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惲壽平(1633年~1690年),初名格,字惟大,改字正叔,號南田,別號白雲外史,江蘇常州人。日初子,清兵南下,父子散失,十三歲被師主媼收養,後以計脫歸。家貧,不應科舉,鬻畫為生。幼而敏慧,八歲詠蓮花詩,驚其長著。詩格超逸,書法清秀飄逸,深得褚遂良神韻。

他的書法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形成了他清雅飄逸的書風。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清代|惲壽平書先學王羲之,走的是閣帖之路,後得褚遂良書法神髓

惲南田為中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與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合稱為清初六大家,擅長山水,尤以寫生花卉蜚聲畫壇,創造了清如水碧,潔如霜露的“沒骨花”一派,是“常州畫派”的創始人。

他的傳世書法作品尺幅一般不大,主要以山水、花卉畫上的題跋,詩稿、手札及扇面書法,以小行草,小楷書為主。他的書法如同他的繪畫一樣,也有一個明顯的演變過程。初期作品字型方正轉折硬朗,比較質樸,從中可以看到唐人寫經體對他的影響,第二階段用筆圓轉秀潤,點畫伸縮多變,字形跌宕動盪,從中可窺得褚遂良和米芾之消息。褚、米兩家為惲壽平用功最多,但惲壽平的用筆乾淨利落,卻無米字“涮”的感覺。結體上也略為放鬆,將米字緊密之處改為平和清秀之美。同時對黃庭堅和倪瓚的書法也有研究,此幅作品是他書札中常見的字體,書法風格接近黃、倪,字字中宮收緊,四周向外伸展,猶如吳帶當風,在莊重之中有瀟灑之意,此類風格,一般只有在他得意的山水畫題跋中和一些比較鄭重的文章中才出現。此作在章法安排較為特別,8幀冊頁,寥寥數字,作品書寫部份整體靠右,左部留出大量空白,偶用小字題款或印章點綴。形成強烈的疏密對比關係,單幅作品佔紙面的空間較小,又極為疏朗,使整幅作品顯得空靈之致。

此作在用筆上極為精到,整幅作品如行雲流水,筆墨生髮。似在不經意的流露中,控筆又非常到位,點畫基本沒有破鋒或飛白的出現,而線質墨色精瑩,去黃山谷抖擻之氣增添了一份恬靜華腴之感,這往往只有畫家才擁有對質感和肌理的重視與敏感,欣賞之餘,無疑為我們帶來諸多的提示。

對於筆墨,惲氏也極為講究,此作在用墨上,墨色對比自然,虛實有度,無論濃淡,必定清透。此外,對筆的選擇也比較嚴奇,,《王幾山房畫外錄》記載:“南田先生每以精穎數十管陳几上,稍不中書,趣易之。”故其書作瘦硬遒媚,別饒風恣,可惜這些精微之處在印刷品中很難表達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