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老虎出沒!”——一棵樹上掛著牌子,提示已進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區域。

如何理順國家公園建設與當地居民之間的關係,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重要一環。這其中,既包括對村民進行防範虎、豹、野豬等常識的培訓,也包括引導區域內居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

山道彎彎,大雨滂沱,時有濺起的水花模糊了車子的擋風玻璃。繞過一道山樑,一灣溪水奔流而下,小橋橫跨其上,橋邊有石碑——官道溝村。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群山環繞的官道溝村位於吉林琿春市春化鎮。10月的五花山斑斕絢麗,彷彿油畫。下車走進林間,“老虎出沒!”——一棵樹上掛著牌子,提示我們已經進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內。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跨吉林、黑龍江兩省,總面積達146.12萬公頃,是中國野生東北虎豹種群數量最多、活動最頻繁、最重要的定居和繁育區域。其中,吉林省境內面積103.8萬公頃,佔總面積的71%。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2016年12月5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審議通過。2017年1月31日,中辦、國辦印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7年8月19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掛牌,隨後吉林片區6個區域管理局也掛牌成立。

“這片山頭活躍著5到7只老虎”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這片山頭活躍著5到7只老虎吧!跟著我走,放心吧!”郎建民是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中心主任、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貓科動物研究中心專家。該保護區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核心區域,郎建民從2001年開始從事東北虎保護和宣傳工作,當地村民都和他是好朋友。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9月末,一隻野生東北豹突然造訪琿春哈達門鄉東方紅村外的葡萄園,村民的狗和雞有死傷。我接到電話趕到村裡後,將其麻醉,送回山林深處。”郎建民說,那是一隻亞成體的雌豹,離開母親有些早,野外捕食經驗少。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東北虎是珍稀瀕危動物,在維持森林生態健康和平衡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判斷森林生態環境整體水平的重要標誌。據統計,如今吉林的野生東北虎、東北豹數量已分別由1998年的4—6只、3—5只增加到27只和42只以上。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區域目前呈現出東北虎豹的定居個體、繁殖家庭數量不斷增多,虎豹種群呈現連續繁殖和從邊境向我國內陸擴散的趨勢。”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馮利民說。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隨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正式啟動,東北虎豹保護工作趨於精細化。今年2月,當時的國家林業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在北京師範大學正式成立,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監測系統隨即開通。在這個系統中,輕觸鼠標,點擊某地理位置的監測終端,就能看到東北虎的蹤跡。同時,還能獲得水、土、氣、生物等生態系統所有要素的數據,對人類干擾、災害等進行實時預警和監控,對管理單位、工作人員、巡護等進行有效管理和指揮。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成立一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人心的凝聚與共識。”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主任葛劍平說。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有利於增強東北虎豹棲息地的聯通性、協調性、完整性,推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實現種群穩定繁衍,“公園區域內居民的生活方式面臨改變,公園內原有的一些生產生活項目面臨拆遷和整改等,也是一個難題。但是在共識下,一切都在有序推進”。

據瞭解,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啟動以來,吉林省委和省政府連續3年把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納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和績效考核重點內容。林業部門聯合森林公安、公園管理局共同組織開展東北虎豹保護清山清套專項行動,試點區生產經營活動嚴格管控,林蛙養殖、紅松果林等承包經營到期的一律不再發包。

每年野生動物損害補償達三四百萬元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村民李勇描述了他與老虎的一次“親密接觸”:“老虎真是山中之王,有股強大的氣場,它出現在你的附近時,空氣彷彿忽然都靜止了,忽然頭髮把帽子支起來的感覺,全身起雞皮疙瘩。”

與虎豹為鄰,村民們的家畜、莊稼,還會被這些野生動物“糟蹋”。

“不養牛了,不夠野獸吃的,即便有補償也不太夠。”官道溝村村民陳立敏家的狗這些年換了好幾茬,最多的一次,7只狗都讓豹子吃了。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琿春用於野生動物損害補償的資金達300萬—400萬元,資金來源主要是地方政府財政。”郎建民說:“我們每年都在對村民進行相關培訓,告訴大家防範虎、豹、野豬的常識,比如,絕對不靠近幼虎,不輕易靠近老虎的獵物,更不能將其據為己有等。”

