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臨證用藥的思路|《經典中醫啓蒙》轉載之十三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病機與邪正進退

三焦是人體能量生成和輸布的系統,三焦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氣機運行的基本規律是開與闔。

氣機代表的是正常人體能量運動的規律,這是常,是與天地自然的節律相吻合的,白天開,晚上闔;春天開,冬天闔。

健康的小孩子,能量比較高的年輕人,自然能夠開得大一些,也闔得回來;同時,因為身體內部能量足,開闔的力量也足夠,適應環境變化和轉化的能力會強一些,所以容易保持健康。老年人能量偏虛,總體是要闔,轉化的能力就下降了,所以從身心狀態到社會適應,都會偏弱一些。這是規律。

作為養生保健,每個人不管虛實,如果生活中能夠跟上天地間大的開闔節奏,就不會有太大的健康問題。

病機是氣機異常運行的狀態,這裡有一個人體修復或平衡,與致病或失衡之間力量互相調整的關係,我們叫邪正鬥爭。鬥爭,就會有勝負進退。

所有的病,不外乎由表入裡和由裡出表。

由表入裡,就是由上焦進入中焦,進入下焦,呈深入且加重的趨勢; 由裡出表,是往外的、減輕的趨勢(這裡三焦指的是“裡、中、外”的層次)。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圖五

這個趨勢決定了疾病的痊癒與惡化,也決定了健康與衰老。決定這個趨勢的關鍵不是醫生和醫療技術,而是病人身體裡面有沒有能量,也就是前面講的氣機運動規律——實則開,虛則闔。

正氣充足,存於內,才可能開闔適度,邪氣自然就留不住。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臨證用藥的思路

病人可能會說很多問題、指標、症狀,這裡痛,那裡脹......一個真正有經驗的醫生會回應病人:“哦,我知道了。”但他不會被這些表面問題帶著走,他關注的是:

一、先判斷大趨勢,病人在自身的恢復期還是惡化期。

二、判清虛實:中焦有沒有虛?下焦有沒有虛?如果是虛證,直接去攻打病灶和病症,需要兼顧正氣,否則,是一個錯誤的方向。三、體會、評估、定下治療策略:怎麼把下焦的能量增加一點,中焦多一些氣血,然後人體才有足夠的能量。

以上考慮的是大方向、策略,制訂具體戰術的時候,他會估算這些因素:

● 恢復正氣。幫助正氣從裡透到外,達到氣機的開闔相對正常,需要幾天?多大的劑量?

● 看邪氣所在的位置。除了從皮膚表面透邪,是否考慮走大便、小便、月經的渠道。如果邪氣靠近上焦或者在皮膚腠理中,讓它從裡面慢慢透出來;如果邪氣在中下焦或者腸胃中,讓它從下面通出去。

● 氣候和地理。最近是冬天,又下雨,病人住的地方又比較潮溼,行風祛溼的辛溫類藥量要稍微大一點。

● 體質和心質。如果他是身形比較厚實、沉默寡言、有點鬱的,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的辛苦溫類藥劑量就再大一點,吃7 天。

要是病人長得清清透透、細細長長的,身形不是很結實,生活很優越,這樣的體質,下焦通常會弱一些。處方需要稍微柔和一點,不能攻伐太猛,得有保護中下焦的思路,甘平味的藥類可以適當增加,比如甘草、蓮子、茯苓。

對於病人年紀比較大的案例,還要考慮更多。如果想用補藥來增加中下焦的能量,不是簡單放進去就行了,還要考慮人體是否有能力接受和利用,比如是否會“虛不受補”或者“上火”,或者產生其他意外。

人體的三焦,就像一個氣球或者絲瓜絡。如果是一個“氣球有點扁”的虛證,裡面有些通道是堵住的,有各種髒東西粘在裡面,我們叫“虛滯”或者“虛而淤滯”,那麼,你要預先考慮如果用補藥給它充氣會出現什麼情況。

有的病人身體深處血分有淤滯,用了補藥後,不能輸布運化到全身,內外表裡的壓力不均勻,臨床上會表現為眼部、腦部壓力過大、疼痛,甚至急性出血,還有的會出現腫塊、瘡瘍和嚴重的皮膚黏膜反應。這類情況,在意志剛強,性格偏激又缺乏運動的偏瘦、偏緊的人體上很常見,而且情況挺複雜,需要醫生細微的省察體會。

有的淤滯情況沒有上面那麼嚴重,但因為長期的運化不利,會在胃腸道、皮膚肌腠之間存有很多寒溼邪氣,醫生需要預估到這些情況,可以提前跟他說這個藥吃了之後,可能大便次數會增加,也有可能拉肚子; 或者告訴他,你吃了藥之後,皮膚過敏可能會加重,但這不是病情加重,是因為身體增加了能量,三焦正在通行的調整階段。

