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現在的孩子,真的什麼都不缺。但是卻跟很多大人一樣,缺覺。而且還不是缺一點點,有的孩子從一歲多開始就習慣熬夜了。

所以朋友圈裡,半夜12點,還有各種曬娃不想睡。

有的孩子在玩手機,有的纏著媽媽還要聽故事,有的在那翻跟頭也不睡。而父母見孩子沒睡覺還這麼精神,特別是那些精力旺盛的小男孩,更加像不要睡覺似的。

於是心裡也就覺得放心了。慢慢讓孩子養成了晚睡的習慣。

可是你知道嗎?

有一種亢奮反而是睡眠不足引起的。越是睡眠不足,他們的情緒就越亢奮。

經常沒睡好的孩子,脾氣會很暴躁

前幾天有一位媽媽跟我們說,兒子2週歲,每天臨睡之前都要玩手機或者iPad,以至於11點多才睡,而且脾氣特別暴躁,想找到類似於幫助寶寶安然度過第一個叛逆期的書。

對於這位媽媽,我們的建議是,比應付叛逆期更重要的是怎麼想辦法讓孩子早點睡覺。

因為長期這樣熬夜,對孩子本身的情緒發展就有影響。睡眠不足的孩子非常容易動怒,容易崩潰。

休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Alfano博士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的負面情緒增多,影響孩子積極的情感體驗。

孩子睡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假如孩子們兩晚沒睡好,就會導致快樂的情感體驗減少,對事物的積極性降低,並且不易回想起快樂和積極的事情,一旦遇到一點兒事就容易情緒崩潰。

相反,如果他們的睡眠時間是正常且充足的,那麼他們則不易出現負面情緒體驗。就算捱了批評,情緒來了也能控制住。

充足的睡眠不僅對孩子們的正面情緒和心理健康很重要。

研究表明,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睡眠時間長短有非常密切的聯繫。

在睡眠時間低於8小時的學生中,成績較差者佔比高達61%,其中考試能及格的僅佔39%;而每晚睡眠時間8-10小時的學生中,成績中等者為76%,11%為成績優異。

這是因為,睡眠不規律或者睡得晚,直接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大腦思維效率(腦惰性)變差,導致孩子記憶能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和反應能力也會跟著迅速下降, 從而影響孩子的聽課效率和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長期上課夢遊,成績下降那是必然的。

腦狀態客觀定量測量的數據很直觀地反映了上述睡眠不足給孩子大腦帶來的不利影響,如下圖所示:

孩子睡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某8歲睡眠不足孩子的腦狀態與同齡常模值對比

而睡眠充足的孩子,每天精神抖擻,大腦思維活躍,上課時跟老師積極互動,把知識都理解了,下課寫作業也會得心應手,自然花的時間也相對較少,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可見,學習真不是花的時間越多越好,關鍵是要看學進去多少,一味地擠壓孩子的休息時間,反而事倍功半,家長務必高度重視。

那麼,如何能讓孩子早點睡覺,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呢?

孩子好習慣的形成,說到底父母的引導是關鍵。

營造出濃厚的睡眠氛圍

如果一家人都習慣了晚睡,電視聲和談話聲此起彼伏,孩子當然也會受到影響,絲毫沒有睡意。所以,到了睡覺時間,父母最好給孩子營造一種安靜溫馨的睡覺氛圍。

可以把燈光調暗,關閉電視機,大人們也不要聊天了,如果需要的話,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入睡。即使家長們還沒有睏意,可以在照顧孩子睡著以後,再起身回自己的房間做自己的事,但是不要打擾到已經入睡的孩子。

孩子睡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睡覺一小時前避免大腦興奮

睡覺一小時前最好不要讓孩子接觸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因為這些很容易讓孩子上癮,有的孩子玩電腦、手機遊戲,過不了關就不睡,而且這些很容易讓孩子大腦興奮。

大人需要多花點心思,儘量形成一個固定的模式,比如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著躺躺腦控感知椅,引導孩子大腦抑制過多的興奮,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孩子睡得好,到底有多重要?

腦控感知椅體驗現場

家長調整好自己的作息

不僅孩子要改變,大人也要。我接觸過一些孩子,其中就有超過11點才睡的,這些孩子的父母沒有一個是早睡的。

當孩子看見大人還在娛樂、看手機,那麼他們也想玩啊、蹦啊,不知不覺就養成了晚睡的習慣。所以到了睡覺的點,大人要馬上關掉電子產品,等孩子睡了,咱們再刷手機,看書看電視也還有大把時間。

家長們,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學習,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這個暑假,大家共同學習,提升複習和預習的效率,讓孩子們可以早睡覺,每天都精神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