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洗」雷軍承諾股價翻番的小米徹底暴跌!

管理層安全離場,10萬股民欲哭無淚


「血洗」雷軍承諾股價翻番的小米徹底暴跌!


導言

鬍子哥導語:早些年的股票市場尚存在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優秀企業,能讓價值投資者投資獲益。而當前的資本市場卻淪為“上市公司、承銷商與風險投資機構”聯合屠殺投資者的殺戮場。上市初期,各方就聯合通過製造迷霧偽造出遠超企業真實價值的畸高估值,吸引投資者高位買入,未來幾年都深套其中。一直以厚道自詡的小米公司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上市前極力粉飾業務,誇大估值,混淆視聽,上市100天后市值暴跌2300億港幣,數萬股民被血洗,而創始人雷軍卻獲得價值98.3億人民幣的股票獎勵,早期機構投資者晨興資本與核心高管也成功套現近百億人民幣,安全離場。

「血洗」雷軍承諾股價翻番的小米徹底暴跌!


關於企業的估值方法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有一些基本的投資常識,就能相對準確的判斷出企業的真實價值。

但很多投資者卻不能堅信常識,在企業股價遠超過真實價值的情況下還大量買入,這一方面是由於投資者個人的貪慾與不理性,另外則是因為“上市企業、承銷商與風險投資機構”為謀求企業高估值,製造出了很多混淆是非的迷霧,嚴重誤導了投資者的理性判斷。

一直以“厚道”自詡的小米公司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之一。


1

2018年初,小米公司開始籌備上市事宜,先是故意對媒體放出擬以2000億美金估值IPO的消息,以此來試探外界對小米估值的真實反應。

由於2014年年底,小米曾以450億美金的估值完成F輪融資,如果按照8%的年利息計算,2014年的450億美金相當於2018年的550億美金。如果小米以低於550億美金的市值上市,意味著F輪投資者的投資將會出現虧損,小米也將會為F輪融資簽署的對賭協議承擔沉重的賠付代價,所以小米公司與機構投資者都迫切希望推高小米的上市估值。

但小米的2000億美金估值是極為離譜的,消息一出,便引來很多專業人士的批評。感受到公眾對2000億美金估值的態度後,小米公司便將估值預期調低至1000億美金,並擬在香港與大陸兩地同時上市,融資200億美金。

估值1000億美金,融資200億美金,這對於小米確實是一個美夢,但對於投資者絕對是一個夢魘。

按照對標同行業企業的估值方法,小米公司根本無法達到1000億美金的估值。但為了推高上市估值,小米創始人雷軍於是在公開場合不竭餘力的將小米與同類型的硬件公司撇清關係。


「血洗」雷軍承諾股價翻番的小米徹底暴跌!



雷軍一方面宣稱小米不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企業,希望投資者能以互聯網企業的估值方式來給小米估值;另一方面,僱傭大量媒體粉飾企業,為小米IPO的高估值造勢。尤其在小米提交招股說明書後的連續幾天,媒體鋪天蓋地都是對小米極盡吹捧的文章,吹捧小米是一家互聯網企業,吹捧小米的千億美金估值。

在一片吹捧聲中,幸好還有一些專業的媒體發出理性的聲音,騰訊財經旗下的《稜鏡》發表了深度研究文章《我們用幾天白話了小米招股說明書,告訴你它估值為何太高》,彭博旗下的《商業週刊》發表了文章《小米估值比百度、京東還高,靠譜嗎?》,科技媒體虎嗅網也發表了《小米對投資者厚道嗎?》的文章,都對小米的互聯網公司定位與高估值提出質疑。

礪石商業評論也一直是小米高估值的堅定批評者,2018年5月16日,筆者曾撰文《小米沒有誠信,怎能卓越》,批評小米:“從創業初期,就擅長利用媒體輿論進行飢餓營銷,製造產品熱銷假象,到上市前夕,小米已經成為一家世人矚目的明星企業,卻再次利用媒體輿論編織了一個‘千億美金市值互聯網公司’的謊言,藉此推高上市估值。我們從中沒有看到一家卓越企業應有的誠信,而沒有誠信的小米,怎能卓越?”

