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一、記憶

1960至1961年,土立窯建成、投產。

1967年,溼法迴轉窯建成、投產。

1984至1986年,機立窯建成、投產。

2004年8月,新型幹法窯投產。

2005年,三孔機立窯陸續拆除。

2011年,機立窯正式停產。

……

一孔土立窯,三孔機立窯,從溼法迴轉窯到新型幹法窯,從“拉薩水泥廠”搖身一變到如今人們口中的“高爭水泥”。轉瞬,這個投產於1961年的水泥廠已經走過了58載光陰,見證著由機械代替人工,見證著產能逐漸提高,更見證著一批批“高爭人”的成長之路。如今,“廠四代”已經從父輩們手中接過接力棒,走上工作崗位成為新一代“高爭人”。

2000年,拉薩水泥廠招工,達瓦通過考試進廠工作,從一名保安做起。時至今日,他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領工資的事,實習工資是960元。“我給自己留了60塊零花錢,剩下的900塊錢都給了阿媽。”達瓦的阿媽是拉薩水泥廠包裝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父親是拉薩水泥廠的一名駕駛員。累,是達瓦關於父輩工作的全部回憶。當時,全靠工人手提肩扛地裝卸水泥;2001年,拉薩水泥廠改制成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實現由人工向機械化的轉變。

在“廠二代”達瓦的眼中,拉薩水泥廠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小時候,他和小夥伴們無需出廠進城,因為水泥廠大院裡應有盡有,儼然一個“迷你城市”。“有電影院、菜市場、游泳館、醫院、子弟小學、廠辦幼兒園、理髮館、職工澡堂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任何生活、娛樂設施,廠子裡都有。”達瓦掰著手指頭,細數水泥廠大院裡曾經的那些輝煌。

作為“廠三代”,在旦增頓珠的記憶中,拉薩水泥廠的工資袋是藍色的,正面嵌著一張寫有工人名字的小卡片。剛記事起,他便被爺爺帶著去水泥廠領過一次工資,那是他生命中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水泥”,沒想到這一接觸就是近40年。如今,他成了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製成車間主任,主要負責判斷一袋水泥的好壞。破碎、預均化、生料製備均化、預熱分解、水泥熟料的燒成、水泥粉磨包裝……旦增頓珠對於水泥的製作工藝如數家珍。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拉薩水泥廠改製為2011年,隨著機立窯正式停產,老廠區也被廢棄,唯有生活區還保留著獨屬於它的光彩。達瓦和旦增頓珠還是會時不時地回生活區看看,因為那裡有他們的童年記憶。“一個月也就回去那麼七八次吧!”兩人爽朗的笑聲中,藏著他們常去的甜茶館、小酒館,還有隻屬於一群發小才知道的“麥子堆”。用達瓦的話說:在生活區裡,你見不到生面孔。

2018年,自治區著力將拉薩水泥廠舊址建設為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循著兩位受訪者的講述,我們彷彿看見了拉薩水泥廠的昔日榮光,也嗅到了生活區的煙火氣息,更觸摸到了一代人生於斯、長於斯、樂於斯、奉獻於斯的記憶年輪。

在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中,那些落後的、淘汰的機器、廠房,都是我們多年來共同的工業記憶。它們為西藏工業的發展添磚加瓦,打下夯實的基礎。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二、芳華

幾個月前跟著閨蜜到電影院看《芳華》,對於我們來講,就像是上了一堂關於那個年代的銀幕課程。直到遇到拉薩水泥廠的老工人,瞭解到了他們當時在工廠裡的工作和生活,才發現很多美好的故事,正在身邊悄然發生,而且在不經意間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歷史。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三、歷史

