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霸權被質疑後:華爲說量子計算無「霸權」

就在今年3月,Google推出了一款名叫Bristlecone的芯片,並宣稱Bristlecone將成為「量子霸權」的標誌。不過隨後這就結論就遭到阿里巴巴研究團隊的質疑,日前華為的研究團隊乾脆大膽宣稱「量子計算無霸權」。


谷歌量子霸權被質疑後:華為說量子計算無“霸權”


什麼叫量子霸權?實際上這是指量子計算設備在實現某一應用上超越最厲害的傳統計算機。從2016年起,IBM、英特爾、微軟和阿里巴巴等公司都在希望實現「量子霸權」,而Google自然也是其中的關鍵成員之一。

從2006年起,Google就開始一直致力於量子計算,最早還是採用其他廠商的硬件,但從2014年就開始建立自己的量子硬件實驗室,並在3月推出了Bristlecone芯片。


谷歌量子霸權被質疑後:華為說量子計算無“霸權”


但在今年3月宣佈實現「量子霸權」後,阿里巴巴的研究團隊首先提出了比較合理的質疑。阿里巴巴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利用一系列強大的服務器來模擬Google新芯片的運作,結果發現該量子芯片無法超過最強的傳統計算機。換言之,Google的Bristlecone芯片無法實現「量子霸權」。


谷歌量子霸權被質疑後:華為說量子計算無“霸權”


而在另一邊,華為更是在日前表示「量子霸權」不存在,實際存在的應該是「量子優勢」。華為中央研究院量子計算軟件和算法研究架構師、資深研究員張學倉解釋稱:

關於量子霸權,我們不太喜歡量子霸權這個詞,實際上是量子優勢。量子優勢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在實際的量子計算機上實現經典計算不能解決的任務,另一方面理論上已經證明一些具體例子,量子計算機肯定比經典計算機快很多,它的優勢比經典計算機巨大的多,這個從數學、算法上已經有很多證明。


谷歌量子霸權被質疑後:華為說量子計算無“霸權”


儘管目前關於谷歌「量子霸權」的爭論有什麼,但誰都不可否認的是量子計算已經開始在全球公司和政府之間開始了一場國際競賽。不僅是全球科技巨頭都在投入,中國也承諾將投入100億美元建設一座國家量子實驗室,歐盟同樣打算增加11億美元投資量子研究領域。而美國儘管因為特朗普縮減支持資金顯得有些力度不足,但Google、IBM和英特爾三家超級巨頭依然是量子計算中不可忽視的重量級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