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偷窺,大家應該不陌生吧,人多多少少有點好奇心和窺探別人的心理。

和偷窺有關的電影也不少,而且常常和情色聯繫起來。

這類電影既能滿足觀眾的窺伺欲,也能給人帶來一種懸疑刺激之感。

經典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十三歲的雷納多掉進了瑪蓮娜的情慾漩渦裡,跟蹤並想象著和她發生的美好性事。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代表臺灣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大佛普拉斯》,也以偷窺為引。

講述的是兩個底層小人物,透過老闆的行車記錄器觀看他的風流韻事。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但是把偷窺和社交網絡聯繫起來,而且還拍得清新脫俗、理所當然,甚至還有幾分魅力的就比較少見了。

新番懸疑驚悚劇《你》就是這樣的存在。

You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這部劇還沒有播出就續訂了第二季,播出後口碑更是不俗,在豆瓣拿下了8.4的分數。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爛番茄新鮮度90%,觀眾好評率也高達94%.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男主喬就是幾年前火遍全球的美劇《緋聞女孩》裡Dan的扮演者佩恩·拜德格雷。

喬,紐約書店店員,看起來溫文爾雅、斯文隨和,誰能想到他竟然是一個偷窺成癮的變態跟蹤狂。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他會悄悄觀察顧客的衣著打扮、行為舉止,推測他們的性格和心理活動。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某一天,書店來了一位叫貝克的姑娘,看到她的第一眼,喬就不可救藥地被她吸引。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結賬時,得知了姑娘的全名格溫娜維爾·貝克。

接下來喬實力詮釋了什麼叫“怎樣從姓名窺探一個女人的全部秘密”,細節之處令人細思極恐!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社會,想窺探一個人絕不是一件難事。

從名字入手就是一個不錯的開端,更何況沒幾個人叫格溫娜維爾·貝克的。

喬開始用搜索引擎搜索貝克的信息,視奸她的社交賬號、博客、照片……

他很輕易地便掌握了貝克的家庭信息。

她有一個叫克萊德的弟弟,一個叫安雅的妹妹,父母在貝克12歲時離婚。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喬之所以知道這一切,是因為貝克幾乎把她的一生都發在了社交網絡上。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顯然,貝克是一個渴望被看到、被瞭解的女孩。

這正好給了喬以可乘之機,在喬的邏輯裡,既然你想要被看到,被瞭解,好啊,滿足你!

更要命的是,通過社交網絡分享的位置,喬找到了貝克的家庭住址。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這讓喬的偷窺從網絡轉戰到了實際生活。

他跟著貝克去上課,去咖啡館,去酒吧,甚至潛入她的家中……

躲在浴室偷窺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偷看她的電腦,順走她的小內內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你以為喬僅止於做她背後的男人嗎?

不,他要佔有她的全部。

他開始製造偶遇。

喝得醉醺醺的貝克在酒吧裡出了糗,傷心絕望,不小心掉到了鐵軌上。

喬及時趕到,上演了一場“英雄救美”的戲碼。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自此後,兩人算是正式勾搭在了一起。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互留手機號時,貝克發現自己的手機丟了。

貝克走後,喬從口袋裡掏出了她的手機。(what?為了偷窺,手機都能偷!)

奇葩的是,貝克的手機竟!然!沒!有!鎖!屏!!

身為現代人,這點兒安全意識都沒有,心不是一般的大呀。

掌握了手機,就掌握了貝克的動態。

即使貝克換新手機,喬也可以通過雲端,把新手機上的內容同步到舊手機上。

這樣喬就可以隨意登陸貝克的賬號,瀏覽她的信息,探知她的秘密。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要知道,在現代社會,

手機才是一個人秘密的藏匿地。

手機裡什麼都有,什麼曖昧的聊天記錄啦,大尺度的照片啦……

“寡姐”斯佳麗·約翰遜的手機就曾遭黑客入侵,相冊裡的裸照被曝光到了網絡上。

警方猜測,這些照片原本是拍給她當時的丈夫或男友欣賞的,沒想到變成了“眾樂樂”。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不過,喬可沒想翻貝克的裸照,畢竟都親眼看過了不是嘛!

喬的目標是接近貝克。

刷貝克的手機是為了接收到貝克和別人的聊天信息,然後制定下一步行動計劃。

誰阻礙他,弄誰。

他的第一個目標鎖定在了貝克的現任男友(炮友)班傑明身上。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他把班傑明囚禁在書店的地下室,要走他的手機密碼(要手機密碼這波操作我服!),然後殺掉,焚屍。

喬殺他的理由只有一個字:渣。

怎麼判定渣了?

