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企布局 氫能重卡如此惹火?

又一國企佈局 氫能重卡如此惹火?

氫能重卡研發推廣隊伍再次壯大。

10月11日, 國家能源集團旗下準能集團氫能科技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濰柴控股集團簽署“200噸級以上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合作框架協議”。這也是國內首個氫能重載礦用卡車研發項目。

協議各方約定,將共同開展創新技術攻關,在實現關鍵裝備重大共性、工程化技術突破後,推動露天採礦設備製造行業節能減排、轉型升級。

這已不是國家隊第一次佈局氫能重卡。早在2017年7月,中國重汽就推出了國內首臺重卡產品——氫燃料港口牽引車,該車型以氫氣燃料為主要動力,採用增程式技術方案,以燃料電池為增程器,據稱可根據實際需求配置氫氣瓶,滿足多種運營工況。

而氫能重卡引發關注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迫在眉睫的節能降排需求,二是全球範圍內廣闊而空白的柴油重卡替代市場。

汙染大戶亟待能源改革

當前,對於節能減排的緊迫性,國內國外,政府、民間已基本形成共識,重卡作為汙染大戶,是能源改革的重點領域。

具體來看,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顯示,全國重型貨車在汽車總保有量中佔比僅3.1%,但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顆粒物四項汙染物排放量卻均在20%以上,是當前空氣汙染貢獻主力。

為此,國內政府通過政策手段,一方面規定從2019年開始,重型卡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在2015年基礎上加嚴約15%,並限制燃油卡車進城。

另一方面,強調對新能源車的落地推廣,持續的補貼,以及各地的不限行、不限號等優惠政策,加速著各國企業進軍新能源卡車的步伐。

同一個世界,同樣的問題在其他各國同樣存在,各國政府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和要求。

美國監管法規規定,2027年前將拖車、貨運卡車的燃油效率提高25%;歐盟也於2018年5月制定卡車碳排放目標,提出2025年二氧化碳減排達7%,2030年減排達16%的標準,並呼籲成員各國加快首個重型車輛二氧化碳排放標準立法。

全球主要國家明確出臺的各類政策、法律規定,體現了各國限制重卡排放的堅定決心,透露出重卡能源變革的必然趨勢。

替代市場潛力巨大

重卡作為重要的生產資料,與GDP增速、公路貨物運輸、基礎設施投資等具有較高相關性。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促使著國內重卡保有量的同步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重卡保有量已達569萬輛,且這一數據仍在穩步增長。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國內重卡行業全年銷量約達90-100萬輛,替代市場達百萬規模。

國外市場同樣廣闊,在重卡環節,無力自足的發展中國家,以及堅定主張新能源變革的發達國家都對新能源重卡擁有著可觀需求。

以東南亞、非洲部分國家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其汽車工業體系薄弱、自身供給能力不足,對重卡進口有著強烈的依賴。在世界同步的環保浪潮中,第三世界國家或將具備不俗的新能源重卡需求。

發達國家雖然具備較為成熟的工業體系,但對新能源重卡同樣需求旺盛。以比亞迪為例,數據顯示,2016年比亞迪出產的電動卡車,已經佔據超60%的美國市場份額,位居第一,成為洛杉磯港口、美國慈善機構SF Goodwill、加州當地物流運營商Daylight Transport等高端客戶的供應商。

電動重卡VS氫能重卡

事實上,當前的卡車市場已經在著手替換,大量的電動物流、貨運車加入運營流通,但氫燃料電池車也是這一市場的有力爭奪者,在重卡市場甚至比電動車型更具優勢。

從實際運營端的反饋來看,純電動並不能完全滿足卡車的運營需求。實際調研顯示,總質量小於3.5噸的微型電動商用車,在成本、容積、續航、行駛品質等方面已經可以基本替代同價位燃油車。

但大於3.5噸的商用車上,考慮車輛載重引起的能耗、自重增加等問題,純電動車型囿於自重、續航等性能侷限,已經無法成為此類車型的最優選擇。

而氫燃料電池與鋰動力電池相比,具備續航里程更長、充電時間更短、重量更輕、性能提升空間更大等優點。長期來看,在長距離運輸方面,氫燃料電池重卡的機會將更大。

中科院院士歐陽明高也曾公開對外表示:“至少到2030年,乘用車領域可能純電動更佔主導,商用車領域燃料電池車會更多”。

國外企業加速佈局

整體來看,國內對氫能重卡的研發、推廣已日漸重視,但以尼古拉、豐田、現代等為代表的國外主機廠,已憑藉此前較為深厚的氫能技術、產業積累,在氫能重卡研發推廣層面展開成熟佈局。

尼古拉

世界上首款概念版燃料電池電動重卡由美國尼古拉卡車發佈於2016年5月,被命名為“Nikola One”。

Nikola One配備了氫燃料電池、320kWh鋰離子電池,採用純電傳動系統的組合,概念車共載有6個驅動電機,最高輸出功率1000馬力,續駛里程覆蓋1287km—1931km,計劃2020年推向市場。

豐田

2017年5月,豐田推出了旗下的氫燃料電池重型卡車,卡車最大輸出功率670馬力,最大扭矩1802牛米,續航320公里,拖拽能力可達36.3噸,用於洛杉磯港口試運營。

同年10月,豐田北美(TMNA)引入了“Project Portal”項目,該項目擁有為重卡量身定製的氫燃料電池系統,其處於概念驗證階段的零排放8級卡車,搭載兩套Mirai燃料電池組及一款12kWh的電池,已順利完成超4000英里的研發測試里程數。

現代

2018年9月,現代汽車在德國漢諾威IAA商用車展上推出首款氫燃料電池概念卡車,並預計將於2019年推出量產版車型。

此外,現代汽車宣稱將在未來五年內,通過與瑞士氫能公司--H2能源公司和燃料電池運營商合作,於2019年底在瑞士推出1000輛氫燃料電池卡車。現代汽車認為這些氫燃料電池車型可能會擊敗以特斯拉公司為代表的電動車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