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心中理想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張三從小家境貧寒,寒窗苦讀10年到了大城市,省吃儉用完成財富的原始積累,然後看準趨勢下海經商,憑藉著努力和一點運氣躋身富一代,但是好景不長,行業不景氣再加經營不善,公司破產了,欠下鉅額債務,曾經的朋友紛紛冷眼相對,但張三沒有自暴自棄,而是又開始打工/撿破爛/開小店還債,又經過10年,債還完了,生意也越做越大,人生又煥發了第二春…

這應該就是好多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心中理想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吧!

比你早生幾千年的古人更願意把這叫做盛極必衰,否極泰來,週而復始,去而復來。

週期性大概是最古老的規律之一了。地球圍繞太陽做週期性圓周運動,從而有了白晝與黑夜,春夏與秋冬的交替。生物為了適應週期性變化的環境,我們因而能看到鳥類遷徙、魚類迴游等週期性行為。

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心中理想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其實,就連站在生物鏈最頂端的我們都沒辦法逃出週期的圈套。

這種情況你一定不陌生吧:

今天自信心快要爆出來了,工作效率極高,下班的時候連日報都寫好了;明天就像洩了氣的皮球一樣,連郵件都不想看,磨蹭了一個上午發現幾乎沒做什麼,滿腦袋都是自責和懺悔……

不過這真的不是你的錯,因為早就有研究發現,人類情緒會出現週期性的高亢與低潮,在亢奮和喪氣中徘徊反覆是最正常的了。

最神秘的運勢也難逃週期的魔爪。

一段時間工作生活都順心,心高氣爽,一段時間各種意外攪得心裡如同一團亂麻,只有在朋友圈發個喪才能好受點。

即使在最複雜的商業世界,週期性也絲毫不收斂它強大的控制力。

前幾天偶然讀到則新聞:老東家的競爭對手公司中有好幾家近期融到了錢,記得不到2年前,還和當時的同事閒聊誰會第一個倒下呢,結果現在又都站在同一跑道上了,因為市場又從冰點煥發第二春了,還真是印證了那句:創業其實是靠命的。

前段時間GQ的一篇《消失的煤老闆》火了,我們才知道,原來煤老闆也不是靠資源就能一輩子安心躺在末尾有n個0的銀行卡上,他們也擔憂著、忌憚著市場的週期性,害怕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預言發生在自己身上,害怕鉅額的財富一夜間就空了,也和我們一樣晚上愁得睡不著。

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心中理想的跌宕起伏的人生

說了這麼多,週期性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以週期性的角度看待世界,很多問題都變得簡單了,很多煩惱都消失了。

比如最讓我們鬧心、軋心、傷心的房子。

前段時間,美聯儲宣佈將開啟長達五年的縮表,好多金融大號都發了文章,不過評論區可比文章還有意思,一眾吃瓜群眾可能都沒搞明白縮表是什麼意思,就已經開撕房價是漲是跌了,給出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

地球人都知道,股市和房市最符合週期性了,各種週期性曲線一直都是專業的大難點,好多學霸都犯愁。

想明白這點,還有什麼好撕的,趕緊去找房價與貨幣關係的近幾十年的走勢圖不就行了,縮表不就是一個新週期的開始嗎?

再來說說你們最關心的階級固化問題:

前幾天讀了一篇關於改革開放30年的文章,唯一記住的就是這幾個時間點:90年代的下海潮、00年的互聯網泡沫、06年淘寶稱霸亞洲、08年房價開始暴漲、10的年移動互聯網浪潮、14年迎來的大牛市。

看到這幾點我真是軋心了:原來我這20年竟然錯過了這麼多改變命運的機會!

市場的週期性帶來財富的週期性遷移,即使再怎麼固化,每一次轉移總會留下一點空隙,讓有準備有眼光的人有機會擠進去。

哪怕運氣真不太好,這趟列車上不去了,按照週期性原理,下一趟遲早會來的,早早的等在站牌那不就得了。

注:本文作者仙人掌看家,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