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游记:在锦里,总有一处让你魂萦梦系


从武侯祠的后门出去就是锦里的街道,问了一下看门的工作人员,才知道锦里是武侯祠博物馆的一部分。锦里总占地面积3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余平方米,街道全长550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是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街区。

这座结义楼和武侯祠前面的大殿在一条轴线上,不过它已经出了武侯祠的围墙。这里有川剧变脸等系列演出,商业味道很浓的啊!

能把你的名字写成天下第一福,可谓独创一绝。

橱窗内外

锦里牌楼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

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摩登红人,一水的大上海滩的特色

好运筷至 其实就是卖筷子的

一家辣椒店 真正的川味

站街的茶博士

招牌菜

外宾

卖梳子的店面不少,各具特色。

相对国内很多旧瓶装新酒的人造景观,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张飞牛肉是这里的招牌特色。

这种鞋子恐怕也只有这里才有。

商店里卖的或许是筷子、茶叶、灯笼、蚕丝被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有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

这些颇具特色的工艺品、纪念品很受游人的喜爱

这一家字画篆刻的店子,还真的有不少游人光顾。

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写副字画,都是包含了有童趣的东西,怀旧也是怀念童年淳朴的快乐。

客栈

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

这是一个卖文房四宝的台位

毛笔从小到达,什么都有。

爱好书法和绘画的人都会顿足

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

把文化与旅游和餐饮结合,才是发展旅游的动力。

这个应该是入口处的游览线路图,我是逆行过来的,到门口才看到。

百年木板门,千载石板路。漫游锦官故里,争仰蜀相遗徽。射弩、织锦、客栈,铜锣声声,追寻逝水年华;刺绣、竹编、当铺,花轿悠悠,勾起尘封记忆。结义园中,两碗绿茶尝川剧;诸葛井里,一眼碧水映风云。兰布幌子,远摇百种锦图;红纸灯笼,近照三国食阵。大浪淘沙,历史品味 。老街耶?网络空调,尽领时代风骚;新景耶?窗花石刻,昭示传统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