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手劉(民間故事)

村裡來了一名貨郎,孩子看著貨郎,看他手中的小鼓,一聳鼻翼:“叔叔,我想打兩下——”貨郎把搖鼓遞給他,教他搖。紅繩繫住的鼓槌,一搖起來,“咚咚隆咚,咚咚隆咚。”

咚咚隆咚,你叫啥名?

咚咚隆咚,我叫劉大帥。

咚咚隆咚,好名字。

咚咚隆咚,咚咚隆咚。叔叔,你真好!

自此,家裡開飯前,劉大帥都要拿起筷子,敲碗邊兒,“噹噹個當,噹噹個當”。大哥劉大新剜他一眼,他不停;二哥劉大奇咳他一聲,他也不停;爹說:“吃飯不許敲碗,像個要飯的!”劉大帥只好收起碗筷,可心卻在這節奏上了,走到哪兒,手指敲到哪兒。吃菜嚼飯,走路點頭,都有了節奏。

劉大帥開始全身心迷上鼓點兒了。

劉大帥沒事兒就跑到老叔劉志高家。幹啥去?老叔家有一臺雙卡錄音機,他就聽兩盤:《十面埋伏》《百鳥朝鳳》。反覆聽,聽痴迷了,手指敲著椅子背兒,真迷!

這一年正月,李家營子辦高蹺秧歌,出事了。

張家營子、王家營子的秧歌來了。三個村子的高蹺秧歌相遇,自然要比拼一把。李家營子秧歌很快就敗下陣來,鼓不響,妝不亮,人不齊。臨散場時,鼓手李大嗓把鼓槌一丟,生悶氣去了。劉大帥跑過去,拿起槌,敲起鼓。九歲的劉大帥鼓點兒一起,還真讓人心頭一震。可是,哪怕是在這振奮的鼓點兒中,李家營子秧歌隊還是沮喪地敗北了。

第二年秧歌會,李大嗓當上了會首,馬上提議,換鼓手!交給一個十歲的孩子?人們不解,可還是聽從了會首的安排。

劉大帥跟李大嗓說:咱編個陣。好傢伙!一下子編出兩個陣,一個是《十面埋伏》,一個是《百鳥朝鳳》。劉大帥打鼓點兒,李大嗓排陣勢,成了!

這一年,三村秧歌再會面。張家營子秧歌隊扭得歡,王家營子秧歌隊唱得好,可是,人們都奔到李家營子秧歌隊來了,沒別的,就看鼓手劉大帥呢。鼓聲突起,如聞炮鳴之聲,是《十面埋伏》的節奏,只見秧歌隊前者退,後者上,齊整整排出正方陣,編花,掛斗,絢麗極了;鼓點再變,如聽風捲松濤之響,是《百鳥朝鳳》的點數,前者進,依次斜,後三排兜底,齊刷刷擺成三角陣,綵綢舞出蝴蝶翩飛,拉花顫成蜻蜒點水。再看中心點上那位,拉大衫的,一把扇子耍得行雲流水。耍到酣處,鼓點兒猛一停,大衫公的扇子,立於頭頂,大衫拉起,活脫脫一隻綵鳳!

好!人們歡呼,鼓聲沉入歡呼,托起叫好之聲。

張家營子隊敗了,沒人送;王家營子隊走了,沒人看。鼓手劉的名氣一下子揚遍十里八鄉。

此後,李家營子秧歌隊連連奪冠,奪得了三連冠、五連冠。

又一年除夕夜裡,鼓手劉正和一班兄弟姐妹守歲,外面一聲長嘶嚇壞了眾人,趕緊跑過去看,可不得了了,是老叔家失火!鼓手劉最受老叔一家的喜愛,哪能拉得住,他衝進屋裡,搬這個拿那個,不忘拎起那臺老式的雙卡錄音機。可是,就在要跑出來的瞬間,房頂落架了。

鼓手劉因傷截去了雙手,鼓手劉當不成鼓手了,只好成天悶在家裡。

李家營子秧歌隊停辦一年。

第二年,鼓手劉來找會首李大嗓:“秧歌隊,照辦!”

李家營子秧歌隊又出場了!誰打鼓?還是鼓手劉唄!怎麼打啊?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只見一面紅彤彤的新蒙大鼓,四人高抬,鼓手劉坐在四人抬特製的椅架上,腳踩一下,椅架上的鼓棒就敲一下鼓。聲音怎麼這麼特別?有人問鼓手劉。鼓手劉笑了:別人的鼓是牛皮鼓,我的鼓是狗皮鼓,韌性更強,聲音甕聲甕氣的,傳得更遠!還有這鼓棒,是金絲楠木的,聽起來,有金屬的響聲,可以打出十八般兵器撞擊的效果!

牛,真牛,不愧是鼓手劉!

鼓手劉沒有手,有腳,照樣能打鼓,而且還打得更好了!

一名京城的導演,聽說了鼓手劉的事兒,帶他進了京。錄完表演,又推他上《藝術人生》,做了一期訪談節目。

鼓手劉名氣更響了,響遍全國。各地愛好打鼓藝術的青年,紛紛來到了李家營子村,拜鼓手劉為師,鼓手劉全都收下,免費教,弟子超百。其中有一名女學員,學了三期也不走。鼓手劉趕她,她說:我得意你的藝術,也迷你這個人,我要嫁給你!鼓手劉急了,吼她:我一個沒有雙臂的人了,能給你什麼幸福?走!

姑娘走了,灑下一路淚水。

歲月匆匆,轉眼幾十年過去,鼓手劉高超的鼓技,給李家營子帶來過無數的榮譽。

鼓手劉壽終時,弟子問師父還有什麼要求?鼓手劉用頭朝那面伴了他一生的大鼓點了點。弟子們把鼓抬過來。鼓手劉說:鼓,鼓葬。

李家營子的西山上,多了一座又高又大的新墳,裡面葬著那面狗皮大鼓和鼓手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