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除了募捐還能開出什麼「藥方」?

這些天,一則新聞讓許多人動容:一家六口三人重症,一對雙胞胎姐妹周雪穎、周雪蓮挑起了照顧家人的重擔,而她們還只是讀小學五年級的孩子。

這麼多“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除了募捐還能開出什麼“藥方”?

姐妹倆在幹農活

這是發生在河南南陽市宛城區高廟鄉上官莊村村民周偉裡家中的真實一幕。周雪穎、周雪蓮的父親周傳裡患尿毒症,母親患有腎病綜合症,爺爺於前年去世,奶奶患腦梗塞十多年。

一家三個大人全部被重病擊倒,小姐妹挑起了生活的重擔,除了照顧生病的大人,還要承擔各種家務。然而比繁重家務更沉重的是這個家庭需要支付的醫療費。

這麼多“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除了募捐還能開出什麼“藥方”?

懂事的女兒讓爸爸欣慰又心疼

無獨有偶,也是在8月,蘇州吳江廟港的漁民秦林根一家六口也是三人得重病,秦林根母親患鼻咽癌,兩個兒子一個先天弱視,一個患有骨癌。為了給親人治病,他賣了房子,住在漁船上,一家人過著風雨飄搖的生活。

更讓人吃驚的是,一家六口三人生重病這樣極端的案例,其實並不罕見,在網上搜索一下,竟然發現幾年來這樣的案例頻頻出現:

2013年,河北涉縣前巖村村官趙軍如一家就出現過一家六口三個重病的情況,為此村裡專門組織了募捐,籌款1.4萬元。

2015年,蘭考縣考城鎮村民劉麗英也是一家六口三個重病,村裡為這個家庭募捐,共募集資金6000元。同年,嘉興縣惠通村姚建紅也是一家六口三個重病,姚建紅四處舉債看病,但終究是杯水車薪。而媒體得知披露此事後,也向社會發起募捐的呼籲。

幾乎所有一家六口三人重病的案例,最終想到的解決方案都少不了募捐,但如今這條路也越走越窄了。

募捐常常是基於人們容易被感動的善良,有時也會被濫用,透支人們的同情。去年,羅一笑事件讓人們對於重病募捐心生疑慮。深圳作家羅爾去年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稱自己女兒患重病需要籌錢治療,引起網友廣泛關注,許多人紛紛捐款,羅爾因此募集資金達250多萬元。隨後有媒體披露羅爾的資產狀況,認為他有隱藏房產與公司的嫌疑,羅爾隨後退還全部捐款。

這麼多“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除了募捐還能開出什麼“藥方”?

透支同情,網絡募捐之路也越走越窄

募捐或許是一些困難家庭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但這條稻草也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也是在2017年,民政部頒佈規定要求,個人不能在網絡上公開募捐。募捐原本在救助大病重病中也只能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如今被人們視為最有力、最有效的救助方式,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眼下,雖然農村基本醫療保險較以往有了進步,但依然水平較低,在一個家庭多個成員生病的情況下,報銷的比例與金額難以支付其開支。

此外,由於收入的微薄,這樣的家庭也無力支付與補充商業保險,在得了重病後根本無力承擔高額的診療費用。

而據媒體公開的數據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達到42%。其中有1000萬人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如此龐大的人群數量,讓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這樣看似小概率的事件也頻頻出現在媒體的報道中。

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這樣極端的案例,是許多原來就不寬裕的家庭因為疾病陷入困境的一個縮影。

這麼多“一家六口三人重病”!除了募捐還能開出什麼“藥方”?

醫療改革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眼下,雙胞胎姐妹周雪穎、周雪蓮還在苦苦支撐,她們一家的困境,其實是許多類似家庭共同的困境。

雙胞胎姐妹周雪穎、周雪蓮面對的沉重話題,本不應該由她們來面對。借用大家都熟知的一句話:“反覆發生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普遍發生的問題要從體制機制上找原因”,頻頻出現的“一家六口三人重病”的問題,除了已經越走越窄的募捐之路,我們還可以開出怎樣應對的“藥方”?

這是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但我們都無法迴避。如果你願意探討此類的問題,請關注、點贊或轉發,讓我們一起思考、交流,或許就在你們的共同關注下,這樣的問題能夠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能讓明天變得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