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河:吹響脫貧攻堅集結號

七里河:吹響脫貧攻堅集結號


本報記者 牛佔虎 通訊員 王穎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悠揚的歌聲漫過高山溝坡,迴盪在田間地頭。9月20日,蘭州市七里河區黃峪鎮中莊村人頭攢動,喜慶連連。“同行精準扶貧路,共享中秋團圓宴”慶祝豐收節送溫暖活動在這裡拉開序幕。

通過土地流轉在這塊土地上搞種植、辦起了農家樂的甘肅鑫振華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為當地精準扶貧戶發放了食用油等慰問品。尖山村村民王始旭說:“黨的政策好,幫助我們多掙錢,真是土坑跳到了棉氈上。”

穩定脫貧14577人

近年來,蘭州市七里河區把脫貧攻堅作為戰略性任務,以農民致富增收為重點,以貧困村摘帽為目標,在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作中,著力在扶貧車間建設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探索出了一條以就近就業為原則、特色產業為支撐、扶貧車間為載體的脫貧新路子,從而實現群眾增收、企業增效、脫貧增速。

七里河區位於蘭州市中南部,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農業人口居住分散,絕大多數農村位於乾旱和半乾旱山區,地形複雜,山大溝深,梁峁縱橫,水土流失嚴重,發展基礎薄弱,屬於典型的靠天吃飯型農業,“小城區、大農村”的城鄉二元特徵十分明顯。自2013年全省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啟動以來,全區有省級貧困村8個,區級涉貧村31個,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43戶15150人,貧困發生率為16.8%。

七里河區強化脫貧攻堅“一號意識”,聚焦脫貧攻堅“一號工程”,著力轉變扶貧方式,創新扶貧模式,加大資金投入,整合優化資源,精準發力攻堅,全區累計實現穩定脫貧3767戶1457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了0.74%,全區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800元以上,較2013年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提高了339%。

黃峪鎮有關負責人介紹,黃峪鎮2014年識別建檔立卡戶828戶3054人,經過幾年的努力,脫貧成效明顯,截至目前, 全鎮未脫貧戶已減少至56戶186人。

採訪中,七里河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了開展扶貧工作的情況:履行主體責任,在提高認識、號準貧脈上出實策,針對全區插花型精準扶貧村實際,聚力“瓶頸”“短板”的最佳扶貧路徑,探索提出了“抓勞務經濟促穩步增收、抓百合特菜促產業發展、抓三溝開發促環境改善、抓旅遊發展促整體帶動”的工作思路,構建“大扶貧”格局。摸清貧困底數,紮實推進貧困戶建檔立卡工作,建立了“戶有卡、村有表、鄉有冊、區有案”的幫扶臺賬。區分“四因四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因學致貧、因災致貧,缺土地、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等不同致貧原因,準確掌握貧困戶的脫貧致富需求,因戶施策,確保各項扶貧措施精準到戶到人。通過優化政策支持、建立可持續的資金保障等機制,加快了貧困村脫貧致富步伐。

發展“一畝地”經濟

王始旭說,以前家裡的收入主要靠種地,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現在一部分土地流轉了,有流轉土地給的錢,再加上在這裡打工掙錢,還種了6畝百合,政府把兒子安排在環衛部門上班,一月領2000多元的工資,全家一年收入有幾萬塊錢。

圍繞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七里河區創新實施了“八位一體”扶貧模式,在產業式扶貧上求突破,發展“一畝地”經濟,在基礎式扶貧上努力建美“一批村”環境,在開發式扶貧上搬遷安置“一批人”上樓,在定製式扶貧上政府幫助“一家人”脫貧,在造血式扶貧上廣泛開展“一技能”培訓,在兜底式扶貧上切實保障“一些人”生活,在捆綁式扶貧上企業帶動“一方人”發展。

按照每戶至少種植一畝百合、一畝冷涼型蔬菜、一畝雙壟地膜農作物的脫貧計劃,通過實施種養補貼優惠政策,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專業化組織,引導扶持貧困戶發展百合、精稀特菜、畜禽養殖等特色優勢產業。全區精稀特菜種植面積達到14.26萬畝,百合種植面積達到5.56萬畝。按照“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自籌資金不超過2500元、人均住房面積不低於25平方米”的標準,通過“就近安置、集中購置、政府兜底”方式,提供樓房一套,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解決住房。目前,共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易地安置215戶,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按照“一鄉一品”的思路,對有勞動能力和培訓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分類進行訂單式勞務培訓,並免費提供職業技能初級鑑定,培育打造了“阿幹廚師”“黃峪電焊”“魏嶺家政”“西果園巧手百合”等特色勞務品牌,已累計輸轉2.49萬人,創勞務收入4.96億元,帶動勞務輸轉工作有序發展。

探索建立“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扶貧模式,企業(合作社)通過流轉貧困戶土地、優先吸納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優先收購或訂單式收購貧困戶農產品、免費貯藏貧困戶農產品、實用技能無償培訓指導等方式,有效扶持和帶動了1100餘戶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穩定脫貧、長期致富。

韓家咀村村民孟菊蘭一家人就是土地流轉的受益者,孟菊蘭在甘肅鑫振華農業種植有限公司流轉當地農民土地後搭建的蔬菜大棚裡打工。她高興地說,自己主要是澆水、除草,活不累,工資高。在這裡活幹了、工資領了、家也照顧了,特別滿意。

在黃峪鎮通過土地流轉創業發展的甘肅鑫振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華告訴記者, 企業在這裡落戶吸納當地農民就業,帶動了5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發展,同時,加大技能培訓,由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農民按需上崗,發揮了企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的作用。

駐村隊伍“增活力”

圍繞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七里河區在加強隊伍建設、凝心聚力上出實效,堅持將人力資源向脫貧攻堅一線傾斜,整合一切力量,聚力脫貧攻堅一線,打造了一支脫貧攻堅“生力軍”。

發揮駐村隊伍作用,七里河區向4個鄉鎮派出22支駐村幫扶工作隊,明確要求“不脫貧、不脫鉤”。工作隊自2015年7月駐村以來,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核查認定工作作為首要任務,逐戶開展核查認定和宣傳講解工作,深入瞭解村情民意,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商討發展對策,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據不完全統計,全區駐村工作隊員共走訪貧困戶1000餘戶,開展宣講110餘場次,幫助制定幫扶措施3000餘條,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問題2000餘個,增強了脫貧活力。

結合脫貧攻堅,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彭家坪鎮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湯宗貴介紹,在基層探索開展了黨建創新“書記項目”工作,把“支部+協會”互助資金試點工作納入“書記項目”,以創新扶貧機制、激活民間資本、解決資金難題為重要抓手,加快了農民整體脫貧步伐。

截至目前,七里河區在15個試點村成立了互助協會,籌措會費916.92萬元,會員借款戶數達1842戶,發放貸款875.1萬元,有效推動了176戶貧困戶實現脫貧。

迎著晨曦,踏著朝露,一場以政府為主導,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脫貧攻堅戰轟轟烈烈地進行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