1966年,年僅17歲的桑旦滿懷期待地跟著同縣的30多人,乘車前往拉薩水泥廠當一名工人。桑旦回憶道:“三輛解放車裡坐滿了人,感覺像是知青下鄉。”但到了廠內,桑旦的心涼了半截。雖然那時拉薩水泥廠在拉薩屬於數一數二,但是工廠的環境很不好。白天,要在條件簡陋的工廠裡不停地作業,晚上,幾十個人睡在一個有大通鋪的帳篷裡。這讓桑旦很難忍受,以至於有幾次桑旦跟著幾個夥伴徒步返回了老家,但回去之後沒多久還是回到了工廠。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回來後,桑旦開始認真工作和學習,從生料製備到熟料煅燒,再到水泥製成和包裝,雖然工作繁重生產環境惡劣,但這次桑旦不但沒放棄,甚至比以前更加認真,期間,還專門找師傅請教。“那時工廠裡有很多從內地請來的工人師傅,專門給我們傳授技藝,跟著他們我學到了很多。”很快桑旦開始融入這個集體。桑旦回憶說:“大家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愛護著這個集體。”交接工作過程中,工人都會把鐵鍬和推車自覺擺好;推車出現了小故障,也會拿工具修好;在外面撿到螺絲之類的小部件,就帶到工廠交給工頭以備不時之需……

工作之餘,桑旦還喜歡和工友們打籃球,或到草坪上喝酒聊天。為了讓家人放心,桑旦隔段時間就會到工廠旁的照相館拍幾張照片寄回家裡。後來,桑旦熟悉了一線的工作後被推薦擔任組長,隨後他還當上了車間主任,之後就成了分廠副廠長,在拉薩水泥廠奮鬥了37年後,桑旦光榮退休了。

結束了西藏沒有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的歷史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四、發展

今年,桑旦70歲了,看到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原拉薩水泥廠)發展得這麼好,覺得很欣慰。

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拉薩水泥廠的基礎上經改制而設立的,拉薩水泥廠始建於1960年,是西藏自治區第一家水泥生產企業,也是當時自治區30家重點調控企業之一。建廠初期,拉薩水泥廠只有兩條年產3.2萬噸的土立窯生產線,但這兩條生產線卻在自治區建材工業起步階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填補了自治區建材工業的空白,同時又緩解了當時水泥供求矛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原有產品已經不能滿足自治區經濟發展對高強度水泥的需求,1986年國家投資9600多萬元,為拉薩水泥廠援建了兩條年產10萬噸水泥的溼法迴轉窯生產線,溼法迴轉窯的建成又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工程,它的投產結束了自治區不能生產高強度、高標號和特種水泥的歷史。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在市場經濟的衝擊下,為了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經當時領導班子深入調查、認真分析,提出只有對企業進行改制,充分發揮人和設備的潛能,調動每位員工的積極性,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唯一途徑,經企業申請,自治區人民政府藏政函[2000]10號文批准,由西藏拉薩水泥廠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其他五家單位,共同發起設立了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後,雖然取得了較快發展,但還是未能徹底擺脫生產工藝落後,生產規模小,產品競爭力不強的局面。為了優化自治區工業產業結構,改變立窯水泥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及產品質量不穩定、能耗高的問題,自治區建材行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以“上大關小”的方式逐步淘汰區內立窯生產線,使全區水泥工業逐步走向集團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良性發展道路。為此,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由高爭建材股份公司在拉薩興建代表當今水泥工業最高水平的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結束了西藏沒有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的歷史,滿足了西藏大型工程對高強度、高標號結構水泥的需求。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五、未來

打造拉薩的798 水泥廠迎來“第二春”

坐落於拉薩郊區的拉薩水泥廠,是西藏第一家水泥製造企業,留存著現代工業文明的印記。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洗禮,時間的年輪在它的身上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印記,但它並沒有衰落,反而“資歷”更加豐富了。這不,在政府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拉薩水泥廠迎來了它的“第二春”!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保持水泥廠原有特色風貌

