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掛牌成立,致力培養鄉村「網紅」

南方農村報訊 (記者任海文 陳志深)10月15日,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在清遠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成立,來自清遠市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佛岡縣、陽山縣等5個縣(市、區)的160多名鄉村新聞官參加揭牌儀式,同時走進大學校園,脫產學習新時代基層宣傳工作方法和正能量鄉村網紅打造技巧,更好踐行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致富(“三傳一助”)理念,賦能鄉村振興。

新聞官播報推介 清水鴨月銷八千

身著民族服飾,手拿特色農產品,用樸實、風趣的語言講述著自己村莊的故事,這是清遠市首批鄉村新聞官們日常的工作情景。今年8月,清遠市首推“鄉村新聞官”制度,成為全國基層宣傳工作創新舉措。

鄉村新聞官是鄉村的新聞發言人,也是基層的宣傳員。他們用村民聽得懂,看得清的方式宣傳各種惠農政策;用心組織策劃各類推介活動,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向外界推介家鄉特色文化,優質農產品,積極踐行傳思想、傳文明、傳文化,助致富的“三傳一助”基層宣傳理念,讓全社會聆聽鄉村振興的聲音。

金秋十月,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太保鎮黑山村到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當地特色產品——黑山清水鴨通過鄉村新聞官的播報推介後,晉升為“新網紅”,走出大山,飛進珠三角市民的餐桌。

黑山村鄉村新聞官雷健介紹,黑山清水鴨從小到大不喂飼料,只吃五穀雜糧、野菜及蟲子,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由於地處偏遠,信息不暢,純天然養殖的清水鴨卻鮮有消費者知道。每到上市時節,農戶只能將自家養殖的清水鴨帶到鎮圩銷售,銷量和價格均不盡人如意。

上任後的雷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村民銷售清水鴨。他先把鴨子的生長環境,豐富的營養價值進行總結,利用鄉村新聞官微信平臺進行宣傳,號召村民轉發,向城市消費者推廣。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雷健的努力,不到一個月時間,8000多隻清水鴨便銷售一空。這是以往黑山村村民一年的銷量。據瞭解,目前已有珠海的餐館有意向定期採購黑山村的清水鴨,採購價格也比以往有了明顯的提高。

“下一步,我們計劃擴大養殖規模,還要加入二維碼質量溯源,打造‘黑山清水鴨’品牌,充分利用鄉村新聞官宣傳平臺,讓更多消費者認識清水鴨,讓更多農戶收益。”信心滿滿的雷健高興地說。

雷健的事蹟是清遠市首批300多名鄉村新聞官們的一個縮影。在任職的3年時間裡,鄉村新聞官們將真正深入一線,紮根農村,用樸實的語言,多樣的方法,打通基層宣傳“最後一公里”,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社會的“減震器” 謠言的“粉碎機”

為了進一步加強清遠鄉村新聞官隊伍建設,清遠市委宣傳部、清遠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成立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

15日下午,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清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建軍,暨南大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楊興鋒,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主任王更輝等領導及嘉賓,以及清遠市各縣(區)宣傳部負責人出席揭牌儀式。

清遠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崔建軍表示,鄉村新聞發佈是農村社會和諧的“減震器”,是民間謠言的“粉碎機”,要讓信息不在田野停息,讓城鄉信息對稱;讓新聞發佈成為鄉村治理“工具”,讓新聞發佈成為農民的致富“神器”。

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的成立,為清遠市鄉村新聞官隊伍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接下來,清遠市將持續支持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發展,充分整合政府、媒體、高校等各方資源,深化鄉村新聞官實踐研究,通過開展各類鄉村新聞官理論及實踐培訓,挖掘更多鄉村新聞官的潛能,激發鄉村新聞官的內生動力,培養更多優秀的基層宣傳人才,著力培養一批理論基礎紮實,專業技術過硬,紮根基層,服務基層的鄉村新聞官。

學員現場播報 專家精彩點評

據瞭解,此次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成立,同期還舉辦了清遠市2018年首期鄉村新聞官培訓班。來自清城區、清新區、英德市、佛岡縣、陽山縣等5個縣(市、區)的160多名鄉村新聞官首次走進校園,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脫產學習。

來自暨南大學及知名互聯網企業的一線行業專家,給學員們帶來形式豐富、乾貨滿滿的培訓課程。學員們不僅學習到了輿情防控、新聞傳播等專業知識,還通過實踐操作,親自體驗互聯網傳播方式和技巧。

此外,現場還舉行了新聞播報展示,學者、專家對學員們的現場播報展示進行了精彩點評。

清遠市鄉村新聞官培訓學院掛牌成立,致力培養鄉村“網紅”

10月15日,清遠市160多名鄉村新聞官首次走進校園,參加了為期一天半的脫產學習。圖為在講好自己村故

培訓課程之外,還舉辦了鄉村新聞官座談會,學員們各抒己見,交流學習心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讓學員們既輕鬆愉快,又收穫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