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電競解說年收入5000萬?一文穿透行業的雞血與迷霧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想讓更多年輕人投身電競產業是好事兒,但展示行業的真實模樣,並給予更多正確的引導和支持,才是我們整個行業應該做的事情。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9月28日傍晚,在上海體育學院的老教學樓內,有一個教室坐得滿滿當當,2018級新生動員會在此舉行。臺下正襟危坐的,是該校今年新開設專業“播音與主持藝術(電競解說方向)”的21名新生。

杜友君是上海體育學院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的院長,也是這個電競解說專業的負責人。

“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來到我們學校,要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他說,優秀的電競解說,年收入是5000萬元。我國目前年收入過千萬元的電競解說總共四五十名,過百萬的有四五百名……”他剛說到這兒,臺下掌聲一片,新生們在聽到這樣的“行業前景”後,無不心潮澎湃。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現場圖片與演講內容,均來自與澎湃新聞

對於一場動員大會來說,杜友君達到了目的。但他不知道的是,這番誇下的海口正在變成一場巨大的風暴,在互聯網上掀起了第二波狂潮。

一天後,這條新聞在LPL《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的官方解說之間傳開,娃娃、米勒、雨童等著名解說紛紛發微博闢謠,笑稱“自己只處在解說圈的‘下水道’水平,一定要找出那四五十個年收千萬解說”。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酵,網友們也開始質疑目前國內電競教育之中,電競解說專業的專業性。也有言辭激烈者,例如《星際爭霸》著名解說黃旭東(小色)就直言學校管理者說話不負責任。

“衛星”一個又一個,如何踏實培養人才?

其實,但凡有一點電競行業經驗的人,只要聽了這個數字便能知道信息的真偽。5000萬年收入幾乎是又一個“放衛星”之舉。

順著這個邏輯去分析,高校電競專業的負責人出現了這樣失察的錯誤,是否意味著對於行業的瞭解程度不過關?而最終這樣的消息不僅被傳遞給學生,也寫進了

最終的新聞稿裡,這是否意味著其新聞宣發部門也功課做的不到位呢?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此前,上海體育學院曾牽手鈦度電競,共同進行電競解說課程教材開發

而如果我們對其言論再進行一次詳細分析時,還會發現另外一些有意思的信息。例如,其表示,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來到上體,要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但如果你瞭解行業的話,順藤摸瓜去分析則會發現,要麼是院長記憶出現了偏差,要麼市面上其實並不存在符合這樣條件的公司。

因此,把這個言論與5000萬年薪的言論結合來看,我們大概能明白院長此番發言的用意,是給電競解說行業學生以信心。但即便如此,使用有誤數據來做範例,依然是需要被指正的錯誤。

▼此前一些院校招生時的電競相關專業

Excuse me?電競解說,一年能賺5000萬?!

作為中國最頂尖的體育高等學府之一,上海體育學院素來以專業立身,而開設電競專業本是一樁好事,也引得體育圈與電競圈都為之一振,但如今這樣的言論出現,令整個行業感到遺憾與唏噓不已。

所有人都認可一個觀點——電競產業高速發展,消費與資本都並不是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這個行業最缺的是什麼?是人才!人才!人才!在這樣的情況下,上體具備很好的機會來填上這個空白,而足夠的誠意與專業性,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東西。

電競解說,真實生存現狀啥模樣?

當然,批判的力量足夠,但更重要的還是建設。說完了這個電競教育史上的“經典錯誤”,我們還是想給更多的人解答一些關於現狀與未來的問題:電競解說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怎樣的?他們能夠賺多少錢?解說行業要怎麼入門才最好?