根據小米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2017年營業收入為1146億元,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53.6億元。拋開互聯網服務部分,其硬件業務營收在1000億人民幣左右,按照雷軍給硬件業務設定的最高5%淨利率,其硬件淨利潤在50億人民幣,按照遠高於蘋果的30倍市盈率計算,小米硬件業務的估值上限在1500億人民幣。

小米智能手機的壽命週期只有1-2年,每年會有新的增量,也會有大量被棄用,按照小米手機每年平均2億存量用戶的規模,平均每個用戶在互聯網服務領域的單年貢獻為50元,小米的互聯網服務年營收可達到100億,按照15%的淨利率,30倍的市盈率測算,其互聯網服務部分估值在450億人民幣左右。

將小米公司硬件業務部分估值與互聯網服務部分估值相加,筆者認為其最高估值也就只有1950億人民幣,摺合為300億美金。

小米公司創建於2010年,短短8年的時間就實現千億收入,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成就,筆者不否認小米是一家優秀的創業企業,雷軍是一位聰明與勤奮的企業家,但小米在上市過程中為了獲得更高的估值,指鹿為馬,文過飾非,明明是一家硬件企業硬要定位成一家互聯網企業,明明不值那麼多錢硬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家千億美金市值的企業,筆者對其所表現出的浮誇與不負責任,極為不認同。


2

礪石商業評論等媒體對小米互聯網定位與估值的質疑也引起了中國證監會的密切關注。2018年6月14日,中國證監會針對小米提交的CDR招股書披露了《反饋意見》,《反饋意見》長達2.5萬字,包括規範性、信息披露等多個層面的84個問題,涉及同業競爭、公司治理、股權激勵、關聯交易等內容。

其中,《反饋意見》針對小米 “互聯網公司”的自我定位提出質疑:“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主要產品、業務實質、收入佔比、利潤來源等,說明公司現階段定位為互聯網公司而非硬件公司是否準確。”《反饋意見》還進一步詢問:“公司定位為一家硬件引流、互聯網變現的科技創新公司。請發行人結合公司互聯網獲客方式、除了通過硬件獲客,能否通過其他互聯網方式獲客、以及國內智能手機增長趨勢、滲透率等情況,說明未來互聯網變現的趨勢、業務增長空間、是否具備未來持續增長的能力。”

證監會要求小米必須在30日內就上述問題逐項落實並提供書面回覆。

中國證監會的反饋意見極為專業,正戳中小米公司的軟肋,對此小米很難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此時正處在香港IPO的關鍵時刻,與中國證監會過多糾纏可能會影響到港股上市,得不償失,小米於是棄車保帥,放棄A股CDR上市,力保順利登陸香港證券市場。

在香港證券市場,以成熟的國際投資者與價值投資者居多,在招股過程中,小米遭遇到更多專業人士的質疑,雷軍則被迫繼續調低對小米的估值預期,最終將發行價確定在17港幣,估值約為550億美金。

即使降低到550億美金估值,小米的價值仍然被高估,在小米掛牌上市當天還是出現破發,幸得雷軍急邀舊部何小鵬等人在二級市場購入小米股票進行馳援,小米股價才得以在短期穩定住局面。筆者於小米上市次日再次發表《8000字長文穿透小米估值迷霧》一文,深入分析了小米公司的真實業務情況,並再次判斷小米公司較為理想的估值也只有300億美金上下,對其收割股民韭菜之心進行了嚴厲批評。

但割韭菜不成的小米公司還顛倒黑白,將被迫調低發行價,美其名曰宣傳為“厚道,不割韭菜”,並組織一些沒有底線的自媒體對筆者等對小米一直持批評態度的理性聲音進行攻擊。不過筆者沒有回應,因為小米已經上市,不需要筆者再去回應,時間與接下來的股價走勢會給出孰對孰錯的最有力證明。


「血洗」雷軍承諾股價翻番的小米徹底暴跌!



