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太多會讓人的精神很分散 處事待人,「儉」爲貴


慾望太多會讓人的精神很分散 處事待人,“儉”為貴


【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

為人處事要常常有一個態度,就是“簡樸”,節儉、樸實,就是很實在,不虛華,不打腫臉充胖子,不跟人家攀比。其實節儉除了財物上的節儉,還用在很多處事待人當中。

《五種遺規》裡有一本叫《訓俗遺規》,就提到人生的福分,是自己培來的,是有它的定數的。所以惜福的人,他的福會常有餘,你看我們除夕夜都要“年年有餘”的這個精神,不要奢侈,不要把福報用盡。暴殄天物的人,很可能福很快用盡了。而老祖宗告訴我們“祿盡人亡”,一個人把自己的福祿花得太兇,本來他可以活八十歲,可能五十歲他的福報完了,他就沒命了,折壽三十年。假如他只能活六十歲,可是他特別節儉,到了六十歲他這一生的福報還沒花完,他可能延壽二十年。這些都是老祖宗的教誨。

老子就說他有三寶:一“慈”,仁慈;二“儉”,節儉;三“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謙卑、謙虛。老子的三寶就提到“儉”。而不只是財用的時候要用儉的精神,一切的事情在應對的時候,都要有這個儉的精神。

比方說吃東西,也要想著“儉於飲食”。因為吃得太多,脾胃的負擔特別大。現在這個時代脾胃出問題的人很多,跟吃有關係。飲食要有節度,晚餐要吃得少。當然改變一個習慣要循序漸進,不要操之過急。像我的師長晚餐基本上沒有吃,但是他的臉色非常好。“儉於飲食”。尤其七點以後不要吃東西,太晚吃沒有辦法消化,食物在胃裡,隔天都發臭了。吃宵夜的人大部分都有口臭,因為那些東西在胃裡都沒有消化掉,一睡覺胃也跟著休息了嘛,而且它休息得很不自在。你感受到你的胃在抗議了沒有?它只是沒有綁白布條而已,是不是?你讓它休息得很不自在。

“儉於嗜慾,可以聚精神。”一個人不要有太多的慾望跟嗜好,嗜慾會讓精神很分散。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當你不去做那件事,很難過的時候,基本上你的精神沒有辦法集中,你會一直想。比方說賭博的人,他就六神無主,只想著要去賭博。比方說很喜歡買衣服的人,只要看到model(模特)那個服飾,她那幾天就在那裡想,“我要趕快去百貨公司”,她就六神無主了。因為那個慾望會控制他,他就沒有辦法很專注地去做事情。你看孩子很喜歡打電玩的時候,他上課都不專心,他就一直想“我要去打電玩”。很喜歡看電視的人也是這樣,是不是?他很喜歡看的,你叫他去看書,他還在那裡想,雖然坐在書桌前面,還在那裡自己演。所以“儉於嗜慾,可以聚精神”。人的慾望愈少愈好,當你的慾望都放下了,你就是自在快活的人,任何慾望不能夠控制你。

“儉於言語,可以養氣息非。”“話說多,不如少”,這是儉於言語。少講話,講話最耗氣,所以話不要太多就養氣。而且言多必失,自己講話不小心就惹來很多的是是非非。而且話很多,往往心很浮躁,穩不下來話才會很多,不然一般就是真的很需要講話才講。

再來,“儉於交遊”,“交遊”就是朋友不要交一大堆,朋友最重要的是知心,值得交的朋友,可以互相成就道德的朋友。不要交一堆朋友,連家庭都不顧了,只是要一個“某某人我也認識,某某人我跟他吃過飯”,那種虛榮有什麼意義?把自己家庭的本分都給耽擱了,沒有意思。虛榮、重面子的人其實生活得很空虛。所以人不要好像一定要去結交很多的朋友,最重要的,擇友要慎重,“擇交如求師”,交一個好朋友就像找一個好老師一樣的慎重。因為我們成年以後,特別容易受身邊朋友的影響。《朱子治家格言》說,“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要多交幾個老成的朋友,往往我們很衝動的時候,他的意見都跟我們不一樣,能把我們的衝動伏下來,這種朋友重要。我們可以很慎重地選擇朋友,而且因為交友非常謹慎,也不會交到不好的朋友,造成一些人生的不幸跟過失,這叫“擇友寡過”。

“儉於酬酢,可以養身息勞。”就是能推掉的應酬推掉,身體會好,也不會這麼累。我曾經接觸一些官員,他們過的日子真不是人過的,我們跟他吃完飯已經十點多了,他還有三個地方要去。他本來可以活八十歲,可能當個官不知道折多少壽命,太辛苦了。其實做生意只要以信義為基礎,合作的人會愈來愈信任我們。而不是一定要喝得爛醉的那種信任,甚至於還要到一些不好的場所,那根本就是亂來了,那種錢寧可不要賺,是不是?真的,那種錢不能賺,你讓那些人都染上色,怎麼對得起他的家人?他的祖宗都會找你算賬。該是你的福報,又不是要帶到那種地方才賺得到。所以人不明理,淨幹一些造罪業的事情,該是你的福報跑不掉的。我們都用正當的手段去賺,反而你在賺的過程又重新積了德。因為你一言一行都在道義當中,你又積了新的德,這樣才對。採取不道義的方式,邊賺錢邊折自己的福,這叫小人冤枉做小人。

“儉於飲酒”,少喝酒,最好是別喝。這樣“可以清心養德”,酒喝多了腦子不清楚,還會亂性,這就不好。

“儉于思慮,可以蠲(juān)煩去擾”,就是人不要胡思亂想。平常就多讀讀經典,靜靜心。人現在都想什麼?過去妄想,未來妄想,還有現在妄想。過去已經過去了,記取教訓就好,不要還在那裡想得氣得發抖,自己找罪受。未來還沒發生,不要擔心一大堆,是不是?而未來跟現在有沒有關係?有,“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功夫。”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培,在那裡做白日夢,不是浪費生命?常常想未來的人,也是浪費自己的時間跟精神。還有現在妄想。什麼叫現在妄想?舉棋不定。這樣好嗎?那樣好嗎?想得眉頭深鎖,這個也不要耗那麼多精神。《弟子規》怎麼說的就怎麼做,《論語》怎麼教的就怎麼做,不就好辦了嗎?你就有標準了,你的決斷力就強了。哪有那麼多舉棋不定的事情?有舉棋不定的事,找同樣學傳統文化的人商量,“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不要自己在那裡一直想、一直想,鑽牛角尖,沒有意思。這個時候有善友為依,身邊的好朋友就可以幫助你了。

選自《朱子治家格言講記》(古代士大夫的治家之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