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當阿有達有達

鐵比門度門度

這是拉薩風箏季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翻譯成漢語的意思就是:線斷了,風箏沒有了。

風箏掉下來並不是線被風吹斷了,而是風箏與風箏之間的線互相纏繞打鬥,線斷一方的風箏落下來算失敗。

現在正是拉薩放風箏的季節,貢布塘的拉薩河灘上,每天都會有成百上千的人來鬥風箏,這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依託風箏而形成的的產業鏈。很多人一天要買20多隻風箏來參加打鬥,拉薩風箏正因為這一特殊的玩法和非同一般的製作工藝,而被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貢布塘上鬥風箏的人。由於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放風箏的地方越來越少,但市區這塊空地被保留下來,成為拉薩人放風箏的理想去處。


拉薩秋天等風來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住在拉薩清真寺旁的多吉老人,每到8月秋風送爽的時節,都會製作無數的風箏,然後賣給孩子們。製作出售風箏讓他的8月既忙碌又收穫頗豐。

多吉製作風箏已有40多年了,以前一天最多扎20只風箏的他,如今已請了3個幫工,風箏的製作效益大大提高。

拉薩風箏和內地的風箏有很大的不同,它只有兩根竹條,一根稍粗的立在中間成為脊骨,一根略細的橫在脊骨的前端,變成一個弓狀。整個風箏是菱形,一旦斷線從天空飄下時,忽忽悠悠,像一片落葉,拉薩的孩子們稱其為“當阿有達”。

拉薩風箏流行於拉薩、日喀則和澤當等地,並傳播到鄰國尼泊爾、不丹。十三世達賴偏愛風箏,曾為專供風箏和加工箏線的“上哉”加封印章。

史詩《格薩爾》中有製造放木鳶的描寫。大的木鳶,艙中可藏十幾個人,腹下有滑輪,繩索。開始飛行時,用人力拖引線索,使木鳶滑行到一定速度時,木鳶就徐徐飛起來。常用於偵察險要地形,也用於運兵攻佔險要山隘關卡。它飛到空中時發出隆隆聲響,被敵方發現時,就形成空對地的戰鬥。

拉薩放風箏的季節在8至9月,由於受西南季風影響,這時的拉薩風力稍大,空中也沒有粉塵,風向多為西風,風速平衡最適宜放風箏。

這時,拉薩的孩子們也正好放暑假,下午拉薩大昭寺廣場、布達拉宮廣場會聚集起許多放風箏的孩子,八廓老街屋頂上也是孩子們放風箏的理想之地。如今拉薩已經舉辦過很多屆風箏節了,在拉薩河灘,很多市民都花60塊錢租借一隻風箏和一個轆轤,帶著家人放上一天。

雖然方便可很多,但缺少了自己做風箏的樂趣。更少了我們童年時候看到風箏掉下來,一邊跑去爭搶風箏一邊唱著很有韻律的歌謠:“當阿有達有達,鐵比門度門度。(漢語意思:細線斷了斷了,風箏沒了沒了)”

在拉薩放風箏不比誰放得高,也不比誰的風箏扎得漂亮,拉薩風箏的放飛技巧體現在空中的爭鬥玩耍。放線與收線的微妙變化,可以使風箏迅速地升降、旋轉、左右打滾。最大的特點是“打架鬥毆”,最後斷線飄走者為敗。各種打鬥技巧最後都集中在“絞線”上,線的質量至為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在線上加“那”。

“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許多放過風箏的孩子都精於把玻璃碎粉粘在線上。

小時候,我在製作“那”上費過不少心思,為了找到一塊碎水瓶膽,我甚至把自家好的水瓶砸壞,然後拿幾塊用石頭碾成粉末,加上面粉、白糖和水進行攪拌熬煮,等冷到一定溫度時把做好的“那”放在手心上,然後將風箏線從指尖穿過,使粘在線上的“那”如同鋸齒。

當時,我的手常常被玻璃渣劃得血流如柱,我家的水瓶也是換得最勤的日用品了。風箏“打架”的技巧在於把線絞上後,不停地放線,加有“那”的有如鋸子的風箏線互相打磨,如果戰鬥中收線很容易使自己的線被別人鋸斷。

日喀則的拉達卡其和拉薩的次仁家族風箏製作技術精湛,特色鮮明,頗有影響。但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有拜訪到他們。

如今一批有造詣的風箏老人相繼去世或年近古稀,技藝面臨失傳,另外如今的孩子在放風箏時也很少做“那”了,一些從祖國各地傳來的“花樣風箏”成為了時下孩子們放飛的新品種。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老外也對放拉薩風箏濃厚的興趣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拉薩的風箏節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拉薩的風箏在 外觀上很像一條魚的造型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仙足島上出售的風箏產品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非常有裝飾性圖案的風箏轆轤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製作風箏線上的“那”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勇哥手心上的這個疤就是小時候做“那”的時候留下的。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秋天等風來 拉薩“追風箏的 人”

西藏傳統文化裡的風箏元素符號。

圖片由拉薩大山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