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荊州還有很多兵馬糧草,爲什麼不聯合劉備劉琦抵抗曹操而直接投降?

夜空中的精靈


劉琮與劉琦雖是兄弟,實則水火不容。

這一切是源於權力之爭。

劉表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琮,是元配夫人陳氏所生。陳氏死後,劉表又娶蔡氏為妻。蔡氏的侄女嫁給了劉琮,因為這層關係,她自然想讓劉琮繼承家業。於是歷史上反覆上演的兄弟相爭的一幕又開演。蔡氏拉攏弟弟蔡瑁與劉表的的外甥張允,天天講劉琦的壞話,時間一久,謊言也成真了。

劉琦本能察覺到威脅,年邁的父親對他越發疏遠,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不得已之下,他前去向諸葛亮請教,諸葛亮對他說:“你還記得春秋時晉國的故事嗎?晉國太子申生留在國內,最後被害了;公子重耳逃到國外,才得以保住性命。”言下之意,你壓根兒就不是蔡氏一夥人的對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於是劉琦便向父親提出來,前往擔任江夏太守。不料劉琦剛走不久,就聽說父親病危,趕緊返回襄陽。

此時襄陽早已被蔡瑁、張允一班人把持,豈肯讓劉琦探視父親呢?兩人把劉琦擋在門外,斥道:“主公讓您鎮守江夏,任務相當艱鉅,您怎麼能隨隨便便跑回來呢,會引發眾怒的。你父親要是看到你這樣做,一定會生氣,病情就會加重,這可不是為孝之道。”劉琦沒有辦法,只得含淚離去。

不久後,劉表去世。蔡瑁、張允匆匆立劉琮為接班人,而作為長子的劉琦僅僅被授予一枚侯印。劉琦聞訊後大怒,打算以奔喪的名義,起兵討伐劉琮。

這時曹操的大軍已突入荊州,兄弟倆還要窩裡鬥呢。由是可見,劉琮聯合劉琦,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那麼劉琮為什麼不聯合劉備呢?

面對虎狼曹操的步步緊逼,劉琮也陷入困境:是戰是降呢?

章陵太守蒯越等人認為應當投降,理由很簡單:以弱敵強,自找死路。

劉琮卻遲疑了,因為父親臨終前有遺言,有事找劉備。劉備畢竟是豪傑,也有自己的軍隊,如果要抵抗曹操,一定要聯合劉備。

然而,蒯越潑冷水說:“劉備鐵定不是曹操的對手,況且將軍想想,你比起劉備如何?若是劉備抵擋不住曹操,你也無法憑自己的力量生存;若是劉備可以擋得住曹操,那麼他有甘心屈居將軍之下嗎?”

言下之意,劉備要是打不贏曹操,荊州就是曹操的;劉備要是打敗了曹操,荊州就是劉備的。無論是輸是贏,你劉琮都當不了這個荊州牧。既然荊州鐵定是保不住了,投降曹操,或者屈居劉備之下,有什麼區別呢?

因此,劉琮最終決定投降曹操,甚至沒把投降的消息告訴劉備,以致於後來劉備沒料到曹軍竟一路無阻長驅直入,差點就成為曹操的俘虜。


君山話史


因為荊州的主子雖然名義上是劉琮,但實際上是被勢力強大的蔡氏集團控制著。當年劉表為了穩住荊州,跟荊州最大的士族聯姻,也就是蔡瑁他們家。


曹操來犯,實力強大,對於蔡瑁來說,勝算不是很大,如果要聯合劉備,一方面得提防劉備,另一方面還得對戰曹操。劉備的能力他們都清楚,憑藉著劉琦,他可以在戰爭中壯大,一旦控制不住,可能曹操是擋住了,荊州也該歸劉備劉琦了。

還有一個心頭之患就是江東的孫權,在曹操發兵前夕,孫權剛剛出兵夏口,斬了黃祖,可以說此時荊州和東吳水火不容。保不住曹操聯合孫權,一起瓜分自己,一個都不好打,更何況兩人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降,曹操要一統天下,必然打江東,打東吳就需要荊州的水軍,而荊州水軍只有他能指揮,所以首功一定是他的,到時候不只是命保住了,地位也能保住。而且還可以除了孫家和劉琦這兩個心頭大患,何樂而不為呢?


