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這位博士跳江自殺,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這6種能力要培養

10月10號晚上,網上出現了一則尋人啟事,稱2016級浙大化工博士生侯京京當晚6點左右帶書包離開校園,微信朋友圈裡流露出尋短見的意思,撥打電話顯示手機已關機。

痛心!這位博士跳江自殺,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這6種能力要培養

近日,這位失聯的浙大博士找到了,遺憾的是,找到的只有遺體。

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14日上午,杭州錢江四橋附近的錢塘江水域發現了屍體。經家屬辨認,確認為失聯的浙江大學博士生侯某某的遺體。

在網傳的侯某某的最後一條微信朋友圈中,他寫道: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歡,也不太適合這個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

澎湃新聞記者:謝煜楠 視頻來源:公羊救援隊

痛心!這位博士跳江自殺,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這6種能力要培養

網上流傳的疑似失蹤學生髮布的朋友圈。來源:錢江晚報

侯某某在最後的朋友圈中致歉家人:

“要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對不住家人吧,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不起啊,媽,也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剩下愧疚,只願下輩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讓您受傷。”

這則新聞讓人痛心!一邊是生命的消逝,一邊是父母的悲痛!爸媽把孩子養這麼大,投入的是數不清的關心和愛。這其中緣由我們不得而知,也不應再打擾逝者和他的家人。但是悲痛過後的思考和警示,卻留給了每個人——到底,我們應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而對於每個教育者、家長來說,也都應該思考,怎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與世界好好相處的能力。

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這6種能力一定要培養

其實每個父母都知道,孩子終歸會離開我們走上社會,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創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可以在他年幼時提供舒適的生活、極致的呵護,但不可能陪他一輩子。總有一天,他要獨自面對這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

所以,如果你真的愛他,就該在他離開你之前,教會他和世界相處的能力,這是你對他的最大幫助和保護。

為人父母的終極使命,其實是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孩子,並且需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

這幾種能力家長一定要關注:

抗壓抗挫能力

生活中,特別是踏入社會,經常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打擊。輸不起的孩子無法在未來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更無法振作起來迎接挑戰。

當孩子遇到失敗應該去反思失敗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非選擇放棄努力,或是純粹依靠他人的幫助。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失敗,也就是接受自己不完美,他不必總和別人比較,而應該與過去的自己比較。

一定要注意避免只用分數衡量孩子。

與外界接觸、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

家長可以邀請鄰居家的孩子到自己家玩兒或者帶孩子去做客,遇到合適的場合都可以帶孩子出席,這樣就滿足了孩子渴望交往,渴望得到他人接納與認同的意願。

同時,家長也要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技巧。父母應告訴孩子與人交往時要謙讓、友好、協商、分享,若孩子這方面做得很差,家長可以提供一定的情景,加強對孩子的訓練。

廣交朋友的能力

親密的友誼關係對於大人和小孩來說都是異常珍貴的。有人發現,當一個孩子有朋友時,他更容易與人分享,同別人交流的時間更長。

雖然說朋友圈子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很多家長都不讓孩子帶那些成績不好、太好動的小夥伴到家裡玩,家長擔心孩子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家長對於孩子的交友也不應多設圈子,尊重孩子間從小建立的友誼,

讓孩子在交往中學習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後才可能形成正確的交友觀。

家長不妨把孩子放到群體中去,鼓勵多交朋友,讓孩子常串門、自己去找小朋友玩,而不要封閉在家中。

積極樂觀的能力

從窗戶向外望去,一個人看到的是圍牆,另一個人看到的是滿天的星星。

同樣一件事,你可以消極、負面地解讀,也可以從積極、正向的角度闡釋,而怎樣的想法,就決定了你有怎樣的情緒和行為。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理能力,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抗挫力和自信心。

父母要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情感聯結,父母的情感支持有助於孩子形成積極樂觀的品質。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調節認知,讓孩子意識到困難只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克服困難就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認識自己的能力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尼采說:“成為你自己。”對自我的認識越多,就越能瞭解自己的優勢和侷限,從而更好地揚長避短。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需要觀察和陪伴孩子,瞭解孩子的天賦和秉性,並順應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孩子。

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鼓勵孩子多去嘗試不同領域,讓孩子在嘗試中對自我有更深的認識,另外,廣泛的閱讀會為孩子提供更大的視野,幫助孩子認識自我。

承擔責任的能力

許多人的生活很痛苦,部分是因為他們沒有直面自己問題的勇氣,沒有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對於孩子來說,家長要分清哪些事情是孩子的責任,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責任,不要越位去把孩子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提供支持,但一定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要讓孩子為自己錯誤所造成的後果負責。這樣做,孩子才不會推卸責任,長大後成為勇於承擔責任的人。

來源 | 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痛心!這位博士跳江自殺,孩子如何與世界相處?這6種能力要培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