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皇帝被罵了幾百年,只有懂歷史的才知道,他有多偉大

明朝有個著名的蟋蟀皇帝——宣德帝朱瞻基,因為《聊齋》中一篇叫做《促織》的小說,朱瞻基的臭名聲不脛而走,每每提到明朝的皇帝時,很多人都把朱瞻基當成一個不理朝政,只會每天讓臣子去搜刮蟋蟀,把老百姓折騰的叫苦連天的昏庸皇帝,其實呢?大錯特錯!

被讚譽為““清代文苑第一人”的歷史學家谷應泰,他在自己編著的《明朝紀事本末》一書中,稱讚宣德帝:“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這是說在朱瞻基治理下,明朝達到了少有的“天下大治”的水平,而宣德一朝也正是達到了“仁宣之治”的巔峰,為歷史學家所稱道。

蟋蟀皇帝被罵了幾百年,只有懂歷史的才知道,他有多偉大

宣德皇帝是不是愛玩蟋蟀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朱瞻基不僅僅是好玩,更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又因為皇帝本人的帶頭作用,在明朝宣德年間,全國上下也興起了一陣“蟋蟀風”,蒲松齡的《促織》就是根據一個因為蟋蟀而導致官吏全家自殺的人間悲劇改編的,可以說,玩蟋蟀的確是朱瞻基的一個汙點。

但是,相比較而言,朱瞻基的功績卻是瑕不掩瑜的,康熙也為了吃一條鰣魚,三千里路勞民傷財,但沒有人叫康熙“鰣魚皇帝”,所以惡意抹黑朱瞻基”,讓他揹負個“昏庸無道”的名聲,是不可理喻的,要知道,宣德年間是明朝財力最雄厚,農民起義最少,吏治也為清明的時期,可以說,對老百姓而言,說宣德皇帝是明朝第一聖主,是不為過的。

蟋蟀皇帝被罵了幾百年,只有懂歷史的才知道,他有多偉大

朱瞻基在位期間不過十年,剛接手大明朝時,真是千瘡百孔,內憂外患,永樂帝經過“靖難之役”奪得皇位後,又連年對蒙古征戰,老百姓賦稅之重,真是苦不堪言,仁宗雖然有心圖治,可登基不過一年就駕崩了,大明朝的內囊盡空,國祚能不能延續下去,就全在朱瞻基手裡了。

好在朱瞻基及時叫停了朱元璋和朱棣那種窮兵黷武的行為,他上位之後,果斷放棄了征服安南,然後准許安南成為附屬國,只要以後安分進貢,就不再動兵,朱瞻基要的,不是帝王武功,而是“全一方民命,休息中土之人”,這樣不圖功的帝王,在帝王中是鳳毛麟角的。朱瞻基是沒本領打仗嗎,並不是。

蟋蟀皇帝被罵了幾百年,只有懂歷史的才知道,他有多偉大

為了不傷民力,朱瞻基連自己叔叔的叛亂,都能一忍再忍,不像建文帝那樣一登基就張牙舞爪的削藩,引起戰亂,朱瞻基對自己的叔叔採取了禮遇安撫的政策,哪怕到了漢王朱高煦已經起兵,朱瞻基竟然還試圖不讓天下重起戰火,親自修書勸叔叔罷兵,這種謙忍的作風,不是軟弱和無能。

當知道朱高煦反心已定後,朱瞻基馬上御駕親征,早在永樂時,朱瞻基就跟隨爺爺征討過蒙古,他火速平定了漢王的叛亂,讓天下人舒了一口氣。宣德皇帝不是沒能力建立武功,而是把民生安定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這也是他深受後世學者稱讚的主要原因。宣德五年三月,朱瞻基在農田裡試了試農具耕作,他回頭對大臣們感慨道:“朕小試農具,已是筋骨勞疲,農民常年耕種,其苦若何!”以民為本,才是一個偉大的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