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生態城規劃細節正式發布——20萬人坐擁35.8平方公里智慧新城

楚天都市報10月26日訊(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孫克亮 程彥彥 攝影記者鄒斌)位於武漢市蔡甸區的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是中法兩國政府直接推動設立的可持續發展示範合作項目,2014年在巴黎簽署合作協議。昨日(10月26日)上午,在蔡甸區舉行的第五屆中法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武漢市正式發佈中法生態城控制性規劃,生態城規模佈局、公共資源設計等細節首次公開,標誌著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進入全面項目階段。

中法生态城规划细节正式发布——20万人坐拥35.8平方公里智慧新城

因地制宜建綠色生態城

根據控制性規劃,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規劃範圍北抵漢江,南至馬鞍山及後官湖生態綠楔,西達五賢南、北路,東接快活嶺路,總用地面積約35.8平方公里(與城市設計規劃範圍一致,不含已建成的雷諾廠區)。規劃範圍內,涉及村莊共12個,其中保留村莊8個(綜合改造型2個,保留整治型6個),遷移村莊4個。

武漢市國土規劃局總工程師田燕介紹,中法生態城基於總體規劃結構,結合城市設計優化構想,確定“十字雙軸、東西雙心、南北雙園、多廊多組團”的結構。

十字雙軸,指新天大道空間發展軸線和知音湖大道景觀特色軸線。東西雙心,指西部知音新城中心和東部集賢新城中心。南北雙園,指北部以什湖為核心的什湖九蕩大型溼地群落和南部依託現狀後官湖溼地公園、知音文化公園的知音源生態文化核心。多廊多組團,指延續總規的南北向多條生態廊道和多個功能混合的產城融合組團。

智慧元素比肩國際水準

此次論壇期間,與會人員集體參觀了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生態綠道、歐尚無人超市、論壇永久會址和易微享Free2Move共享汽車項目。中法生態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生態、智慧”是中法生態城的靈魂,作為未來智慧城市的典範,中法生態城的規劃中融入了諸多比肩國際水準的元素。

根據規劃,20萬人規模35.8平方公里範圍的智慧新城,將進行科學高效的佈局,如教育文化領域,將佈局12處鄰里中心,11所小學,4所初中以及2所高中。同時,對中法文化中心、新媒體文化中心,中法大學、外校等項目作出明確規劃。

作為智慧城市的動脈,中法生態城的交通佈局,從道路長度寬度,到線路設計,都採用國際前沿的設計理念,如道路級別分為:快、主、次、支、慢5個層次,設停車站7處,加油(氣)站6處,公交場站4處,對全口徑道路制定技術指標。

在湖泊保護方面,中法生態城未來還將將融入“六湖連通”工程,什湖納入漢陽地區六湖連通生態網絡,將聯繫後官湖、龍陽湖、墨水湖、三角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加強水運動力,優化水循環。

法方將提供資金技術支持

今年的發展論壇重點關注項目落地開工,中法生態城控制性規劃發佈,將推動一大批項目逐步進入建設審批流程。不久前,中法生態城管委會已與法國開發署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馬琰舉行洽談,雙方同意就生態城建設全面合作,法方願意提供大額貸款支持。

馬琰介紹,法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已經達到80%,在生態城市建設方面有不少成功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目前法國的專家團隊正在聯合參與中法生態城什湖綜合治理、生態城地鐵地下空間設計等相關工作,未來有望在科技領域達成更多的合作。

法國駐漢領事館經濟領事吉歐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隨著中法生態城控制性規劃發佈,生態城的建設步伐將迅速加快,下一步法方也將鼓勵更多國內企業、機構參與到生態城的建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