火器工坊


兩位皇室後人,劉琮、劉禪的投降,簡直一模一樣。很多人難以理解劉琮投降,但是他真的沒有更好的選擇:

首先,實力下降。荊州的頂樑柱是劉表,他雖然名士風流,但絕對是鐵腕,當年單人單騎入荊州,一舉除掉眾多豪強,迅速安定局勢。劉表軍事實力的依賴,是蔡氏等豪強,即便是劉表活著,都難以抑制,更何況是年少的劉琮?此時的荊州,蔡夫人的態度至關重要。之前面對劉表,他只需要撒嬌裝可憐,可是面對曹操怎麼辦?

第二,劉琮準備與曹操一戰,這時群臣都出來勸了,投降的聲音一邊倒,有的苦勸、有的恐嚇。有人制造輿論,說曹操殺人不眨眼,當年攻打徐州、泗水為之不流,官渡打敗袁紹、坑殺八萬俘虜。

劉琮又說,皇叔劉備有關羽張飛,可以一戰。蒯越、韓嵩等人又說,劉備無立錐之地,兵微將寡,當年被曹操趕到荊州;劉備是狼子野心,即便打敗曹操,對荊州來說,也是引狼入室。當年你的父親,對他也不信任。

荊州的士人,是一股強大的親曹勢力,他們心向曹操、或者說心向中央,畢竟投降後他們仍有官做。大將蒯越、中郎韓嵩、別駕劉先、東曹掾傅巽等人,他們都是來荊州避亂的,之前在首都,跟曹操都是故交,而且有田產積蓄,他們根本不想打仗。他們來荊州,更多地是因為跟劉表是朋友,現在劉表不在了,不值得賣命。

劉琮瞬間感覺大廈將頃,是的,眾文武都不想打仗,以這種士氣,怎麼打得過已經統一北方的曹操?從這個角度說,劉琮此時的軍事能力還不如劉備,畢竟劉備雖然在劉表手下,但多年來都是獨立發展,有兵有將,文武一心。


九州歷史


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你可以去看一下,我簡單的回覆你一下吧,詳細的你還是去看一下我的文章,如果你有興趣的話。

尤其是為了逃避蔡氏的迫害,採用了諸葛亮的計策跑到了江夏,所以劉琮根本不可能去聯合劉琦,他也不放心跟劉琦聯合,蔡夫人壓根也不同意跟劉琦聯合。


劉琮原來是考慮過聯合劉備的,是別人問了這麼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能力強了,還是劉備的能力強?

第二個問題,如果劉備來了荊州是以你為主呢,還是以他為主?

第三個問題,劉備如果真的能扛得住曹操,荊州是歸你呢還是歸劉備。

他還問了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有能力扛得住曹操嗎?

問完之後,劉琮就投降了。


知常容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但是漢獻帝還在,擁護漢室的臣民眾多,所以除了缺根筋的袁術,其他軍閥名義上都是漢臣,都是擁護漢獻帝的。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從法理上,他代表著朝廷。儘管不少軍閥都聰明地把曹操與漢室切割,說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但總歸底氣不足。荊州劉表集團,原本就是漢朝的封疆大吏,不存在自立為王的念頭,不像曹操孫權劉備等人,有稱霸天下的野心,劉表割據只是天下大亂時的自保手段。同樣,荊州其他官員也是漢室的臣子,只不過直接聽命於劉表而已。曹操率軍討伐荊州,從法理上來說,不過是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收權,對於荊州大多數官員以及普通老百姓並沒有什麼影響,不存在抵抗的動機。如果劉表健在,可能還會有所猶豫,劉表死了,其子不足以號召荊州臣民,投降也就順理成章了。再說,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投降,又不是什麼屈辱之事,對於劉琮來說,相當於換個工作崗位而已!


