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富蓮:爲黨捐軀的巾幗英雄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傳承。按照中宣部統一部署,全國各主流媒體從今年清明節這一天起,同步推出《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專欄,深切緬懷自近代以來為謀人民幸福和民族復興而捨生取義的英烈們,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崇尚英烈、捍衛英烈、學習英烈的氛圍。連日來,全國各大主流媒體都推出了介紹上杭縣吳富蓮烈士的先進事蹟。

在官莊畲族鄉,有一座高10.1米的“吳富蓮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吳富蓮這位革命巾幗英雄25載生命中動人而壯烈的故事,感動著無數後人。吳富蓮,1912年生於福建省上杭縣的一個貧農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她幼年時被迫做了童養媳,飽嘗疾苦。1929年3月,紅四軍解放上杭,開闢了閩西根據地,吳富蓮毅然擺脫家庭束縛參加了革命。由於表現出色,她很快就被吸收入團,不久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起,吳富蓮先後在中共上杭官莊區委、上杭縣委、中共閩粵贛省委工作,任區委委員兼區蘇維埃政府婦女部長、縣委委員、省委委員兼省委婦女部巡視員。1933年4月,吳富蓮到中央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調任閩粵贛省委婦女部長。

1934年10月,吳富蓮隨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征,任紅軍野戰醫院政治處幹事。1935年6月,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10月下旬,吳富蓮調任紅四方面軍,擔任婦女獨立團第一團政委,隨紅四方面軍三過雪山草地。1936年7月,吳富蓮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婦女先鋒團政委。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紅四方面軍分兵組成西路軍西渡黃河,準備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吳富蓮被任命為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政委。

10月下旬,婦女先鋒團隨西路軍渡過黃河西征。西路軍部隊在河西走廊陷入了數倍於己的國民黨馬步芳、馬步青、馬鴻逵等軍閥部隊的重重包圍。經過3個多月的殊死血戰,紅軍西路軍及婦女先鋒團在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的同時,自身也損失慘重。

1937年3月,吳富蓮與團長王泉媛奉命率婦女先鋒團女扮男裝,改用紅30軍88師268團番號,接管268團陣地,掩護主力突圍。婦女先鋒團在甘肅臨澤南部的梨園堡一帶與敵血戰三晝夜,完成掩護主力突圍的任務。此後,婦女先鋒團在祁連山中與敵周旋多日,4月上旬又被敵軍包圍。吳富蓮與團長王泉媛指揮全團同敵軍激戰,終因敵眾我寡,部隊被打散。吳富蓮與幾名戰士突出重圍後在深山裡堅持了幾個月,不幸被搜山的敵人抓住。

吳富蓮負傷被俘後,敵人以官位利祿誘惑,她絲毫不為所動。敵人又兇狠地用馬刀對著她,脅迫她投降,吳富蓮視死如歸,堅定地說:“作為一個革命者,犧牲是早已意料到了。”敵人無可奈何,將她關押進武威監獄,企圖以殘酷折磨迫使她屈服。面對敵人的百般折磨,吳富蓮以絕食鬥爭進行反抗,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5歲。

為傳承紅色基因,紀念革命先烈,也為了讓烈士英魂得到安息,在吳富蓮烈士誕辰100週年之際,當地黨委、政府以及有關部門將吳富蓮烈士以及全鄉342位烈士進行集中安葬,並建成“吳富蓮烈士紀念碑”。同時維修吳富蓮故居,建成當地紅色教育基地,每年組織黨員幹部、學生進行祭奠,讓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縣廣播電視臺報道)

編輯:鍾毅康 編審:楊其先 監製:張鋒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