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蜂窩

螞 蜂 窩

午飯過後,回宿舍小憩,當推開窗子讓空氣流通的剎那間,讓我吃了一驚,好大的一個蜂窩呀!窗戶外圍隔斷中間的交匯處,一群馬蜂嚶嚶嗡嗡,正圍著修築的巢穴飛出進入,一派忙碌。

容不得多想、多看,我急忙拉上了還未鬆開窗戶的把手,一聲悶響,窗子牢牢地又被關死。

這一下,總算沒得驚動這群不速的山外來客,即便是驚動了也把它們擋在了外面。要不然,這群攻擊力極強而又帶有毒性的小傢伙,保準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的!

散文/馬蜂窩

樹上好大一個馬蜂窩

在鄉下的這個時令,馬蜂及蜂窩尤其多見,屋簷下、樹杈上、石堰旁甚至草叢裡、石縫中,它們都習慣於築巢、壘窩,起初只有指頭肚兒大的窩,要不了多久就變成了大圓盤。每到這個季節,在田野或鄉間忙於農事的人們,稍有不慎便會被它招惹或者驚嚇,甚至帶來疼痛之災。

透過窗戶的玻璃,心有餘悸的我看著這群調皮、忙碌而又讓人生厭的小傢伙,忽然間竟觸動了我童年的記憶來。如果擱在那個童趣十足的年代裡,這蜂窩肯定是不會讓它久存的,就連那些馬蜂也會一起跟著遭殃,因為這些小傢伙們不知道在啥時候就會給你帶來麻煩和傷害的,那年月,在我們的眼裡,它們向來是不受待見的,老想著去搗毀它們,這或許也是那個年代農村孩子們的一個共有的特性吧。

童年的記憶裡,戳蜂窩,那可是暑期裡最為驚險、最為刺激的遊戲項目了,或許是在課本里讀懂了《火燒赤壁》的緣故吧,就連火攻蜂窩的策略,也被我們派上了用場。當然了,去招惹這些靈性的馬蜂,去搗毀它們的家園,往往也會付出代價的,蟄傷了手臂還算你走運,假如蟄到了臉上,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整個小臉,就像吹起來的洋茄子,腫得老高老胖,甚至還把眼睛給擠成了一條細線。那模樣,簡直滑稽透頂,和豬八戒的臉幾乎一摸一樣。自討的苦吃,當然得自作自受,然而好了瘡疤忘了疼,沒過多久,我們這群調皮孩,又要開始招惹它們了!

散文/馬蜂窩

專捅馬蜂窩

還好,這些馬蜂的毒素不太重,過不了幾天就會消腫的,所以大人和小孩都沒把它當做一回事,權當排排毒罷了。要是被大黃蜂或者虎頭蜂這類的馬蜂給叮咬了,那後果就可怕了!當然了,遇到這些個馬蜂窩,我們絕對不敢輕易下手,甚至還要遠遠的躲避它們呢。因為我們從大人的嘴裡聽說過,這樣的馬蜂會蜇死人呢。

家鄉處於丘陵,荒山荒坡,石堰石嶺頗多,它們星羅棋佈、縱橫交錯,這也為馬蜂築巢、安家帶來了許多便利。每年的暑假,鄉村廣袤的田野便成了我們天然的遊樂場,三五成群的夥伴們便會拿著鐮刀,?著草籃有說有笑,在野地裡撒歡,在叢林中穿梭、在山樑上追逐。那時候,農村的家裡幾乎都要餵豬、養牛,割草的差事,便成了我們這群小學生暑期每天必修的勞動課。因為割草讓我們與馬蜂結緣,與馬蜂樹敵。

散文/馬蜂窩

捅馬蜂窩的細節入口

戳蜂窩,這可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幹的壞事,往往都是在割草時不經意間,彼此所爆發的衝突。受到了驚擾,馬蜂便會主動發起群攻。如果躲跑不及,便會被這些小傢伙給蟄傷、蟄疼。為此,我們也便不會善罷甘休,決定要來個斬草除根,頃刻之間一場人蜂大戰,便拉開了序幕。

如若馬蜂把窩安在了石堰或荊棘上,那就好辦多了,遠遠地就利用小石塊或土圪墶發起攻擊,要不了幾下,便會把蜂窩給端了個底朝天,然後把草籃往腦袋上一罩,揮舞著手中的蒿草驅趕亂作一團的馬蜂,彎腰撿起地上的蜂窩,便迅速撤離戰場。據大人講,蜂窩還是一種藥引子,能治病的,所以每每收穫的戰利品,會被家長用繩子繫著,高高的掛在房簷下,等著受用呢。

倘若馬蜂把窩安在了石頭籠或草叢裡,那就要動勁了,不但要花費一定的功夫,還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它們太隱蔽了,太難以讓人發現了,稍有不慎就會碰個正著。有時候會被成群的馬蜂團團圍住,不是跑掉了鞋子,就是跑丟了鐮刀,搞得你丟盔棄甲、抱頭鼠竄,真的是狼狽不堪。

散文/馬蜂窩

捅馬蜂窩的細節入口

童年的記憶裡,對於我們這群在風雨中、田野裡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娃娃來說,總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廣袤的田野就是我們的遊樂場,就是我們心中的舞臺,在這裡我們盡情的追逐著、放縱的玩耍著、開心的勞動著,無拘無束,不論西東。在這裡我們找到了快樂、放飛著夢想,讓漫長的暑期更加充實,讓單調的生活更加充實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