江南俗士1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東漢末年的政治架構有一個清晰的瞭解。

那是一個屬於世家大族的時代,很多時候,皇權都會被世家大族所約束,正所謂“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就荊州而言,劉表孤身一人到荊州上任,手裡一無軍隊,二無糧草,三無金銀。面對世家大族和土匪橫行的荊州,他有心無力,只能選擇依靠世家大族幫忙,才平定各路土匪和不服他的勢力。

但是,劉表也付出了代價,被蔡、蒯、黃等荊州世家大族霸佔了大部分權力。好在劉表也不是庸才,周旋於幾大家族之間,倒也相安無事。

後來,曹操大舉進攻荊州,劉表因年邁病死,次子劉琮匆忙繼位。劉琮年幼,老媽又是蔡家的女兒,所以軍權握在舅舅蔡瑁手裡,文官又都聽蒯家兄弟(蒯通和蒯越)的。可以說,劉琮就是一個傀儡,無權決定荊州的未來,真正決定荊州未來並主宰荊州的,是蔡、蒯等世家大族。



那麼,蔡蒯等大族,為什麼不幫助劉琮抵抗曹操,要投降呢?

因為“利益最大化”原則。

對他們來說,曹操不僅實力強大,而且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朝廷大義的名分,如果強行抵抗,根本不是對手,自己反而損失很大。反之,如果投降,曹操還會依靠這些地頭蛇管理荊州,他們最多大不了換一個主人,並沒有太多的損失。

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那麼多江東世家勸說孫權投降,不要抵抗曹操的原因。他們的出發點,都是本家族的利益,那也是那個年代的特色。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個問題要從劉琮的父親劉表說起,史書上說劉表恩威並濟,招誘有方,使得荊襄九郡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裡,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這段描述足見荊州之富庶,劉表之強悍。但是晚年的劉表犯了一個帝王都容易犯的錯誤,專寵後妻蔡氏,直接導致外戚專權,槍口對內不對外,葬送了荊州也葬送了其妻兒的性命。

劉表生前,以蔡瑁張允為首的蔡氏外戚,就屢屢挑撥離間劉表與劉備的關係,意圖加害劉備,因為在在蔡氏看來,劉備是劉表長子劉琦的支持者。在古代“廢長立幼”向來都是帝王大忌,要達到廢掉劉琦,扶幼子劉琮上位的目的,就必須剷除劉備這個眼中釘,事實上,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劉備“飛馬越檀溪”才撿回一條命。

劉表死後,公子劉琦和劉備都被蔡氏集團邊緣化,但是他們依然不放心這對叔侄,時刻提防著他們來搶班奪權。當曹操大軍壓境,來取荊州的時候,蔡瑁張允力主投降曹操,當然,投降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歸順曹操後劉琮仍為荊州之主,曹操不戰而屈人之兵,輕而易舉的得到荊州自然答應了。然而,他們高估了曹操的信譽度,曹操得到荊州之後就加害了黯弱無能的劉琮和蔡氏,蔡瑁張允的下場也沒好到哪裡去,曹操急需水軍方面的人才,就留用了蔡瑁張允,但是也沒有對他們完全信任,這就導致了赤壁之戰時,就憑蔣幹盜來的一封書信就殺害了蔡瑁張允。

理論上看,荊州兵精糧足,蔡氏集團如果聯合劉表劉備完全可以抵禦曹操,至少守住荊州無憂,但是劉琮還是個孩子,蔡氏婦人之見,蔡瑁張允匹夫之能完全沒有這個覺悟,胸襟和度量以及見識都決定了他們只想除掉劉琦劉備解除這對叔侄對劉琮“荊州之主”的威脅。至於未作抵抗直接投降曹操,是他們過於天真根本就不懂政治的殘酷性。


