張的態勢儼然給自己帶了個“緊箍咒”。孩子讀書的壓力、就業的壓力,家長面對生活、工作的壓力,這些“緊箍咒”讓我們越來越難受,彷彿要窒息,然而又必須要去面對。由此出現了很多如“憂鬱症、抑鬱症等”疾病,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諸多問題,然而路在何方?如何才能解下我們自己給自己帶上的“緊箍咒呢”?

禁錮我們的“緊箍咒”

李老師:不計較,不比較,煩惱憂愁不會找!

“緊箍咒”,我的理解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的煩惱和憂愁,所謂壓力也是自己給自己找的。比如,你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某某某的孩子成績名列前茅,將來讀過某某某重點大學,工作好找等,於是你把你自己對社會的一些認知和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了,孩子學習上出現些問題,你就發脾氣等。這些煩惱不是自找的麼?這是你與別人比出來的。又比如,很多家庭夫妻之間總愛相互指責,你看看某某某如何有本事,掙了多少錢?某某某又給家裡添置了什麼,給妻子又買了什麼?、、、、,老人們在一起也在比較和計較,某某某家孩子孝順,某某某家女婿或媳婦如何如何好?、、、我說這些並沒有批判和指責之意,只是舉例,旨在找到套在頭上的“緊箍咒”之根源,當然還有其它方面原因,我就不一一列舉。在這裡,借用李伯清老師的一句話尤為應景:不計較、不比較,煩勞憂愁不來找。

現實社會中,沒有人給你念“松箍咒”,你不自解的話,“緊箍咒”永遠會禁錮在我們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