社交網絡上發表歧視黑人的言論,U盤裡藏有他吸毒、恐同的秘密。

揹著貝克,和別的女人在浴室幹壞事。除了貝克還有其他炮友。

用喬的話來說:這個傢伙簡直就是美國的陰暗面集錦。

所以喬覺得,他殺班傑明,是為了拯救貝克。

照這種思路,好擔心貝克的閨蜜桃子會被他幹掉,畢竟桃子反對他們在一起。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為了掃清他和貝克戀愛路上的障礙,不知道喬還會殺多少人。

不過,我很好奇喬這種強烈的佔有慾和扭曲心理是從哪兒來的——老覺得自己是貝克的救世主,即使殺人也是為了拯救貝克。

以香蕉姐多年觀劇的經驗,這種性格多半和成長經歷有關。後面的劇情會透露更多喬的背景。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循著女主的腳步,一步步窺探、跟蹤、參與她生活的戲碼,就像一場捕獵遊戲。

看起來喬是獵人,貝克是獵物,但貝克真的無辜嗎?

不見得。

貝克是個詩人,文采斐然但生活拮据,自尊心又超強。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當才華沒有為她賺取更好的物質條件時,她選擇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自由的有錢人。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租高級公寓,但又支付不起高昂的租金,為了保住助教的職位,嚮明知對她有企圖的教授示好。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早晨洗完澡,發一些心靈雞湯:

| 致每個正在追求夢想的人,不要放棄,與此同時,放手一搏吧。

咦,這種早安問候好像在哪裡見過~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她孤獨,渴望別人瞭解她,認可她。所以開放自己的領地,期待他人進入。

手機不設鎖屏,電腦不設密碼,住在一樓窗簾也不拉。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一副快來勾搭我的姿態,能不給變態以可乘之機嘛!

但是,她的這種孤獨又是顯而易見的。

她是一個有才華的詩人,也想寫出好詩,發表作品。

酒吧裡,醉酒的貝克在舞臺上讀自己的詩,引來眾人竊笑的時候,你可能覺得這個女人也挺可憐的。

就像喬從她的社交網絡看到的那樣,她的生活並不真實。

網絡上的貝克悠閒、快樂,現實中的貝克卻是窘迫、無力的。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除了劇情和人設,這部劇的攝影、配樂、節奏、視角等也可圈可點。

攝影和配樂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文藝片的畫面,驚悚片的配樂。

從視角上來說,這部劇一直是以男主的視角講故事,他的內心獨白貫穿始終。

所以他追蹤貝克時,觀眾也獲得一種奇妙的窺伺感。

除此之外,喬的身上也有一種反差。

你說他好吧,他為了佔有貝克,不惜殺人。

你說他壞吧,他確實比起其他人更關心貝克。

總結來說,喬就是偶像劇男主的配置,變態殺人狂的心理。

就跟這劇一樣,看似文藝,實則暗黑和變態。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導演還喜歡在恐怖的時候皮一下,印象很深的是焚燒屍體那段。

喬把屍體裝進後備箱,準備焚燒的過程中遇見了很多烏龍事件。

先是貝克和她的閨蜜中途搭車,之後又遇見消防檢查,等一切安全渡過,終於開始焚燒屍體時,貝克又突然打來電話,和他聊天。

喬就一邊毀屍,一邊談情說愛。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這還不算完,一對夜遊的夫婦突然出現在林子裡,以為喬在玩篝火,喬假裝鎮定,還邀請他倆一起玩……

一系列的烏龍讓人懷疑喬的《處理屍體入門課》是不是白看了!?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就像開頭所講的那樣,這部劇的一個亮點是把偷窺和社交網絡聯繫起來,故事設定在了當下 24 小時都有網絡連線的世界。

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越來越離不開社交軟件。

但隨之而來的網絡偷窺和控制又讓人無力。

信不信一個名字就能把你扒個精光?

你可能永遠不知道你在被多少人視奸。

你可能也不會知道多少人一邊翻著你的朋友圈,一邊罵你傻B.

更極端的情況是,有心人懷著不良的動機,獲取你的隱私。

前幾天,一個朋友還被大街上掃二維碼送禮品的活動給騙了。通過掃二維碼,騙子竊取了她的通訊錄,頻繁地騷擾她的親友,騙錢。

所以,網絡時代,人人自危。

關注並私信:“你”,獲取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