4月初,自治區領導在考察拉薩水泥廠時提出,要進一步發揮西藏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利用好拉薩水泥廠原有設施和條件,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展示好西藏的工業記憶、紅色記憶;邀請本地知名藝術家和愛藏知藏、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藝術家進駐,聚集人氣、匯聚力量,深挖歷史記憶,讓文化產業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為各族幹部群眾提供更加豐盛的“精神食糧”;對水泥廠原有建築進行質量檢測、安全檢查,切實保持好原有特色風貌……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從以上的策劃部署不難發現,上述對於拉薩水泥廠未來的描述,活脫脫就是拉薩的798。798是北京朝陽區一個廢舊的電子工業老廠區,但在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後,798就不再是一個工廠編號,反而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一度成為藝術的“烏托邦”。如今的798,高大的廠房、穿著樸實的工人、各種皮膚的老外、街拍的模特、大膽的雕塑……這就是今天798的畫面組合,隨意而怪異。但它是京城的文化代碼,全新而又獨特的文化“城中城”,也是藝術從業者與藝術愛好者的樂園。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建設一座文藝殿堂

藝術文化和電子工業老廠區的融合,開創了798的新紀元,那麼拉薩將水泥廠和文化藝術結合,計劃打造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時,西藏的藝術家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想法呢?

西藏美術家協會顧問、西藏畫院藝術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餘有心表示:創業的前提是創意,創意是糊塗的,創業也就是糊塗的。國外的藝術與金融是合流的,在國外有一種社會現象就是投資,但是貨幣投資不一定保值,而藝術投資不僅可以保值還可以升值。因此在發達地區,藝術與金融相結合就會後顧無憂,可以健康發展。單就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而言,餘友心說應該涵蓋三個要素,一是機構,二是資金支持,三是人才。人才也分為理論、行政管理和市場方面,因此主管部門、藝術家們需要共同努力。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作為多年來從事文藝創作的作家和詩人,陳躍軍說:在一座現代工業遺蹟上建設一座文藝殿堂,雖然國內有先例,但在西藏絕對是一個創舉。它既能讓各類文藝作品在此生根、發芽、孕育、成長,枝繁葉茂,為中華文化發展繁榮作出西藏貢獻,又能讓西藏各族幹部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創造的驚天地泣鬼神的業績永遠熠熠生輝。未來的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必將成為西藏文化旅遊的一張靚麗名片,成為西藏旅遊的一個特殊景點和窗口。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將點燃藝術家創作的夢想

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是一座工業遺蹟的博物館。西藏現代工業遺蹟在這裡得到很好的保存,讓旅遊參觀者能感受到黨的偉大、祖國的偉大和人民的偉大,感受到“老西藏精神”、“兩路精神”的偉大。這裡也是文化藝術家的創作天堂。國內外、各族各類藝術家在這裡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工作室,自由安靜地創作,催生文藝精品力作。並通過創意園搭建的平臺,讓藝術家們的作品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這還是中華文化的一個大觀園。這裡既有西藏各民族傳統的文化藝術,也有內地各兄弟民族文化的展示,也包括現代科技在文化中的應用。讓國內外遊客在這裡能感受到中華文化和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是民族團結的橋樑和紐帶。各族藝術家在這裡互相交流、碰撞出思想和靈魂的火花。全國各地的遊客在這裡欣賞、收藏、購買文藝家的作品或者與文藝家互動,讓大家越走越親越走越近,共同撐起一片西藏文藝的天空。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西藏文化藝術園雖然還在規劃試點階段。我相信,它一定能點燃藝術家創作的夢想,成為迎來西藏文藝又一個春天、又一個高峰的重要載體。”陳躍軍說。去年3月,高原詩人田勇個展在北京798白瑪梅朵國際藝術中心舉辦,田勇說:“聽說政府要建西藏文化藝術創意創業中心,這樣可以把老牌的小畫廊、民間藝術家、區外的優秀藝術家等邀請入駐,相信人氣會很旺。”


西藏往事:拉薩水泥廠,從“迷你城市”到拉薩的7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