2018年10月16日,距離小米公司7月9日上市正好100天。10月16日香港股市收盤後,小米股價報收12.3港元/股,市值為2777億港幣,摺合354億美金,較7月9日上市當天發行價對應的3838億港幣已經跌去1000億港幣,較何小鵬等人馳援後的高點,更是下跌2300億港幣。

在小米上市的100天裡,數萬計高價接盤的中小投資者被血洗,而小米創始人雷軍卻在小米這次IPO中獲得價值98.3億人民幣的股票獎勵,小米公司的早期投資人晨興資本與黃江吉、黎萬強、劉德、洪鋒等4位核心高管也已經成功套現近百億人民幣,安全離場。

小米上市100天,市值下跌近半,對於雷軍、核心高管與風險投資機構來說,依然能坐擁數億、數十億甚至數百億人民幣的財富,對於股票發行與承銷商來說,上億人民幣的佣金也賺取到手,而對於買入小米股票的中小投資者來說,則在短短100天的時間裡,數年甚至數十年積累的財富都化為烏有。

這樣的小米真的厚道嗎?雖然小米的這些中小投資者都已經是成年人,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貪婪與不理性承擔後果,但在上市過程中,對企業價值極盡粉飾與誇大的雷軍與小米難道就沒有責任嗎?

幸虧有一些專業、理性的聲音戳穿了雷軍為小米公司編造的千億美金估值謊言,並被迫放棄在A股的CDR上市。如果小米真的以千億美金市值在香港、大陸兩地同時上市成功,不僅將會把更多的中小投資者捲入其中,200億美金的鉅額融資,也將有可能把兩地的股市拖入更加困難的境地。


3

早些年的股票市場尚存在一些具有高成長性的優秀企業,能夠讓價值投資者投資獲益。而當前的資本市場卻逐漸淪為“上市公司、承銷商與風險投資機構”聯合屠殺股民的殺戮場,在上市初期就通過製造迷霧為企業營造出遠超真實價值的超高估值,吸引中小投資者高位買入,最終在未來幾年都被深套其中。

小米公司的上市案例,讓我們看到了資本不顧中小投資者利益的自私與嗜血本性,這值得投資者高度警惕,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一定要堅信常識,理性決策,而不再被“上市公司、承銷商與機構投資者”的華麗說辭所蠱惑。

從雷軍被魅族手機創始人黃章怒罵為小偷,通過接近魅族偷師學藝,到小米手機早期就擅長利用媒體輿論進行飢餓營銷,製造產品熱銷假象,大量產品卻被輸送給黃牛,黃牛在線下加價銷售,再到後來紅米手機瞞天過海,在不被用戶關注的零部件領域採用超低配置......這一系列事件都極大的消耗了小米的誠信名聲,小米創始人雷軍也因此被很多人戲謔稱為“雷猴王”,意思是其經常把用戶當猴耍,很多用戶對這些經歷都還記憶猶新。

小米上市,雷軍卻再一次藉助媒體力量,粉飾業務,誇大估值,混淆視聽,讓數萬中小投資者被套其中。無論雷軍未來獲得多大的財富,這都將成為其一生都無法洗刷乾淨的又一個原罪,很難再贏得公眾的信任與尊重。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在小米上市時為了聲援雷軍,公開抨擊那些上市做高市值,然後再也沒漲上去的公司都是割韭菜,創始人沒資格成為企業家。而諷刺的是,小米與雷軍正是劉強東口中的這類企業與企業家。

希望一向以厚道自詡的雷軍與小米,能認真反思過去犯下的原罪,未來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少一些浮誇,多一些務實,那樣才能真正贏得人心,企業才會走的更加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