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通渭

□张文博

日出,劳作于黄土田埂,日落,则伏案夜读于窗前月下。

有童稚诗词吟咏,有苍老故事相伴,有墨香逸散夜空,有山水拓印草纸。

唯日月更迭如梭,风雨交替,岁月蹉跎。

这土地上,曾经的贫困砥砺时光的艰辛,让内心愈静,让灵魂弥坚。

背负朝暮苦涩,躬耕寸土家园,守望一潭诗词歌赋、墨香逸散的恬淡。

通渭,是岁月遗留在黄土地上的一颗痣,是丝绸之路上的歌。

这里,留下了东汉的五言诗,也留下了让人悲怆的爱情。

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血魂,更留下了伟人们厚重的抉择。

一眼细细的温泉,从古至今,让骚人墨客驻足。

诗章,让历史的辙,在这片黄土地上,轧下深深的痕。

父辈们躬耕过的土地,而今也长出了硕实的庄稼。

犁铧斜挂在墙角,守候过这个冬天,那锈迹下的芒,该从哪一处土地下散开?

村庄是老人的,孩子们失去河流,父辈们远走他乡……

那些遗留于夜风中的古言,那些拙朴的诗,那些稚嫩的毛笔字。

该从哪一滴露珠,从哪一棵树木上,找到最初的感动?

而今,华岭山巅的叶轮,转动着我们的梦想和西北的豪情。

还有那深情的洮河之水,通往幸福的高铁……

还有晨曦下宁谧的秦嘉徐淑公园,朝暮间嘈杂而动感的文化广场……

还有初冬阳光下,绿白相间的北山,南屏山上闪烁的灯……隐约间散开的禅机和膜拜。

这土地上,从乡下到县城,坚韧不拔的通渭人,曾留下了最初的梦,深情的梦。

梦的延续,是一种精神的支撑。

像一株草,在秋后霜落时,使劲地绿着。

更像一棵青翠的松柏,在北风肆虐的日子,挺过霜雪满布的严冬,而后摇曳于春日里那晨风朝露之间。

经酷寒,熬霜雪,终将迎到,那从黎明而来的,无比温柔的希望。

而停不下手中的笔,仍然饱蘸了那一季的秋风秋雨,然后在岁月的纸上,写下:梦,梦想,通渭梦想……

从清晨校园里诵诗的朗朗书声,从书法教室里飘出的墨香,从悦心画廊里装裱考究的作品……

这浓烈的诗书香气,让人很容易在这灼热的时代节奏里,安心地慢下来。

他们紧抱一泓温润的泉水,紧紧抓住黄土地下的根。

他们还走出大门,去接轨外面繁华掩映下的文化精神。

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换一颗心,“耕读,坚韧,进取”的通渭精神,又将赋予一种全新的使命。

蓦然如梦间,仿佛回到那久远的梦中。

那时,春暖花开,有枝头春意,有河流潺潺鲜活流淌;

夏收促促,有麦浪起伏,有玉米成片丰收在望;

秋意朦胧间,又见一地落叶,有霜落于其上,有阳光慵懒地照上去,碎碎的闪光,让宁谧向更深处行进;

初冬的雪,覆盖了一年的苦乐,除夕夜的灯火中,我们倾听新年的钟声敲响,想起“子欲孝而亲不待”,又抚摸孩子童真的梦想。

这是诗意的延伸,也是通渭土地上根植的一粒籽种,在岁月更迭中,悄然萌发的理想,和梦。

这梦还将潜入这土地上的千家万户,像微风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每一寸土地。

当苦尽甘来,当冬去春至,我看到这大地上拔地而起的文明,正春笋般演绎季节和光阴的故事。

我还看到,老人稳健地扶着夕阳的温暖老去,看到孩子们的纯真伴随着每一朵花的绽放而茁壮成长。

看到历经生活苦难和岁月艰辛的人们,仍然用布满老茧的手,扶住子孙们的影子,然后秀丽端庄地写下:通渭明天,中国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