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國強:加快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管理現代化

程国强:加快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管理现代化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糧食安全問題。中國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用較短的時間,讓10多億人口擺脫了飢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但是,目前世界上還有8.5億人口之眾處於糧食不安全狀態,受到飢餓的威脅。這要求全球必須高度關注糧食安全問題,特別是解決好發展中國家的吃飯問題。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副會長、同濟大學經管學院程國強教授認為,在目前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的新形勢下,要維護好中國的糧食安全,必須加快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管理現代化。

在中國,糧食安全始終被認為是關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中國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糧食安全戰略經歷了階段性的調整,逐步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糧情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要求,中央與時俱進,對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進行了新的調整和完善,優化、創新了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提出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新時期的糧食安全新戰略,為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糧食安全是我國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應對當前國際環境的深刻變化,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必須調整升級、加快推進管理現代化。”程國強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期,我國解決糧食供需問題的基本方針是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

他說,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不僅繼續強調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而且要求“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國家糧食安全新戰略是重要的糧食安全理論創新與實踐升級。如明確提出要保障重點,要求依靠自己保口糧,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明確了保障路徑和方式,既要立足國內,也要適度進口,要求更加積極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要求堅持數量質量並重,強調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註重農業可持續發展。

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闖關期”,需要跨越重大關口的挑戰。面對國內外的新形勢、新挑戰,我國糧食安全戰略如何進一步調整升級才能為維護國家經濟發展大局奠定堅實基礎?

程國強教授認為,要建設一個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現代化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這一體系包含三個層面:“一個並重、二元路徑、三大能力”。“一個並重”是指,必須確保糧食安全與資源環境安全,既不能因糧食安全而損害資源環境安全,也不能因資源環境安全影響糧食安全。“二元路徑”是指,保障糧食安全既要立足國內,也要適度進口。亦即,要立足國內保重點,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也要適度進口,積極利用國際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源,有效調劑和補充國內糧食供給,緩解國內農業資源緊張壓力;必須強化糧食安全“三大能力”的建設,即要強化國內糧食生產能力、儲備調控能力和國際農業供應鏈管理能力建設。值得注意的是,今後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中,要牢牢把握糧食安全的底線要求,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在政策、管理方案試點過程中不能“一刀切、一風吹”,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差異和多元屬性,紮紮實實推進糧食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體系現代化。(記者張恪忞 李辛一對本文亦有貢獻)

程国强:加快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管理现代化
程国强:加快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管理现代化程国强:加快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管理现代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