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雲夢秦簡等熱點入北京文綜考題

改革開放40年、雲夢秦簡等熱點入北京文綜考題

昨日,人大附中考點,高考結束後考生陸續走出考場,家長們在校外等候。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

試題緊扣社會熱點,注重生活實踐;專家稱,可促進學生由做題到做人做事轉變

昨天下午5時,英語科目考試結束鈴聲響起,宣告2018年北京高考順利結束,最後三個科目的試題也隨之揭曉。

其中,改革開放四十年、藍天保衛戰、《國家寶藏》中亮相的“雲夢秦簡”等熱點話題進入了今年文綜試卷;中國天眼、環境治理等話題進入理綜試卷。

專家表示,今年試卷內容結構和題型結構保持基本穩定,難度適中,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

文綜

“雲夢秦簡”亮相文綜試題

今年文綜試題在弘揚傳統文化方面力度繼續加大。

如第12題,通過“王”字的起源與歷史演變,引出中國文字之源甲骨文以及“仁政”、教化等儒家思想核心內容,既考查重點知識,也引導學生對中華文化之源進行思考。第41(2)題從紫砂壺製作技藝這一傳統文化遺產入手,要求學生運用所學,歸納建國後紫砂壺生產歷程的特點,使學生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出現在《國家寶藏》的“雲夢秦簡”也亮相今年的試題。第34題以雲夢秦簡中記載的“吏有五善”為載體,引導學生思考其對當今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借鑑意義,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恆久價值。

市教委專家表示,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考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價值,引領學生認識其現實意義。

此外,今年文綜試題與社會生活更加貼近,且注重社會實踐。試題情境有來自身邊生活的機票價格、“懶人經濟”、“京津冀地區城鄉中小學圖書流動機制”建議、社區參與“路見”“開往春天的列車”,還有反映時代發展的京張高鐵、“藍天保衛戰”、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們的美好生活、國家經濟政治的重大發展等。

地理試題,涉及川藏鐵路成都至雅安段開始鋪軌、全域旅遊、我國與多米尼加建交、廢鋼利用、鄉村發展等熱點事件和話題,使學生充分認識地理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及其在當今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市考試院專家認為,試題貼近社會生活,強調社會實踐育人的教育教學導向,引導考生拓寬觀察視野、思考社會現實,主動靈活地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能力。同時,也考查了考生12年的生活積累,促進學生由解題到解決問題、由做題到做人做事轉變。

物理

關注新技術“天眼”入考題

市教委專家介紹,今年物理試卷總體難度適中,有利於引導高中物理教學,有利於高校選拔人才。

試題以新時代新技術新成就為背景,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展現學生關鍵能力的思維過程結合起來,使學生充分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鼓勵學生關注科學發展現狀,關注與新技術應用有關的社會熱點。如第22題“2022年北京冬奧會”跳臺滑雪問題,緊扣時代背景,使學生在分析實際問題的同時,也油然而生民族自豪感。

“中國天眼”也進入了今年試題。第24題以“中國天眼”射電望遠鏡FAST為素材,考查學生從物質觀念、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等物理學視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在新穎、複雜的實際情境中進行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的關鍵能力,同時FAST作為中國大地上的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

市考試院專家表示,以FAST為背景素材,通過對相關知識的介紹,考查考生通過新情境獲取信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化學

引導學生關心生態環保

市教委專家介紹,今年化學試題注重科學探究過程及科學方法,重視對學生能力的考查,體現綠色化學理念和社會責任。

試題材料背景非常豐富,涉及生命、環境、能源、材料等現代科學技術領域,展現我國在科學、技術、社會等領域的發展成就,傳遞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關注科學前沿和我國的科技進步,關心生態環保。

例如第6題取材於我國重大科技成果,體現出科技創新可以給人類帶來福祉的理念;第7題取材於我國化學工作者在綠色化學和催化劑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第27題取材自太陽能利用的創新,兩題均展現出綠色科技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

生物試題也是如此,市考試院專家介紹,讓考生基於生物學認識,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與方法,發表見解,樹立社會責任意識與責任擔當。

第31題以我國某大型水庫進行生態綜合治理實踐的真實案例為情境,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考查生態學基本知識的同時,重在讓考生利用所學生態學原理提出切實有效的修復與保護水體環境,同時增加漁業收入的具體措施。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切實樹立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為建設美麗中國出謀劃策,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英語

作文考查中國“茶文化”

“立德樹人,講好中國故事”這是市考試院專家對今年英語試卷的評價。比如,完形填空講述了一名流浪者拾金不昧,恪守誠信的故事;閱讀A篇(記敘文)講述了作者不畏艱辛,挑戰自我,堅持跑完馬拉松的勵志故事等。

市教委專家認為,2018年高考英語通過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滲透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比如,書面表達“茶文化”的傳統文化話題等,都很好地闡釋了美德與品格的重要性。

此外,語篇選材體裁廣泛,題材豐富。既符合高中學生認知水平,又體現社會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很好反映出社會發展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特點。例如,單項填空涉及“環境保護”、“鍛鍊健身”、“科技創新”、“傳統節日”等素材;閱讀理解的話題包含“太空訓練營”、“解決塑料汙染新途徑”、“無人駕駛汽車的管理”等。

“與2017年相比,2018年北京高考英語卷最大的變化體現在試卷結構上。”學而思網校高考研究中心高中英語教研組表示,6月8日筆試考試中已不再包含聽力模塊,外語聽力考試與筆試分離,採取一年兩考的機考形式,滿分30分,取最高成績計入高考總分。而筆試考試也從試卷時長、結構、考試內容等方面做出了相應調整。時間由120分鐘調整為100分鐘,共計120分,分為知識運用、閱讀理解及書面表達三部分。

筆試內容則延續了前幾年的命題思想,全面考查了《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新京報記者 沙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