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努力確保自己的孩子有機會階層躍升、勝天半子這一點上,各個國家的家長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在韓國、日本,照樣有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升學愁白了頭髮。在號稱快樂教育的英美等國,貴族的孩子也要承擔比同齡孩子更大的壓力。

自然,也就一樣有了為到底是該買死貴的學區房還是付死貴的私校學費而百般思量、焦慮萬分的中產階級父母。

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在國內,隨著高中教育的普及與市場化,受到家長追捧的高中學校也日益分化為兩種:一種是家長們收入情況普遍較好、但錄取時對學生自身的成績要求未必十分嚴格的學校。該種學校通遍打著國際學校的名義招生。另一種則是學霸不問出處、主要靠成績說話的公立高中。

對於那些中產階級、孩子成績也就中等的父母來說,選擇的困境由此而生——到底哪一張船票,才能把娃順順當當地送到成功的彼岸呢?

01

此前,已經有大量跨文化的長期研究表明,在對學生的成績有嚴格要求的學校裡當“大池子裡的小魚”,不見得是一個好主意。小編中考的成績還算不錯,本來可以去省城就讀,但小編的父母權衡再三,最終還是將小編送進了當地最好的高中。而小編的初中好友通過父母的運作進入了省城的高中,從此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小編在老家最好的高中穩居前三甲,保持了三年,最終進入985大學。而去省城那種隨便拎出個學生都是學霸的精英高中讀書的好友,在嚴酷的環境下對自己的學業表現普遍缺乏自信。在當地還算優秀的他在省城也就中游,現實的打擊再加上叛逆期的到來,結合家長監督的缺失使好友不太願意多花功夫提高成績,最終在高考中只拿到了二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02

與此相對應的,據小編了解,對於進入所謂“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雖然學生的能力平平,但得益於更優越的師資水平、教育設施和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寬廣的視野,除了傳統的高中課程,學生還會受到諸如音樂、禮儀、競賽等“編外課程”的教育,綜合素質遠超公立中學的學生。

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除了國內高考這一條路,這些學校的孩子們還能在家長的運作下進入國外名校留學,併為未來的職場鋪平道路,而高中時學習的“編外課程”則對孩子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批孩子也很可能成為職場精英。

03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如果你家娃是那種不管怎樣永遠穩中三元的超級學霸,那麼恭喜你,無論是在公立學校讀書,還是在私立名校上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但如果是天資中等偏下、有待提高的那種孩子,很不幸,數據顯示,混跡於強手如林的公立高中,只會讓他們的學習動力減弱、結合青春叛逆期的到來讓孩子的未來徹底薛定諤。事實上,這些孩子會對成天學習考試的校園生活產生相當大的反感,而這種反感——加上未來成人後自身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的影響——會進一步影響到他們下一代的教育選擇。

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同樣資質的孩子放在家長平均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私立學校裡,發展前景卻更為樂觀:他們留學的幾率更高,多方面的技能讓他們能在大學時代就打好人脈基礎。寬廣的視野讓他們更容易選擇那些均衡滿足職業成就、自我獨立、社會認可、職場關係、團隊支持和工作條件6項職業評分的“好工作”,而不是一味靠賣命賺錢。

當然,這樣的私立學校無論在哪兒都是便宜不了的——除了學費或學區房售價這些顯性成本,還有眾多隱性成本。例如為了培養氣質和提高進入門檻而不得不修習的“無用學科”和吞金運動。

進入名校對孩子真的好嗎?

然而,真正的權貴階層並不介意通過這種方式實現更隱晦的、看起來更公平的代際財富傳承。但話又說回來,對於物質條件比不上富豪社會關係又不豐富的中產階級父母來說,進入這樣的學校就有為X二代當分母的風險。

因此,對於每個上進的父母來說,與其一直把精力放在為孩子找個好學校上,倒不如關心一下自己的教育問題。畢竟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而不是收入——才是對孩子學業最大的影響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