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法蘭西帝國忍痛賣掉了路易斯安那

在1605年7月27日,當法國在新斯科舍建立起皇家港開始,就揭開了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的序幕。數年後,法國探險家山姆·德·尚普蘭建立起魁北克城,而它亦成為了一個以皮毛貿易為主的殖民地,稱為新法蘭西(或稱為加拿大)。其後,法國更把其勢力擴展至聖勞倫斯河河谷一帶。

新法蘭西北起哈德遜灣,南至墨西哥灣,包含聖羅倫斯河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劃分成加拿大、阿卡迪亞、紐芬蘭、路易斯安那四個區域。

為何法蘭西帝國忍痛賣掉了路易斯安那

法國北美洲殖民地

1713年,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讓歐洲多國在荷蘭烏得勒支和約,和約中規定法國放棄對英國哈得孫灣公司在魯珀特、紐芬蘭和阿卡迪亞地區領地的要求。

18世紀中期,一連串的殖民地衝突在法國及英國之間展開。175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直到1763年,這些歐洲列強締結《巴黎和約》後才結束。這場戰爭依照其所在區域發生的戰鬥,被賦予不同的名字:在美國被稱為“法國-印第安戰爭”;在加拿大法語區以“征服之戰”名稱為人所知。而在加拿大英語區則被叫做“七年戰爭”(發生於北美,1754年-1763年);“波美拉尼亞戰爭”(普魯士與瑞典之間,1757年-1762年);“第三次卡那提克戰爭”(發生於印度次大陸,1757年-1763年);以及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1758年-1763年)。英國在七年戰爭中取得巨大的成功,獲得絕大部分位於加拿大新法蘭西、西屬佛羅里達、一些位於加勒比島嶼、塞內加爾殖民地,以及在印度次大陸上對法國貿易戰的絕對優勢。

其實在七年戰爭結束的前一年,法國為感謝盟友西班牙在七年戰爭中的支持,已經秘密約定將整個法屬路易斯安那送給西班牙。巴黎和約締結後,法屬路易斯安那的密西西比河以東部分被割讓給英國;西班牙實際得到的只有密西西比河以西的部分,其在和約中的名義是彌補西班牙割讓佛羅里達給英國的損失。美國獨立之後,英國承認美國佔領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土地,包括法屬路易斯安那的這部分。1800年,法國和西班牙籤署《聖伊爾德豐索密約》,拿破崙政權以意大利托斯卡尼之統治權向西班牙換取先前法屬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以西部分的宗主權,但條約規定在1803年4月法軍駐軍完成主權交接之前,該地區仍舊受西班牙統治。

當時密西西比河已成為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農產品重要運輸渠道,而新奧爾良則為該河之樞紐。在1795年10月27日與西班牙籤署《平克尼條約》之後,美商便取得在新奧爾良的“存貨權”後,即可使用港口運貨。

透過在1800年簽署的《聖伊爾德豐索密約》,法國由西班牙取得了路易斯安那的主權(路易斯安那由1762年起即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在主權交移完成之前,路易斯安那仍舊受西班牙統治。美國方面在得知密約內容後,相當擔心會失去使用新奧爾良的權力。托馬斯·傑斐遜政府決定長久之計就是購買新奧爾良及其周遭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以維持密西西比河使用暢通。傑弗遜於是在1801年派遣羅伯特·李維頓前往巴黎商討購地事宜。

為何法蘭西帝國忍痛賣掉了路易斯安那

李維頓的新奧爾良購地提議起初並未被法國方面所接受。皮埃爾·塞繆爾·杜邦·德·內穆爾於1802年被美方邀請協助談判。杜邦當時住在美國;他和傑弗遜關係密切,並在法國擁有豐富的政治人脈。在一次私人訪法旅程中,他透過非官方途徑代表傑弗遜向拿破崙交涉。他提出一個規模更大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方案,其用意在解決美法在北美洲可能存在的利益衝突。

傑弗遜對當時拿破崙在北美的軍事活動和企圖瞭若指掌。當時拿破崙在聖多明各(現今海地)遭遇軍事挫折。由於在美洲的軍力不足,拿破崙深知,必須與英國和平相處,法國才能執行《聖伊爾德豐索密約》並佔領路易斯安那,否則路易斯安那將成為英國甚至是美國的囊中之物。可惜在1803年初時,英國已經違反在《亞眠和約》中規定的於1802年9月前從馬耳他撤退的協議,英法之間一場大戰似乎逐漸無法避免。同年3月11日,拿破崙下令建造為攻打英國所需的駁船艦隊。

