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爲

你還在用滔滔不絕的說教來影響員工,宣導自己的企業文化價值觀?或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組織一場有料的線下培訓,卻發現員工不是低頭玩手機,就是昏昏欲睡?

你可能會發現,職場“小鮮肉”、“小仙女”越來越多,管理起來也越來越難了。尤其當他們當上小組長後,如何培訓他們的管理技能,又不至於讓他們覺得空講大道理,索然無味?

答案是——有趣。

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為

這兩年有兩本書備受關注,一本是沃頓商學院兩位教授的《遊戲化思維》,一本是去年行為學家周鬱凱的《遊戲化實戰》,兩本書不約而同都提到了一個概念:遊戲化改變人們行為的能力(簡稱行為改變遊戲化)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什麼是行為改變遊戲化?舉兩個垃圾桶的案例。

瑞典一個設計師做了一個“世界上最深的垃圾桶”,當你往裡面扔東西時,會聽見物體從高處“砰”地一聲墜落。1天內,它吸引人們扔了重達72公斤的垃圾。平常因想偷懶而亂扔垃圾的人改變了壞習慣,甚至人們在公園到處撿垃圾,樂此不疲地送入垃圾桶。

另一個垃圾桶案例叫菸頭投票箱,垃圾桶上印著“誰是世界上最棒的足球運動員?梅西還是羅納爾多?”邀請人們投票,有效改變了隨地亂扔菸頭的行為。

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為

左:世界上最深的垃圾桶 右:菸頭投票箱

這兩個案例都是利用遊戲精神,促使人們的行為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2009年,大眾發起一項病毒式活動“有趣理論”(The Fun Theory),通過一系列實驗表明,有趣的方法能夠更好地改變人們的行為習慣。

那麼,有趣理論能否應用到企業培訓上,通過改變員工行為,發展能力呢?

去年,人力資源和領導力諮詢機構DDI智睿諮詢開始研發“英躍”,一個將情景模擬與行為模式分析法相結合的產品,設計各種各樣的工作場景,學習者要解決真實的工作挑戰,快速闖關,從而掌握必備的管理技能。

比如,面對抱怨公司新規定、甚至已經影響到其他人感受的“刺頭”員工,你會如何消除他/她心中的憤懣呢?

這時候如果你直接提問”為什麼不滿”可能會引起抵抗情緒,不如詢問”對公司新規定適應得如何,有沒有什麼意見”來得巧妙。

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為

“英躍”遊戲化的場景

很多人認為,要想改變一個成年人的行為方式,太難了。比如讓晚睡的人早睡早起、讓宅男鍛鍊、每天閱讀等等。

但仔細想想,果真如此嗎?

五年前,我們出門還要帶錢包,支付寶和微信錢包推出後,在紅包的激勵下,現金的使用越來越少。打車軟件、外賣服務無不如此。

這些激勵,通常也是以遊戲化的方式實現。比如搖一搖紅包、分享賺賞金等等。

只要有適當的獎勵,加以引導,人們的行為就會發生改變。持續有效的行為改變,則需要不斷的服務和反覆的刺激才能實現。

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為

DDI行為模式分析理論

在行為改變的背後,是認知上的變化。

認知行為理論認為,在認知、情緒和行為三者中,認知扮演著中介與協調作用。有時候,認知的形成受到“自動化思考”機制的影響,造成了固定的思考和行為模式。所以,有些錯誤的行動,可能是出於不假思索的“經驗判斷”。

比如,為什麼有些組織缺乏創新?也許你會發現與領導喜歡用命令式的口吻分配下屬工作有關。可是領導真的不喜歡思維活躍、更加積極的員工嗎?大部分都不是,只是很多領導會認為直接分配任務效率更高。

培訓遊戲化,英躍用玩的方式改變員工行為

這也許與他之前的工作經歷有關,“自動化思考”造成了這一認知。那麼,當到了一個創新型企業或組織想組建發展新的文化,因為領導的風格,組織可能也會很快失去活力。

如何改變這種已經固化的、錯誤的認知?那就要將這些已經可以不假思索做出的行動重新帶回個人的思考範圍之內,並且通過反覆練習,有效的反饋,讓新的經驗覆蓋原有的認知。

這種方法目前也被企業培訓所採用。在英躍學習過程中,學員必須要經過測試現有的能力,學習8個關鍵能力,練習並得到反饋,最終在情景模擬中應用闖關。這種有目的性的學習,促使員工刻意練習和修正具體行為,形成正確的認知。

行為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卻能夠產生很大的用戶黏性,對用戶的價值也是巨大的。對於企業和HR而言,如果能用有趣的方式去做,或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