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恽寿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惟大,改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白云外史,江苏常州人。日初子,清兵南下,父子散失,十三岁被师主媪收养,后以计脱归。家贫,不应科举,鬻画为生。幼而敏慧,八岁咏莲花诗,惊其长着。诗格超逸,书法清秀飘逸,深得褚遂良神韵。

他的书法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形成了他清雅飘逸的书风。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清代|恽寿平书先学王羲之,走的是阁帖之路,后得褚遂良书法神髓

恽南田为中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初六大家,擅长山水,尤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创造了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没骨花”一派,是“常州画派”的创始人。

他的传世书法作品尺幅一般不大,主要以山水、花卉画上的题跋,诗稿、手札及扇面书法,以小行草,小楷书为主。他的书法如同他的绘画一样,也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初期作品字型方正转折硬朗,比较质朴,从中可以看到唐人写经体对他的影响,第二阶段用笔圆转秀润,点画伸缩多变,字形跌宕动荡,从中可窥得褚遂良和米芾之消息。褚、米两家为恽寿平用功最多,但恽寿平的用笔干净利落,却无米字“涮”的感觉。结体上也略为放松,将米字紧密之处改为平和清秀之美。同时对黄庭坚和倪瓒的书法也有研究,此幅作品是他书札中常见的字体,书法风格接近黄、倪,字字中宫收紧,四周向外伸展,犹如吴带当风,在庄重之中有潇洒之意,此类风格,一般只有在他得意的山水画题跋中和一些比较郑重的文章中才出现。此作在章法安排较为特别,8帧册页,寥寥数字,作品书写部份整体靠右,左部留出大量空白,偶用小字题款或印章点缀。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关系,单幅作品占纸面的空间较小,又极为疏朗,使整幅作品显得空灵之致。

此作在用笔上极为精到,整幅作品如行云流水,笔墨生发。似在不经意的流露中,控笔又非常到位,点画基本没有破锋或飞白的出现,而线质墨色精莹,去黄山谷抖擞之气增添了一份恬静华腴之感,这往往只有画家才拥有对质感和肌理的重视与敏感,欣赏之余,无疑为我们带来诸多的提示。

对于笔墨,恽氏也极为讲究,此作在用墨上,墨色对比自然,虚实有度,无论浓淡,必定清透。此外,对笔的选择也比较严奇,,《王几山房画外录》记载:“南田先生每以精颖数十管陈几上,稍不中书,趣易之。”故其书作瘦硬遒媚,别饶风恣,可惜这些精微之处在印刷品中很难表达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