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重慶晨報》採訪: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皖平:「看了《重慶晨報》系列報導,我成了嚴克美的『義務宣傳員』」本報訊(記者 羅薛梅)趙皖平是全國脫貧攻堅獎評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也是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新設獎項——組織創新獎評選小組組長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雖然沒和嚴克美

接受《重慶晨報》採訪: 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趙皖平:“看了《重慶晨報》系列報道,我成了嚴克美的‘義務宣傳員’”本報訊(記者 羅薛梅)趙皖平是全國脫貧攻堅獎評委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也是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新設獎項——組織創新獎評選小組組長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我雖然沒和嚴克美見過面,但在《重慶晨報》看到嚴克美的系列報道後,我就成了嚴克美的‘義務宣傳員’。”“是脫貧攻堅領域含金量最高獎項”趙皖平介紹,全國脫貧攻堅獎於2016年9月21日正式設立,每年開展一次表彰活動,起初設奮進獎、貢獻獎、奉獻獎、創新獎4個獎項,今年起設立組織創新獎。評委由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基層代表、專家學者、新聞媒體代表、社會組織代表等諸多方面組成。“全國脫貧攻堅獎是脫貧攻堅領域含金量最高獎項,獎項是由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第一年有36名,第二年40名,今年共139名,其中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個人99名,單位40個。”趙皖平告訴記者,之所以在今年名額大大增加,“和我們的建議有關。”在趙皖平看來,增加名額,是工作的需要,“現在是脫貧攻堅很重要的階段,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工作人員很辛苦,更多人當選,可以更好的發揚正面引導作用,同時今年還增加了組織創新獎,也是希望在脫貧攻堅一線,能湧現更多的創新項目,助力脫貧攻堅。”“我成了嚴克美的‘義務宣傳員’”今年2月末,重慶晨報連續3天,推出了系列報道《金鳳還巢 當陽花紅》,聚焦巫山當陽鄉玉靈村第一書記嚴克美的故事。這位基層幹部的故事。通過重慶晨報和上游新聞傳播到了全國各地,僅上游新聞轉發的報道,每篇閱讀量都是10萬+,不少讀者深受感動。趙皖平在看了《重慶晨報》關於嚴克美的系列報道後,第一句話就是,“她完全有資格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獎。”考出大山再回到鄉村,嚴克美用青春,書寫和見證了鄉村的變化。“她是真正詮釋了奮鬥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趙皖平說,嚴克美的堅持改變了鄉村的面貌,也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趙皖平看過不少在脫貧攻堅領域做出成績的人。“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自己選定的事,始終不渝地堅持,他們對事業的執著是成功的基石。”趙皖平說,嚴克美用自己十年的青春,紮根農村,“這也說明,奮鬥是漫長的,在這漫長的路上,需要堅持。”為了嚴克美的這份堅持,從未見過嚴克美的趙皖平,主動當起了嚴克美的“義務宣傳員”。“我雖然是組織創新獎評選小組組長,但和其他評委聊天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提起了嚴克美,農村需要更多的嚴克美。”“基層需要更多高學歷有眼界安心一線的嚴克美”“嚴克美提出了‘以工代勞引水修路、爭取政策改造農房、因地制宜發展‘雙色’產業(黃色烤煙、綠色養殖)這些實踐思路,顯示出她不僅有熱情,還有想法,能夠結合當地具體情況抓住脫貧的關鍵問題。”趙皖平說,這也是大學生返鄉的一大優勢,“憑他們自己的能力,抓住關鍵問題,找到方法,踏實幹。”對於嚴克美,趙皖平也一直關注《重慶晨報》的報道,“除了嚴克美,重慶還有學成回鄉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劍橋女博士彭陽、大學畢業後回鄉種果樹的楊大可,他們都是基層需要的人才。基層需要更多高學歷有眼界安心一線的嚴克美。”趙皖平說。在對貧困地區持續的關注中,趙皖平坦言,貧困地區往往是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山清水秀大美之地,不乏勤勞勇敢的居民,但是往往受制於交通等因素,市場發育程度相對滯後,優質勞動力等要素外流,資源優勢未能有效地轉化為市場優勢。“當前制約鄉村振興最大的障礙就是,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以及滿足鄉村振興的巨大人才需要之間的不充分、不平衡。”趙皖平說,目前,吸引青年才俊返鄉創業就業、城市優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顯得非常緊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