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品質革命是中國企業的重要出路

周其仁:品質革命是中國企業的重要出路

如何打破“成本詛咒”實現繼續增長?

為什麼要搞品質革命?因為全球格局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中國今天在全球競爭中的位置,上面是人均GDP幾萬美元的國家.雖然這些國家也面臨不少困難,增長速度跟中國沒法比,但是它的創新能力仍然強大;而往下,一些東南亞和非洲國家在走當年中國的道路,他們具有成本優勢。

這個局面要怎麼應對呢?改革開放40年,我們實現了高速增長,但是成本也上去了。成本降下來了再升上去是不可抗拒的,所以叫作“成本的詛咒”。

很多企業家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公司開始的時候成本可以往下降,降到最優點以後就會往上升。你要招更多的人、你要有更多的地,這些事情會抬升成本。

周其仁:品質革命是中國企業的重要出路


全世界的商業領袖成天交流成本控制.結論是——如果你能比對手降得快一點,如果成本掉頭向上。你比你的對手上得慢一點.這是一門主要的對付成本的辦法。

還有一個辦法,移動成本線。同樣的員工、土地和廠房,我做不同的東西,成本就會不一樣。經濟學的術語是成本線不斷往下面推,連成一條直線就是一個長期的、向下的、收縮的成本曲線。這當然是經濟學的圖形,高度抽象,但是包含著對中國經濟往前走的啟發。

全球的格局變化其實就是比較優勢的變化。我們原來的優勢因為新的追趕者很多,我們的成本優勢不明顯,獨到性優勢還不足.所以這個坎怎麼邁過去,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場大考。

去年我出了一本書《突圍集》。當時講到第一是改革突圍,因為改革可以降成本,特別是可以降低體制成本;第二是創新突圍,同樣的成本做不同的東西,你做更好的產品,做更好、更優的產品。

這個事情是有困難的。第一,快速增長以後,需求反映出來了,消費者先行。這個東西過去滿意。現在不滿意了,要求更高的品質。但是供給側會滯後,供給側的這個標準會常常落後於需求側的這個變化。一個是快變,一個是慢變。

第二,我們悠久的文明絕大部分時間是農業文明。我們的農產品還有很多的精品,但是說到工業品,你去看全世界,精品到底哪裡來的?首先是服務那裡的富裕階層。我的感受是,我們歷史上有大皇帝的時候沒有工業革命,沒有工業製造品。因此我們的工業製造就沒有優良傳統。

周其仁:品質革命是中國企業的重要出路


第三,我們的市場非常大,這是全球羨慕的一個條件。但是大市場有一種稀釋品質的虹吸的能力。我們這個市場太大,前方訂單雪片似的飛來,你響應不響應?你不響應,對手響應。所以不少公司把量、把市場佔有率放到非常前頭的位置。你要抵抗不住,要壓不住步伐,你的品質能力跟不上,很多好公司都會被這個大市場稀釋成不太好的東西。

而小市場就是這麼大,做一個東西你不好好做.就站不住腳。小地方站住腳了,慢慢往外打,就可以打出全球好牌子。

所以我們中國這個14億人的市場真的是有魔力,它會對你的供給、組織、品控提出更多的要求。這是我們要進行品質革命的困難。

但是形勢所迫,如果我們不斷髮明創新的能力不足,成本又沒有競爭力,我們剩下的路就是義無反顧地把品質提升。

字數:126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