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驚:我們竟然誤解了生命!


吃驚:我們竟然誤解了生命!

王建平:《人的必然選擇》

生命史上,不是人選擇了生命,是生命選擇了人。從感知賦於生命意識那一刻,生命感知方式誕生,生命從微小開始,逐漸發展壯大。人是生命感知方式創造的奇蹟,人是最高級的生命感知形態。但是,人從動物開始,本能地依從了生命的驅使,並把生命的存在當作了生存的目的。生命存在是個體的首要權利,以生為本,競爭生存,成為人默認的生存意志,在此基礎上,人創造語言,產生精神智慧,建立了人類文明社會。

人類社會及一切人類的經濟、文化、宗教、科學及其精神建築和意識形態都是生命求存意識的延續與發展,人就是這個意識形態的產物。人的意識、觀念、心理、思想、行為無不在求存意識下運行,特別是個人生存意志、個人生命利益、個人生存權利佔據了人的人的思想意識基礎,以生命和個人為根本理念的倫理道德、社會秩序由此展開,並演釋出人類文明生活的複雜畫卷。生命與個人,是人生存意識的核心與焦點,人至今遭遇的所有來源於自身的問題,這諸多無法解開的問題的來源離不開這個核心與焦點,並且,從這個立場出發去尋求解決方案已經一再失敗,人們對自身的處境由失望開始瀕臨絕望,面對生生死死、不斷重複命運的人類,找到希望的出路十分渺茫……

人重視生命的生存,卻忽略了生存的真正目的。生命的存在是因為需要感知事物,是因為要感知事物並通過感知與事物進行互動交流,生命才能夠存在。感知存在,事物才存在;生命存在,感知才存在。生命感知事物——這就是世界的存在方式。生命存在的目的在感知,感知存在的目的在世界。感知運動使得事物和生命同時存在,感知運動範圍就是世界的存在範圍,是感知的運動力造就了事物和生命,造就了大千世界。感知力就是生命力,生命的意義在感知。

生命觀念是個天大的誤會,人停留在對生命和事物的初級認識上,把感知看作為生命的一項機能,把感知看作認識事物的過程,把感知看作為客觀主體的外部因素,把感知看作為人與事物的關聯方式。而恰恰把服務於和服從於感知的生命當成主體,顛倒了生命與感知的主次關係。人的初淺認識不但誤解了世界的真相,還誤導了人的生存去向,如不中止因之產生的生命戰爭和利益競爭,人必將毀滅於這迷途之中。

生命與感知的關係就如居所與主人的關係,人將居所的存在當作最終的目的是本末倒置、顛倒乾坤,感知才是生命存在的最終目的和實在結果。事實上,如果人不以自己的生命為中心,就不會抱定生命求存邏輯模式不放,就不會將人的生命綁定在生存戰車上數千年,人就不會自己為自己製造那麼多的問題與苦難。

感知為本,是統一人心、取消生存競爭與個人利益的終極方式,是生命與事物理性的歸宿,是解放生命與事物、釋放兩者能量的最佳手段。感知存在是生命存在的高級階段,也是人類認識的重大飛躍。世界及宇宙的存在範圍有了確定的依據,人的認識也有了可靠的邊界,無限終於有限,無端終於有端。人不再屈從和受制於短暫生命的約束,感知為本使人獲得理想的自由與幸福。

人沒有任何理由不作這必然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