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怎么样?吴冠中字画一平尺什么价格

导读:吴冠中作品早在1991年9月就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可是当时同时上拍了《河边小景》、《桥头晨市》、《江南村镇》、《巴黎市政府前的喷泉》四幅作品,其中最便宜的估价为10万~12万港币。吴冠中的油画价格在25年内暴涨了2000倍,真是买房赚10年,买画足可富3代。

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怎么样?吴冠中字画一平尺什么价格

吴冠中是一位中西兼擅的画家。艺术主张“曲高和众”,让“群众点头,专家鼓掌”。他的中国画擅长山水、花卉、走兽,尤精于风景类题材。作品融汇中西,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用色大胆,线条流畅奔放,画风独特,别具一格。

吴冠中(1919—2010年),笔名“荼”,江苏宜兴人。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也是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热门人物,他在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实践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吴冠中早年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林风眠主持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于是,他下决心投身于艺术。中学毕业后,吴冠中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吴大羽学油画,师从潘天寿学国画。期间,吴冠中与赵无极、朱德群为校友。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第一名,进入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院,师从苏弗尔皮教授学油画,醉心于梵高、高更、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画派。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他毅然回到祖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

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怎么样?吴冠中字画一平尺什么价格

油画国画两面开花

在艺术市场上,吴冠中的作品很早就在北京画廊里出售。1984年,吴冠中的作品开始进入香港拍卖市场,他的《劲松图》和《北戴河》在苏富比拍卖会上分别以0.9万港元和2.7万港元成交。此后,吴冠中的作品价格稳步攀升,每幅作品少有低于3万港元的。1988年,他的四尺整张作品《日照华山》被佳士得拍至10万元,首次突破10万元大关;同年,他的《巫峡魂》在苏富比以13万港元成交;1989年,香港佳士得又推出吴氏力作《高昌遗址》,这件大幅作品虽以中国笔墨的画法来处理中国风景,但整体上却具有西洋画风格。拍卖原估价15至20万港元,经各路买家几十个回合较量,直到170万元才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共计187万元,创当时在世中国画家作品的市场最高价;1996年,他的《北京松》尺幅只有一平方尺,却被佳士得拍至17.2万港元。

相反,吴冠中的作品当时在内地价格较低,作品也没有海外多,1993年,他的《江南水乡》、《江南山水》两幅横披在广州嘉德拍卖会上分别以5.2万元和11万元成交。1997年,吴冠中的《群虎》被中国嘉德拍至77万元;1999年,他的《水乡》在太平洋拍卖会上以7万元成交。

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怎么样?吴冠中字画一平尺什么价格

尽管我们不知道谁买走了上述毕加索作品,除了他或她有强大的财力,能以1.79亿美元买下一幅难以在市场恐慌时以同样价格售出的作品之外,我们还可以推测其动机。真正价值在于,拥有一副泰特博物馆(Tate Museum)或者盖蒂博物馆(Getty Museum)将愿意公开展出、也能在私下里让自己和其他人叹服的画作。

要证明自己是既有文化品位、又富有到买得起毕加索重要作品的那类人,唯一方式就是购买一幅毕加索重要作品。拍卖行的生财之道就是,把作品短暂地向你展示,同时又向其他竞购者提供购买这幅作品的机会。皮尔卡宁谈起世界上那些终极艺术收藏者时说,“他们会突然说,‘我再也得不到这个机会了’,然后就一鼓作气把它买到手了”。

艺术品“对那些能够从审美享受方面获得很大回报的人来说,是非常合理的选择,”鲍莫尔总结道。经济学家约翰·皮卡德·斯坦(John Picard Stein)在1977年写道:“画作产生的任何超常表现,都可完全归功于它们提供的观赏乐趣,这是投机者们所理解不了的。”

除审美方面的回报以外,还有社会地位方面的回报。购买艺术品在提高社会地位方面的价值——被邀请参加画廊和博物馆晚宴,被当做具有优雅品味的人士对待——是有吸引力的。去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德勤(Deloitte)调查的收藏者中,有61%的人承认这一动机。

金钱回报是含糊不清的,尽管有人努力对大量资金流入艺术品给出合理化解释。欧洲艺术基金会(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数据显示,去年全球艺术品成交额升高至510亿欧元,超过了2007年前一次高峰的480亿欧元。这一金额跟294万亿美元的全球金融资产相比微不足道,但需要得到经济上的合理化解释。

这很难办到。2003年至2013年,追踪拍卖会成交作品价格的梅摩艺术品指数(Mei Moses All Art index)上升了7%,略低于标普500指数(S&P 500)的升幅(当代艺术品的回报率更高,达到10.5%)。

近几十年来,以某些指标衡量,艺术品的表现要好于债券,但人们有理由对此质疑。

其一,衡量已出售和后来在拍卖会上再出售的作品的金钱回报,忽略了那些可能因为价值下降而一直再未露面的作品。

其二,艺术品市场的流动性极低,极端不透明,没有任何一幅画作跟另一副画作完全一样,哪怕是同一位艺术家的两幅作品。

其三,交易成本极高——拍卖行向买家收取约为成交价20%的费用。

艺术品市场最奇怪的一点(奇怪的地方还有很多),是最富有的收藏者承担了最不可预测的金融风险,至少在拍卖会上出价竞购而不是通过画廊私下里购买时是如此。长期来看,《阿尔及尔的女人》等大师作品往往表现不佳,而更冷门的画作反而更有可能带来稳定的回报。

大师作品可能失去吸引力——战后艺术品眼下受到热捧,而更早的艺术品则热度降低。多伊格的风头已盖过了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但多伊格的画作《沼泽地》的买主不清楚这一局面能否持久。经济学家梅建平和迈克尔·摩西(Michael Moses)在一份有关1955年至2004年艺术品价格的研究报告中发出了警告,称“投资者不应过度痴迷于大师作品,他们需要谨防出价过高”。

吴冠中作品市场行情怎么样?吴冠中字画一平尺什么价格

下面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吴冠中先生作品25年以来的巨大跨越。据雅昌拍卖网显示,吴冠中作品的 上拍数据共6674条,小编发现,吴冠中作品早在1991年9月就上拍佳士得(香港)秋拍,当时的成交价已无从追溯,没有公开数据提供,可是当时同时上拍 了《河边小景》、《桥头晨市》、《江南村镇》、《巴黎市政府前的喷泉》四幅作品,其中最便宜的估价为10万~12万港币,最贵为40万~45万港币。 1992年春拍,作品《中流》在佳士得(香港)以50万港币成交。

接着作品《黄土高原镜心设色之本》在2005年春拍突破千万大关,以1870万元成 交,这期间用了6年时间。在本次保利香港春拍之前,吴冠中的作品突破1亿元的也仅有两幅,《狮子林》和《长江万里》都于2011年成拍,千万到亿的跨越用 时6年。另外,2011年实现的价格跨越,业内普遍认为,由于吴冠中先生2010年6月的过世,彻底终结了其作品的诞生,次年的拍卖实现亿元级别也是顺理 成章的市场效应。由此可见,吴冠中的作品25年间价格整整涨了2360倍,在2000年前,即市场价格突破百万之前的徘徊时间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