事實上,筆者供稿的體育產業生態圈電競業務負責人Alvis雷,本身也是騰訊《FIFA》品類的官方賽事解說。我注意到,他在之前的文章中曾這樣描述過職業電競解說的定位和職能:

解說是整個賽事節目中陪伴觀眾時間最長的角色,通常由2-3人組合、共同完成解說工作。類似於足球解說,在2位電競解說的組合中,通常一人承擔畫面描述、一人承擔評論和分析,更多人次解說還會有更加明確的分工。由於電競賽事在單一場地、單比賽日不會只進行一場比賽,通常一個比賽日的實際工作時間會超過6個小時。故即便是中小型項目的解說團隊往往都會超過10人,大型項目數十人也很正常,以供輪班調整。

從這些隻言片語以及筆者的長時間瞭解來看,電競解說曝光在鏡頭前的時間長,的確是一個人才缺口巨大、易於造星、又有“錢途”的職位。但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個十分辛苦的職位,工作時間相比傳統體育更長。

而由於大部分電競項目通常具備刺激點頻繁的特徵,比賽連續性強,因此實際上對解說的體力需求和情緒調控能力的要求是較高的,這也是在光鮮背後需要了解到的問題。

而在大家都比較關注的待遇問題上,一位接近《英雄聯盟》解說的專業人士向體育產業生態圈表示:

目前騰訊在這個項目上的解說分級由低到高為儲備解說、業餘解說和職業解說。其中前二者基本為兼職的狀態,甚至是在校生兼職,一場比賽(一個BO3)的費用在數百元左右,活躍在校園賽、城市賽、LDL等;職業解說則基本是全職的狀態,能參與到LPL、LCK、LMS等頂級聯賽,一場比賽的費用能夠在數千元左右。表現好的解說,快速提升級別也是可行的。

事實上,從基本的解說費來看,《英雄聯盟》的電競解說和傳統體育解說差別不大。除了這部分收入外,每個解說隨著個人影響力的高低,還能接到數量和金額不等的商務活動,形式如廣告代言、線下出席等等。

因此,突出的明星解說,接頂級商業活動的價格通常可以達到數十萬乃至上百萬一個週期(比如半年一年),這部分金額是要遠大過解說費的。

事實上,只有對工種和待遇更加真實、更加明確的認知,才能促使行業人才有更好的發展前景。不過,我們都知道“二八原則”,事實上,頭部的解說待遇更加豐厚,但想要成為像娃娃、米勒一樣的優秀電競解說也並不容易。

雖然有關頭部電競解說的幕後艱辛,筆者沒有直接採訪瞭解過,但很多人都更加熟悉的體育解說中,有我們想要的案例。在體育產業生態圈的《體育職人圈》培訓之中,NFL知名解說蕭深曾講述過他的準備過程,幾乎每一場比賽都需要悉心的準備,才能做到在比賽中可以信手拈來的進行解說。

但他也無不感慨地提到,美國的轉播機構通常會給解說員提前準備好一個事無鉅細的NFL大資料庫,裡面甚至可以追溯到每一局每一分的細節,而國內橄欖球解說只能自己用紙筆與電腦,付出艱辛勞動,用刀耕火種對抗鋼鐵機器。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整個行業也還要很長的路要走。雖然相較於體育與國外的差距,中國電競產業已經領先全球,但為解說提供的數據資料服務卻仍在起步階段,目前仍然需要每一個解說在賽前自己進行收集、整理,這樣才能為觀眾帶來一場高水準的解說。

當然,這並不妨礙解說行業的正常發展和受追捧的熱度,未來這些配套設施也會隨之電競行業的成熟而完善。而對於想要進入解說行業的年輕人,Alvis雷告訴了筆者他的觀點:“目前電競教育處於‘教什麼?怎麼教?誰來教?’的三個問號階段,高校在這方面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說明從電競教育的渠道切入解說需謹慎。”

在他看來,其實現在播音主持專業的學生都非常有優勢,騰訊電競也經常會來到各大廣院舉辦公開招募電競解說的活動,《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樣的大項居多,喜歡電競的同學通過這個渠道是最快、最靠譜的,能夠直接和賽事官方對話、展示才能。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我們做此文的目的絕不是引發大家對於上體的口誅筆伐,而是想告訴大家更多國內電競解說的真實模樣。這前路雖然沒有院長說的那麼好,充滿了曲折與暗坑,但也依然很光明,值得有電競夢的年輕人繼續姿態正確地追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