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綜合處處長陳曉才介紹,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在積極協調保險機構,以建立野生動物造成損害賠償的長效機制。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虎豹生存需要完整的生態系統。1只成年虎生存,1天需要5公斤肉。只有數百平方公里的健康森林,才能支撐數百隻食草動物種群,養活一隻成年虎。”馮利民說,虎豹保護的關鍵在於恢復棲息地和食物鏈、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據瞭解,目前棲息地破碎化、食物鏈斷裂是虎豹保護亟待解決的問題。放牧、種參、林蛙養殖、林產品採集等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是當前虎豹棲息地遭受破壞、生態系統完整性受到威脅的主要原因。

理順國家公園建設與當地居民間的關係是試點的重要一環

當地村民的生計也面臨轉型。

李勇在山裡養了12年林蛙,“明年就不能養了,國家的規定咱必須服從,現在一是希望有所補償,二是希望能找到新的來錢道。”

“國家公園範圍內的林蛙養殖等林產品採集和生產活動,必須全部禁止。”馮利民說:“林蛙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以及東北森林中最重要的兩棲動物種群之一。林下長期人工養殖和捕捉,形成了強烈的人工選擇,將對林蛙的自然種群和遺傳資源造成很大破壞。其實不僅是林蛙,該區域一些重要的林下動植物資源也因為被長期採集而遭到破壞,例如人參的天然種群更是幾乎滅絕。”

郎建民認為,國家公園管護,最重要的是人,農民可以成為巡護隊員,林業生產者也可以轉為保護工作者。

“處理好國家公園建設中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應該嘗試探索出一條新路。”馮利民認為,要嚴格保護森林資源,只能是改變村民過去主要依賴林產品採集等消耗森林資源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比如,在國家公園的周邊區域規劃、引導和扶植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尤其是生態服務型產業,形成服務型而非資源依賴型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吸引和疏解國家公園內的居民走出去。

2017年起,吉林省在保護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選聘325人擔任生態管護員。“每人一年能掙一萬元,這既加強了對虎豹等野生動物的保護,又有效促進了脫貧工作。”汪清縣林業管理總站站長洪正日介紹,明年開始,生態管護員要增加到1048人了。

“理順國家公園建設與當地居民之間的關係是建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重要一環,一定要妥善解決好國家公園區域內及周邊群眾的脫貧致富、就業創業、教育醫療、文化活動等問題。”葛劍平認為,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設,也為當地帶來難得的生產生活轉型機遇。當地應抓住機遇,調整發展思路,保護好、利用好當地生態優勢,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離開林區,雨已變為輕雪,這是當地今冬第一場雪,潔白輕柔的雪花帶著溫情與眷戀,輕輕擁抱著山林和村莊,也擁抱著那些在林間某個地方或行走或坐臥的虎豹們。

記者手記

不同的角度 可貴的共識

進林區的前一晚,有點兒失眠,如果碰到老虎怎麼辦?但真的走在林區,並沒有怎麼害怕,美麗的風景和清新的空氣更能佔據人的感官。

其實,想一想,每一次變動也都意味著機會。靠山吃山是好,但隨著野獸越來越多,在山裡傳統的採摘、養殖方式也有危險。如果能找到一條穩定出路,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反而柳暗花明,意味著村莊的一次重生。重生需要尊重村民意願,同時也需要頂層設計,需要相關部門的切實扶持。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生態的持續向好,完全可以成為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品的基礎。

採訪時,聽到相關各方對國家公園建設的見解與感受,也聽到一些困惑和難題。很大的一個感受是,每一方由於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和對事物的解讀都不同,但設身處地,也都言之成理。正如一場雨,農民看到禾苗舒展,感到喜悅;出行的人看到泥濘,充滿惆悵;詩人看到雨打芭蕉,讀到詩意……角度不同,心境不一,看的同一問題肯定會有不同的答案。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虎豹出沒——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該怎麼建

讓人欣慰的是,相關各方在主體認知上非常一致,對於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建設充滿希望與支持。有了這個可貴的共識,相信問題會逐漸破解,道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