1803年4月11日,種種因素促使拿破崙決定放棄在新大陸重建法國勢力版圖的計劃。法國財政部長巴貝馬霸侯爵向李維頓提出出售整個路易斯安那而並非僅限於新奧爾良的建議。當時美方代表只准備出價兩百萬美元收購新奧爾良;面對一個開價2250萬,能使美國國領域增加一倍(幅員南臨墨西哥灣,北達加拿大,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洛磯山脈)的提議感到十分訝異。土地價格低於每英畝三美分(每平方公里七美元)。雖然價碼超出門羅和李維頓的權限,但是他們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便當機力斷,接受了拿破崙的提議。

拿破崙出售法國在美洲的屬地有其戰略考量:一方面向美國釋出善意;一方面是對付英國部局的一步棋。雖然拿破崙擁有當時全歐洲最強勁的軍隊,英國仍對法國構成相當的軍事威脅。當英法戰爭爆發時,一個強大的美國可以牽制英國。拿破崙也可能希望美國支持大陸封鎖政策(禁止中立國和法國盟國與英國人進行貿易)。最起碼,拿破崙希望美國能在英法戰爭時期保持中立。

《路易斯安那購地條約》要求美國分兩次付款:首筆六千萬法郎(1125萬美元)於1803年4月30日付款;第二筆為兩千萬法郎(375萬美元),並順便解決美國公民先前對法國索賠之爭紛——在此之前,法國簽署了《1800年公約》,承諾賠償美方在1798-1800年美法準戰爭中的損失。這筆錢使得拿破崙龐大的軍費更加充裕,並加大強他征服歐洲的企圖。於1805-1807年之間,拿破崙擊敗了奧地利和普魯士而成為歐洲的霸主。

1803年4月30日,李維頓、門羅和巴貝馬霸(英語:François Barbé-Marbois)在巴黎簽署《路易斯安那購地條約》。同年7月4日,傑弗遜向美國人民宣佈條約內容。美國參議院於10月20日批准購地條約案,並於10月30日授權總統佔領路易斯安那及成立一個臨時軍政府。美國政府並籌備勘察與測量新領土,後即為劉易斯和克拉克遠征。美國國會於10月31日通過臨時辦法允許原屬法國及西班牙各地方政府繼續治理轄區,並授權總統使用軍隊維持治安。

法國於1803年12月20日將新奧爾良移交給美國。1804年3月10日,法國在聖路易儀式上正式將路易斯安那主權移交給美國。由。1804年10月1日起,美國將路易斯安那購地分組為奧爾良領地(Orleans Territory;其後大多成為路易斯安那州)和臨時隸屬於印地安那領地(Indiana Territory)的路易斯安那區(District of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購地引起美國與西班牙邊界爭執。西班牙認定路易斯安那大約僅是現今路易斯安那、阿肯色及密蘇里各州西部地區;另一方面,美國則宣稱對遠達格蘭德河和洛磯山脈所有土地擁有主權。西班牙不能接受美方立場,因為這意味放棄整個德克薩斯和半個新墨西哥(兩者皆為西班牙殖民地)。另外兩國也對西佛羅里達(West Florida;位於密西西比河與派迪多河(Perdido River)間)主權有爭議。美國宣稱路易斯安那購地也包含這塊地;西班牙則認為在密西西比河以東只有新奧爾良是在購地範圍內。西班牙更認定整個路易斯安那購地交易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因為《聖伊爾德豐索密約(英語:Third Treaty of San Ildefonso)》不允許法國將路易斯安那轉讓給第三國,而且拿破崙也沒有遵守密約協議將意大利的一個王國交給西班牙國王卡洛斯四世一個姻親。

為何法蘭西帝國忍痛賣掉了路易斯安那

美國領土擴張

美國在1810年西佛羅里達一次叛亂後併吞介於密西西比河與珍珠河間一塊地(現今路易斯安那州佛羅里達諸郡(Florida Parishes)),旋後於1810年併吞介於珍珠河與派迪多河間的(墨百地區(Mobile District;現今阿拉巴馬州與密西西比州之狹長地帶)。這些爭紛一直要等到1819年《亞當斯-奧尼斯條約》(Adams-Onís Treaty)簽署後——西班牙割讓整個佛羅里達給美國,並沿著色賓河(Sabine River)、紅河(Red River)、阿肯色河(Arkansas River)及42北緯線確定路易斯安那和西班牙殖民地間邊界才塵埃落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