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宋時名金陂關,後因山多紫荊樹而改名。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二關號稱內三關。原關門之門券上有“紫塞荊城”4字石刻,現已傾圮。 “紫塞荊城”4字石刻現在仍在,在紫荊關鎮南面。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從張石高速上下來,就一直向西開,一路上抬頭看去,只見許多殘破長城,一段一段的,紫荊關殘破也非常厲害,目前我們所見,基本都不是原汁原味,都已經修繕的讓人覺得跟北京城差不多了。

這是摘自網上的幾張照片,可以看見當時的紫荊關的模樣。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一直想從紫荊關上這樣看長城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荊嶺上,關城東為萬仞山,千嶺聳立,峭壁懸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與盤石口相接;城北為拒馬河,谷寬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黃土嶺,背千山萬壑,層巒疊嶂。紫荊關城就建在這依坡傍水、兩山相夾的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內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古人對其地勢和軍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盤道之峻,北負拒馬之淵,近似浮圖為門戶,遠以宣大為藩籬。一關雄距於中,群險疵於外,規模壯麗,屹然為畿輔保障。”紫荊關位於居庸、倒馬二關之間,號稱“內三關”。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漢時稱上谷關,東漢名五阮關,又有蒲陰徑、子莊關之稱,屬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宋、金時名金坡關,後因山上多紫荊樹易名紫荊關。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漢時為土石夯築,後歷經各代擴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則改用石條作基礎,以磚砌面封頂,並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遷都北平(北京)後,更大興土木,修城建關。在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崇禎年間,都曾改築、擴建關城,增設城堡、隘口,開鑿盤山道等,使紫荊關形成了一個較完備的防禦體系。《畿輔通志》稱:“控扼西山之險,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嶇,易於戍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盤道頂端是南天門,經南天門至奇峰嶺山頂。門券上嵌著“畿輔第一雄關”的石匾,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再內是三重門, 又稱南門。北門有甕城, 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紫荊關主城分東西兩部分東城設文武衙門,西城為屯兵之所。拒馬河北岸有小新城,與主城之西城隔河相望,有鐵索相連,為關城的前哨。紫荊關的關牆總長18160.5米,共有城門9座、水門4座、戰臺19處。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門之東壁上鑲嵌石碑兩塊;一為荊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荊關盤道記”;二為明參將韓光所作的七律詩。門外西坡上還有清康熙御筆“天子閱武處”碑碣一通。進了南天門是二重門,兩側有八字牆向左右伸展。再內是三重門,又稱南門,但坐東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題“萬曆十七年歲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為“欽差分守紫荊關參將韓光”。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遺址有“表裡山河”匾額。北門面東,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上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南天門西側,有從內城通向黃土嶺的關門一座,面南額題“陽和門”。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紫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曾經歷大小戰爭130多次。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禦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處於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明將於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併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得更明白:“居庸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喉也,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歷史上的許多戰例,說明這個論斷是正確的。東漢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烏恆入犯中原,漢朝曾派伏波將軍馬援出紫荊關,乘敵不備予以進襲。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攻打居庸關,因金兵憑險據守,久攻不下,它抽出兵力南下,一舉攻下紫荊關,在易縣境內的五回嶺大敗金兵,然後攻取涿、易二州,又由長城內側向外反攻居庸關,內外夾擊,居庸關被攻破。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這個門應該就是北門,門額題字共兩層,上層題“河山帶礪”,落款為“萬曆丁亥夏”,下款為“聊城傅光宅書”,下層題 “紫荊關”,無落款。一直查找相關的信息,上面的落款才查到是何字。如從左到右,應為“礪帶山河”,也能講通。網上和資料上都是從右往左讀,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從落款的右邊開始讀這四個字。我認為應該從是左往右讀的,落款的明萬曆年間,也應該是從左往右的讀書的年代。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修了半天,只這紫荊關幾個字沒修好,完全看不出來。放大後才能讀出。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新修的關城牆,無一點紫荊關的雄偉,難怪李老師勸我不要去看,說沒什麼意思。好在關城現在在修繕,不收門票,否則就真的沒什麼意思了。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關城附近,農民們已經把它修成了個大的遊樂場,許多兒童的遊戲都在喧囂著,使得紫荊關充滿了“人氣”。

“畿南第一雄關”,河北易縣紫荊關

從城牆上望去,紫荊關隘就矗立在那裡,誰能知道它所經歷的戰爭,所處的重要的位置,它就這樣一直孤立驕傲的立在那裡,見證著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