告訴病人,這些都是正常的排病反應,不要擔心。如果出現這些現象,有兩個選擇:第一,繼續吃藥,但要控制飲食,尤其少吃點肉,增加運動、泡腳,幫助把身體通行的渠道打開;第二,如果實在太難受,也可以把藥停一停。這些如果能提前交代,病人就會安心很多。

這是傳統中醫看病的基本思考模式。其實現代的中醫,還得看很多病人遞過來的西醫化驗單,幫他們判斷吃的中藥、西藥是否合理,回答家屬的質疑,選擇合適的、患者聽得懂的表達方式......

所以,醫生在思考的時候,病人和家屬最好不要不停地說話,不要一大堆人圍著問他。本來醫生靜下心來,可以幫病人想到後邊七步的,腦子一亂,只能夠想到三步甚至一步,搞不好還容易出臭招,那你就虧了。

記住:醫生是來幫扶你的正氣,來下好“正邪鬥爭”這盤棋的。

對於病人來說,他只需要觀察自己是否在“排病反應”的過程中,是不是基本生命狀態轉好或者不受影響,比如胃口、睡眠、精神、情緒......如果這些“基本面”受到了嚴重且不好的影響,那就不是“排病反應”,而是病情加重了。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針灸與心念

上面是臨床用藥的思維過程,針灸更簡單一點。用藥是先進入中焦,再進入人體大循環,然後發揮作用。針灸呢,有點像警察站崗。針灸的作用,是調節人體經絡的流量。

經絡好比交通網絡。人體氣血的運轉是有規矩的,就像城市的道路,有既定方向和規則,到了下班高峰,某個路口堵車了,警察往這兒一站,一指導,汽車自然會順著指示走。

《黃帝內經》的“留針以置氣”,說的是把針放在某處,該處氣的流量就會自然變化,與整體相和諧。

補瀉不是醫生完成的,如果你身體偏虛,一針輕輕扎進去,最終的結果會趨向於補。如果一個杯子已經沒有水了,能把水倒出來嗎?所有的治療,都是立足於杯子本來的狀態,其次才是醫生的意向、目的。

針灸作用的是人體的能量或信息層次,比如當你收到禮物或者給予禮物的時候,無論禮物是什麼,它的背後是有心意的,仔細體會,裡面投注的情感是有厚薄的。

有的禮物雖然很微小,你收到的時候,會覺得若有所得,好像是補你的。有的禮物看起來挺值錢,但感覺“有形無氣”。

所以,活在“有形有象”世界的現代人,如果能體會到“無形有象”和“無形無象”的東西,學中醫就容易了。

學習針灸,除了需要學習經絡、穴位這些具體的知識外,重點是培養感受和調整無形神氣(能量或信息)的能力。如同想象給朋友一朵蓮花,非常清晰地想象,這是一種能力。很多時候,在想表達一個善意的時候,我們會有很多阻礙或者猶豫,“我傻不傻呀?他會不會當我是神經病啊?”這就是障礙。

還有遇到某個有趣的場景,當下那個勢、那個機,你覺得好笑就笑,或者感興趣把它拍下來,但是,這事過去三天了,大勢已去,你還思前想後的,就很乾癟無氣了。這類猶豫的、思路不清的人,學習針灸會比較困難。

《黃帝內經》裡講針灸,說當刺之時是“間不容瞬”的。當你決定扎針的時候其實是一瞬間的事情;《靈樞》第一篇《九針十二原》說“小針之要,易陳而難入”。這東西說容易,但不容易深入。

後面講“空中之機,清靜而微”。針刺的時候,有訓練的、敏銳的醫生能體會到細微的神與氣的變化。這種感覺“其來不可逢,其往不可追”。那個“清靜而微”的出現,不是守株待兔,是醫生和病人與當時的時間、空間一起感應出來的一個東西。

就像今天上課,我們討論到的所有內容,是我們大家一起創造的,這就是因緣和合。有可見的、可想的,還有不可言語的,或者想都還沒想到但與此刻的我們有關的。

我們生活中所有的瞬間,所有事情的生滅浮沉,都是因緣和合,是所有的力量一起出來的結果。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兒童健康講記: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出版。

...................................................................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於2018年5月在立品圖書出版。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有售。

噹噹購書 京東購書

...................................................................

第六章 临证用药的思路|《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三

噹噹購書 京東購書

................................................................

閱讀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請移步QQ空間“李辛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