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城墙,能够成为万里长城中最耀眼之处,是有原因的


上世纪热播的电视剧《霍元甲》,里面有一首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曾经在大江南北传唱过。长城,是中华名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自古代西周开始,人们便修建长城,用于防御。秦汉时期是长城修筑的高潮,至明代,长城又得以大修。现今人们见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代的产物。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连绵万里的城墙,就如同盘亘于大地上的巨龙,起伏壮观。而万里长城的精华部分,就在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境内,人称“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横亘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与北京市密云区交界地带的燕山支脉上。它西起历史上著名的关口古北口,东至高耸入云的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而且至今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是由当时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主持修建的。明朝定都后,为了防务需要,首先修筑了居庸关、古北口和西峰口等处的城关,并派重兵进行驻守,此后才陆续修建了从居庸关至山海关的一千多里长的长城。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北方蒙古族的鞑靼、朵颜等部落曾多次向南进犯,明朝皇帝为确保京城的安全,从南方调来了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并任命谭纶为蓟、辽、保总督,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

戚继光到任以后,首先巡视了从前的明长城,发现原有的长城已不能发挥其防御敌军的作用。于是在朝廷的同意下,戚继光对蓟镇所管辖的一千二百多里长的原有长城,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前后 16年,总算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军事工程。

金山岭,海拔大约有700米,位居群山的中间。登山朝北面眺望,从眼前到远处的山峰,犹如波涛一样,连绵起伏,视野及其开阔。在这里修建长城,凭险要守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金山岭长城的军事防御能力极强,整个十多公里的长城,设有障墙、垛墙、战台、炮台、瞭望台、雷石孔、射孔、挡马墙、支墙、围战墙等,层层设防,可谓固若金汤。山上的最高处,也就是望京楼,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远眺北京城。

金山岭长城依山势蜿蜒曲折,高低隐现,气势磅礴。由于这里地势低缓,易攻难守,所以当年戚继光把城墙修筑得十分厚实坚固,烽火台也是巍峨高大,城关要塞更是星罗棋布,楼台密集。据统计,长城上光各式楼台,就有158座之多。这些楼台形式各异,楼墩有方形、扁形、圆形等,楼顶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钻天等形状。

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障墙是修建在陡峭地段上、长城墙面里的短墙,主要为士兵提供安全庇护;文字砖,是金山岭长城特有的,在全长约500多米的城墙上,数以万计的城砖上面,均刻有当年烧制砖头的时间以及部队番号;而挡马石,主要用来阻挡敌军的骑兵,不让战马飞奔出来。


金山岭长城也是摄影发烧友的天堂,气象万千的长城,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就连央视每天清晨开篇曲中的长城画面,也是在金山岭长城取景拍摄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亚洲飞人柯受良,驾驶摩托车成功飞跃长城,便是在金山岭。怎么样?读完这一篇,你是不是也想去金山岭长城看看。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