環球網


關於這個問題,原因有很多種:


第一,劉琮和劉備劉琦關係不和睦。當初劉備依靠劉表的時候,劉表的妻子蔡氏就連通水軍統領蔡瑁一起彈劾劉備,蔡氏的思想是將二世子劉琮扶上荊州之主的位置,怕劉備干預,然後講劉備趕出荊州。而世子劉琦因為勢力不夠,被安排到江夏,遠離根據地。

第二,曹操勢力強大,荊州軍勝算太小。曹操在取荊州之時,北方各大軍閥除西涼馬騰都相繼平定,依靠荊州自身的能力很難與曹操抗衡,更何況曹操麾下的將領謀士遠勝於劉琮手下,加上劉琮年幼,蔡氏直接干預內政,以至於都沒有反抗的決心。

第三,降曹是明智之主,加上曹操給予承諾,穩定軍心。《三國演義》中曹操承諾保劉琮永為荊州之主。荊州地理位置優越,兵家必爭之地,劉琮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無法統領荊州,投降曹操之後,可以受到曹操的庇護,享受朝廷的恩澤,官復原職,領土完整,還可以保全家人,使荊州免受戰亂之苦,歸順朝廷是很好的選擇。

其實還有很多原因的,在此不一一描述。至於後來,曹操沒有遵守承諾,而是直接殺掉了劉琮,某種程度上來講,劉琮給曹操送上了一份很肥的快遞――荊州。


三國殺百科全說


在投降曹操前,蔡瑁不僅派人前去聯繫,還親自會見了曹操,得到了兩個許諾:一.投降後,劉琮仍為荊州主;二、蔡瑁等人仍掌握荊州軍權。

蔡瑁之所以沒有聯會劉備抗曹,那是因為二人不合!劉表在世時,就跟劉備談過自己百年後,哪個兒子接任自己位子的問題。劉備回答的結果是傾向於大公子劉琦,還向劉表出主意要把蔡家的權力削減一下。蔡氏知道了當時很生氣,就聯合兄弟蔡瑁三番五次陷害劉備,始終沒有得成。如果聯會劉備,劉琮就要把位子讓給劉琦,蔡瑁自己的軍權也會被劉備奪走。

蔡氏姐弟經過權衡利弊,決定不和劉備聯合抗曹,而選擇投降曹操。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投降後,劉琮母子被派往青州任職,在半路被曹操大將於禁殺死,蔡瑁讓周瑜用了一個反間計,讓曹操殺了!


一世情緣138143088


其實這個原因諸葛亮在其“隆中對”中早已說的清清楚楚,荊州乃是“用武之地”。什麼叫用武之地?其實就是說荊州是戰略要衝,乃是四戰之地,是任何一個想要統一國家的列強們都必須要去爭奪的領土。緊接著孔明言道“而其主不能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荊州這塊土地上的主人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那麼諸葛亮說的是誰?要知道諸葛亮說這段話的時候劉表尚還健在,既然劉琮的父親劉表都守不住,當時只有十三四歲的劉琮如何能守得住?而你也必須知道劉琮的母親正是諸葛亮的小姨(諸葛亮母親的親妹妹),蔡瑁則是諸葛亮的親舅舅。諸葛亮當時只有27歲他的這些看法從何而來?如果說和蔡氏集團之中的蔡瑁和蔡夫人無關,你覺得可能嗎?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推導出來這樣一個結論:蔡瑁和蔡夫人也早就明白荊州乃是所有勢力都會去爭奪的戰略要地,而劉表即便不死也絕對守不住。那麼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投降了,至於投降誰就非常簡單了,絕不可能是當時朝不保夕自顧不暇的劉備了,也更不可能是與劉表有世仇的孫權了。那麼就只有一個選擇是正確的:投降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